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玉和四块糖

两块玉和四块糖

伊索克拉特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他办的雅典修辞学校培育出许多知名人士。

有一天,一个优等生在做练习的时候不够用心,把法律和历史两科中的重要知识搞错了。课后,伊索克拉特斯把这个优等生叫到身边,从衣袖里摸出两块玉,展示在这个学生的面前:

“这是我珍藏的两块玉。你看,哪一块更好些?”伊索克拉特斯问道。

伊索克拉特斯见学生犹豫,便把两块玉递到他的手里,和蔼地说:“请你拿起来,认真地鉴赏鉴赏。”

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后,挑出一块,说:“大概是这一块更好些吧?”

“是的,孩子。你知道这是块无瑕的白玉,也懂得用比较和鉴别的方法。那么,你自己呢?难道你愿意做一块有瑕疵的玉吗?难道你愿意通过比较和鉴别,被当作次品而剔出社会吗?”

优等生落泪了。伊索克拉特斯随手拭干了他面颊上的泪水,把那块自己珍藏的白玉赠送给他。

后来,这名优等生成为古希腊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学生与伊索克拉特斯用两块玉教育学生,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行知早年在育才小学当校长的时候,看到校园里一个叫王友的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便立刻制止了他,并请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里去一趟。

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见面后,陶行知却很和气地请他走进校长室,然后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异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再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欺负女生的男生,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打抱不平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你说的很对,应该帮助有毛病的同学,而不能打有毛病的同学。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可以结束了吧!”说完,请这个学生赶紧回家,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用最简单的公式概括我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敬一个人。”

上面两位教育大师的两件小事,可以算是把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与尽可能地尊敬一个人结合起来的典范。而这种结合起来的典范,大概正是这两件小事具有流传至今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