芥川龙之介与葛饼
芥川龍之介とくず餅
人物小传:芥川龙之介
日本近代知名作家。幼年被舅舅家收养,改姓芥川。舅舅家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他备受熏陶。青年时代开始写作,受到夏目漱石的肯定与好评,后一鼓作气撰写了系列才华横溢的短篇小说。他的写作之路一帆风顺,却因“对未来抱有朦胧的不安”服毒自尽。
“他为何出生?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世界。”
“生活本身比地狱更像地狱。”
“神的所有属性里,最让人同情的是他们不能自杀。”
这些是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作品里的句子,充满了浓浓的厌世感。不光只言片语,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人类复杂的心理,整体色调暗沉绝望。他是东京大学的高材生,师从文坛领袖夏目漱石,大学没毕业就扬名立万,被称为“文坛宠儿”。可他深信人生满是苦难,活着是受苦,死去才是解脱。他最终走上了服安眠药自杀的路,死在一个阴雨绵绵的燥热夏日,终年35岁。
芥川龙之介不信任他人,也不信任自己,始终受着不安情绪的煎熬。他在遗书提到,自杀原因是“对未来的朦胧不安”。在我等看来,芥川龙之介少年成名,“朦胧不安”实在无从谈起。不过,若对他的生世稍有了解,我们多少能明白他的选择——自小没得过父母关爱的他,就算长大成人,内心依然是虚弱无助的孩子。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父亲靠贩卖牛奶养家,他是家中长子,本姓新原。出生7个月后母亲精神失常,他被交给舅母抚养,母亲病逝后,他正式被舅舅家收养,改姓芥川。
芥川龙之介晚年在《点鬼簿》回忆:“我母亲是个疯子。我从未从她那感受到母亲特有的温情……她脸盘很小,个子也不大,那脸不知为何是毫无生气的灰色。”
“我从未得到过母亲的照顾。记得有一次,我跟养母特地上二楼给她请安,却冷不防被她用长烟袋敲了脑袋。”
有一个疯母亲,从未得到过爱,芥川龙之介从小长在古怪的家庭氛围里,虽有养母抚育,仍无法取代母亲给他安全感。于是,“对未来的朦胧不安”始终缠绕着芥川龙之介,长大后的他用笔倾诉悲伤。他写出一部部阴郁的作品,内心的创伤却始终未能治愈。
有人说甜食能缓解人内心的空虚与伤痛,芥川龙之介确实是甜食爱好者。他曾饶有兴味地写到,雪落在公园枯萎的草坪上,看着像砂糖腌的零食。这比喻有些新奇,我们不妨试想:细碎雪花在枯草间闪闪发光,看着的确像雪白糖霜。他有位朋友是果子老铺的店主,店里一味“最中”果子有些名气,芥川龙之介常给他去信,请他送一些来。大正十二年(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东京汁粉屋数量骤减,芥川龙之介感叹说,汁粉屋少了,对自己这样不喝酒的人是一大损失,对东京也是一大损失。
说到甜食,芥川龙之介似乎也开朗了许多。他爱各种甜食,最爱一味葛饼,尤其是龟户天神边上的老店“船桥屋”家的。
船桥屋初建于文化二年(1805年),店址在平民聚集的江东区龟户3丁目,龟户天神社边上。龟户天神社供奉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社内种了不少梅树和紫藤,初春初夏赏花人不断。第1代店主勘助是下总国(现千叶县北)船桥出身,下总是优质小麦产地,勘助来江户讨生活,决心靠小麦果子谋生。江户周边的川崎正流行一种“葛饼”,勘助试验无数次,摸索出诀窍:小麦淀粉发酵,过水滤去杂质和气味,再调入热水搅拌,蒸熟后制成弹牙的葛饼。为了滋味更好,他把葛饼切成菱形,再洒上炒过的豆粉和黑蜜提供给客人。
江户人爱新鲜,船桥屋葛饼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成了龟户天神社的名吃。明治初期有本《大江户风流大比拼》,把饮食店分门别类做了排行榜。在甜食类别,“龟户葛饼·船桥屋”被定为“横纲”级,横纲是相扑最高级,可见船桥屋葛饼在时人眼中的地位。
