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

【概况】扶绥县辖11个乡(镇)133个行政村(社区),128个村(社区)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其中,贫困村40个,2015年底建档立卡12348户41563人(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698户25042人)。2019年初,全县未摘帽贫困村10个,未脱贫户3395户9387人。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摘帽37个贫困村,累计脱贫7089户23586人,贫困人口仅余816户176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0%。

【精准扶贫】2019年,全县在已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严格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组织各乡镇、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抓好建档立卡户数据信息核准、脱贫监测户排查、边缘户排查等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精准识别真正的贫困群众。2019年,共排查出边缘户211户645人、监测户242户796人,剔除错评户5户27人。全县共有区、市、县、乡选派的329名干部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其中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133人,实现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全县40个贫困村均有3名以上县级以上选派的工作队队员,工作队队员均脱产吃住在村,全力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通过全县上下推动就业、产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到位的攻坚帮扶措施,全县贫困户均获得了稳定的增收和保障,绝大多数贫困户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八有一超”的要求,经过“一上、二上、一微调”以及“双认定”等工作,共审定了2582户7451人脱贫,占计划脱贫任务数7347人的101.42%,贫困人口仅余816户1766人,发生率已降至0.5%。10个未脱贫摘帽村也均已达到“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其中7个计划脱贫摘帽村上洞村、江边村、新安村、新灵村、那加村、那派村、维旧村已实现脱贫。剩余的蕾大村、那江村、那标村等3个贫困村计划于2020年脱贫摘帽。

【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建设】2019年,全县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733.3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4个,其中产业基地道路 8条、非产业基地道路16 条、漫水桥抢险修复3 处、村集体经济设施建设19 处。全年共融资3810万元,完成农村人饮改造工程项目142个。据统计,从2016—201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807亿元,建设村屯路477条678.971公里;投入6900多万元,实施人饮改造工程282个。到2019年底,影响贫困村脱贫摘帽的通路、通水、通电、通电信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和住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就业扶贫】2019年,充分利用县内三大园区218家企业近2万个就业岗位和企业承诺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的优势,开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无薪清零活动,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共开展叉车、电工、焊接等职业培训2606人,新增转移就业3873人,近3000户贫困户依靠就业有稳定收入而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2019年,全县贫困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保持在93.2%,综合产业覆盖率达98%;40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全部达到90%以上;特色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全部完成,兑付奖补1510万元,全县9001户贫困户受益,占有产业贫困户的92%。建立以天晟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电商网络平台和县域内400多家专业合作社为构架的农产品产销体系,产业流通体系趋于完善。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深度结成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订单”扶贫模式,动员县内及周边4家制糖企业分别与全县农户(包括贫困户)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原料蔗,推进糖料蔗特色扶贫产业稳定发展,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和致富。

【教育扶贫】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累计投入20亿元,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1所,新建教学楼76栋,优化县乡村中小学办学资源、教职工及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学杂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2019年,全县共有61474名学生享受国家各类资助,受助金额3718.6815万元。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受助学生人数57679人次,补助金额2244.76万元;全年获得学历教育“雨露计划”补助2333人次,补助金额343.15万元。同时,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对辍学学生加大力度进行多种形式的劝返,共劝返安置4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0人),全县没有因贫困而辍学、失学的适龄儿童少年。

【健康扶贫】 2019年,扶绥县坚决贯彻落实“198”医疗兜底保障政策,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大病患者“一对一诊疗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上门认定及办理慢性病卡等集合措施。截至12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41462人,参保率100%;符合政府兜底机制的住院报销4144人次,医疗费总额3737.49万元,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6298人次,医疗费用总额471.26万元,报销比例达87%;共救治大病对象408人,救治率100%。家庭医生签约41462人,签约率100%,办理慢性病卡3969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致困的现象。

【安全住房保障】2019年,全县已完成1885户661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搬迁任务,解决1885户贫困家庭的稳固住房问题,完成2018—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1556户,完成对全县重点人群的安全住房鉴定工作,不存在贫困户、孤寡老人、特困户、留守儿童住危房的情况。同时,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宅基地退出复垦还地奖励办法,完成505户拆除旧房工作,共兑付奖励资金494.9万元。对搬迁后的贫困户,继续在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清零、入学教育、产业奖补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实现就业1425户。

【饮水安全保障】2019年,全县共融资3810万元,完成农村人饮改造工程项目142个,其中改造工程项目133个、饮水安全战役9个,完成率133%,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群众饮水难题。

【社会扶贫】2019年,动员全县80家规模企业与4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对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爱心超市”、关爱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等方面出钱出力。在年度捐资助学活动中,共收到188家民营企业及爱心个人捐款503万元,资助250多名贫困学子。10月17日,在第六个全国扶贫日活动中,许多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用实际行动投身于脱贫攻坚大浪潮中,为全县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责任与担当。

【其他主要工作】

生态扶贫专项行动。2019年,依托山圩镇林产业工业园年产值70亿元以上的辐射力,共带动贫困户种植桉林66万亩,实现贫困户有林产业1400多户,林产业已成为扶绥县第二大支柱扶贫产业。在新型主体的带动下,发展姑辽茶、砂仁等林下经济,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实现增收脱贫。将生态护林和扶贫相结合,全县选聘的295名生态护林员100%为贫困户。

综合保障性扶贫专项行动。全年动态地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救助、残疾“两补”的人群进行排查,将符合保障政策的贫困人口、困难人群和残疾对象及时纳入救助和补助的发放范围,及时发放补贴。截至2019年11月29日,全县符合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247人,参保率100%;全县享农村低保对象108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11人,重合率达到75.5%,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共3082.8329万元(含非贫困户),对于符合低保条件并已申请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纳入低保救助范围。

扶贫扶志专项行动。全县整合各部门和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资源,依托入驻本县的桂林理工大学空港校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等院校及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叉车、焊工、电工、中式面点师、育婴员、保育员等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019年,全县共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7个班次,培训人数320人。聘用274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春季和秋冬两季产业技术大培训工作,完成40个贫困村和有产业贫困户技术全覆盖,共培训3520人次。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照梳理出存在四大类11项18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06条。国家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广西问题整改工作方面,全县对照梳理出7个方面22项49个问题,制定122条整改措施。对照审计署扶贫审计,全县梳理出存在37个问题,制定37条措施。每个问题认真剖析原因,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年内,中央巡视反馈和国家考核反馈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