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这些人

想想这些人

歌剧演员卡罗素以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唱不好歌的。

当伟大的意大利男高音安瑞哥·卡洛斯上第一次声乐课时,老师说他的声音像吹过窗子的风声,断言他绝对没有吃这行饭的希望。

詹姆斯·厄尔·琼斯的声音是在舞台及银幕上最动听的声音之一,被评为拥有最美丽声音的10个演员之一。但从9岁到十几岁,他备受口吃的折磨,只能用笔跟老师和同学沟通。一个高中英文老师给了他所需要的帮助,使他克服了口吃的毛病。

彼得·丹尼尔在小学四年级时常遭任课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怪,甚至是挖苦:“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直到26岁,彼得仍然不识几个大字。有一次,一位朋友给他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使他受到相当大的启发。后来,他业绩斐然,成就辉煌,买下了当初他经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您错了》。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华盛顿大学选读英文时,曾以《我,瓦沙》一剧参加班级比赛。落选后威廉斯十分不服,指责“裁判没有眼光,不识好货”,因而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3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勒令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意愿。

奥地利植物学家葛瑞格·孟德尔关于豌豆的实验是现代遗传科学的重要一笔,但他高中生物学的成绩却考得太差。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闲事。”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写道:“小时候,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聪明?我是沾不上边的事。”

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艾萨克·牛顿,是个早产儿,很早就离开了学校教育,丝毫不能胜任农场上的工作。然而,他却成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就读苏黎世技术学院学习时,也被拒绝。

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经常在全班倒数第一,教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愚笨的、昏庸的蠢货”。爱迪生先后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放映机、电影摄像机等,他一生共有2500多项专利。正是这个被老师称为笨学生的人,开创了人类现代发明的新纪元。爱迪生去世后,美国总统胡佛噙满热泪,在他的葬礼上致词说:“所有的美国人,所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者!”

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时,他才当上英国首相,以“老人”的姿态开始有一番作为。

想想这些人,不是要否定很多大有作为的杰出人物在小时候就相当出类拔萃,更不是要说明大有作为的杰出人物小时候必定平庸无奇。

想想这些人:是要说明很多小时候平庸无奇的人,后来也成长为大有作为的杰出人物;是要说明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莫如知人;是要说明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不驰与驽马相杂;是要说明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识君子;是要说明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情况,不能只看到开端或一时一事,更要看到结局或全部经历。

即使命运给了我们一个酸的柠檬,我们也要设法把它制成甜的柠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