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套教材共分四个分册,分别为认识职场篇、能力素质篇、就业指导篇、创新创业篇,内容涉及现代职业人理念、企业文化理论与企业规范、能力素质结构理论与职业核心能力、企业现场5S管理模式与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理论与方法指导。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大学生们能够在今后充满竞争的职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的成绩。
本套教材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如何立足职场、纵横职场、成就职场的路径与方法,并试图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成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对于一名热爱教育的人来讲,最渴望的就是能把自己的想法与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成长。2001年秋,太仓“德国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第一次开除学生,理由就是“走路脚跟拖地,没有激情,将来不可能为企业创造太大价值”,这一事件极大地震撼了我。经过多次与德国企业人士的访谈,反复思考,于2003年11月10日,我在晨会上向全体学生提出了要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Modern Business Employee),这个概念第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当月23日,在华东六省市认同化工职业教育年会上我再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得到了大部分与会人员的认同。2004年8月,“培养现代职业人”的理念也开始逐步被大家认同与接受。2007年,以江苏省教育学会的立项课题“培养现代职业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实践与研究”的推动为契机,“现代职业人”逐步成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定义也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即指以追求实现自己职业生涯最大成功(最大价值)为目的而进行活动的主体。2010年8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职业素质教育中心,建设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努力培养好现代职业人。2013年11月,经过多次讨论,把“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的现代职业人”作为学院的办学导向之一而固化下来。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我面向学生,先后举行了几十次讲座。这些讲座深得学生的喜爱,在校内外反响很大,而期间撰写的讲稿也就自然成了今天这套《现代职业人》的基础。2010年,我带领学院的辅导员团队开始了《现代职业人》课程建设,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断增减、修改、补充,终于形成了大家面前这套《现代职业人》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观点新颖,案例翔实,文笔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由于我长期在高职院校工作,教材中的案例选用以高职学生为主,但教材的目标读者不仅局限于高职学生,因为“现代职业人”这个理念是适合于所有将要走进职场、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本套教材由“现代职业人教育丛书”编委会统一组织编写,魏晓锋担任编委会主任,盛建军、张学军担任副主任;霍彧担任《现代职业人》主编,并负责教材的统稿与终审工作;李奕担任《现代职业人》(认识职场篇)副主编;周懋怡、王志明担任《现代职业人》(能力素质篇)副主编;王钰岚、王玉担任《现代职业人》(就业指导篇)副主编;吴成炎、李志辉担任《现代职业人》(创新创业篇)副主编。
今天,本套教材即将面世。在此,我们要感谢直接和间接为本教材贡献观点、经验以及实践的所有企业家、同事、朋友及学生;感谢责任编辑周建兰女士、李敏女士,她们尽职尽责、热情联络、严谨审稿、及时反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也要感谢我们的家人,在编写本套教材过程中,一直理解、支持和鼓励我们。谢谢你们!
霍 彧
2019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