船桥屋葛饼是小麦淀粉制作,与“葛”毫无关系,为何叫葛饼?关西地区有一种历史悠久的葛饼,模样味道都与船桥屋大不相同,它才是名副其实的葛饼。
野葛是山野自生的豆科植物,被列为秋七草之一,《万叶集》多有吟咏。野葛的根茎像山芋,人们挖出取粉,制成糕饼食用。关西葛饼就是葛根粉制作,质地滑韧,色泽透明,奈良时代便已出现。进入江户时代,葛饼早成为全国知名的吃食,实用型菜谱《料理物语》详细介绍了制法:葛根捣碎,用水洗去杂质,将沉淀的淀粉类物质干燥成葛根粉;再加水和砂糖熬制,加豆粉黑蜜食用。若觉得麻烦,直接买葛根粉水煮即可。葛饼样子晶莹剔透,吃着清爽弹牙,是深受喜爱的夏日美食。
那么,小麦淀粉的葛饼来自何处?江户晚期,川崎河原村的久兵卫遇见一件头疼事。一个风暴雨狂的夜晚,久兵卫家的仓库进了水,储存的小麦粉受潮,摸起来发黏,似乎不能吃了。久兵卫不舍得丢,将它们倒入大瓮暂存。翌年天候不顺,出现遍地饥馑的惨状,久兵卫想起仓库里的小麦粉,抱着一丝希望去看。放了一年,小麦粉已经发酵,一些淀粉沉在瓮底,黏糊糊的似乎能吃。久兵卫将发酵淀粉加水蒸熟,得到雪白的块状物。久兵卫试着吃了些,一切正常,没有中毒反应。他又请平间寺住持隆盛上人试吃,上人说滋味清淡,样子也风雅,是难得的吃食。上人从久兵卫名中取“久”字,再加一个寿字,合称“久寿饼”(くずもち)。久寿发音くず,正巧与“葛”发音相同,人们便把久寿饼和葛饼混为一谈了。船桥屋的葛饼是小麦淀粉发酵而成,与葛无关系,应该叫久寿饼才对。
葛饼也好,久寿饼也好,这味甜食是芥川龙之介的心头好。他中学时代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总是独来独往。他常在体育课时偷偷溜出学校,一路跑到龟户天神社,在船桥屋吃一碗再回去。他在作品《本所两国》也写道:“我们商量着,从天神社出来后,去船桥屋吃一吃葛饼。”芥川龙之介有不少作品,《本所两国》是难得的一部,全篇轻盈明快,与其他作品全不相似,也许是葛饼的功劳吧。在芥川龙之介痛苦的一生里,船桥屋可能是唯一的避风港。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常独坐在小桌前,不与任何人交谈,全心全意吃着面前的葛饼。洁白的菱形饼细腻软滑,带着豆粉的焦香和黑蜜的甘甜,吃着葛饼,他能暂时忘却那“朦胧的不安”,得到少有的平静。
除了芥川龙之介,也有不少喜爱船桥屋的文人,永井荷风、吉川英治都名列其中。文人大都爱甜食,加黑蜜的葛粉质朴有回味,和浓甜的羊羹各擅胜场。吉川英治也是知名作家,写作疲劳时喜欢用黑蜜抹面包吃,他试了多家甜食店,认为船桥屋的黑蜜味道最佳。吉川英治天性羞涩,不爱为人题字,因为黑蜜的缘分,他为船桥屋写了招牌,如今陈列在船桥屋附属的茶馆里,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一观。
芥川龙之介内心的阴影太浓重,葛饼等甜食只是短暂的微弱光亮,照不到他内心深处。自杀前的两个半月,他在随笔《汁粉》中轻松地写道:汁粉美味,西洋人尝了也会喜欢,也许会像中国麻将牌一样,短时间内风靡世界。芥川龙之介还曾想象,在巴黎和纽约的咖啡馆里,金发碧眼的洋人小口啜着豆馅熬成的汁粉,是多么有趣的模样。单从这轻松语气看,作者丝毫不像要自杀的人。可他不久后自杀,服下的药是提前准备好的,可见早有寻死的心。
芥川龙之介死后半个多世纪,百年和果子老铺“虎屋”在巴黎开了第一家店,店内有热腾腾的汁粉出售。如今又过去了30余年,从虎屋的销售数据来看,法国人似乎没有爱上汁粉,芥川龙之介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好在他最爱的船桥屋依然健在,葛粉制作依然沿用传统工艺,相信和从前一样美味。
店铺推介
船桥屋:葛饼是和果子里唯一的发酵食品。船桥屋葛饼选用上等小麦淀粉和乳酸菌,放在木樽中450日,让淀粉自然发酵。专业匠人手工搅拌蒸熟,做出绵软弹牙的特殊食感。葛饼制作使用木曾川水系自然水,黑蜜以冲绳黑糖为基础,添入其他类砂糖调制而成,是船桥屋独特的滋味。
地址:东京都江东龟户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