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法庭论座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日本战犯,除庭长之外,还有美、中、英、加、法、新、荷、印、菲等国法官。庭长韦伯法官(澳大利亚)的席位理所当然地处于中间,庭长右手的第一把交椅属于美国法官也已成定论。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其他国家的座次究竟怎么排,特别是庭长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应属哪个国家的法官,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因为坐在庭长身边的第二把交椅的法官,可随时与庭长交换意见,而且每个法官的座次都体现着所代表国家的地位和分量。
这时,代表中国的法官梅汝璈深切地知道,世界上的四个强国,除美国之外还有三个国家,中国实际上是名强实弱。梅汝璈为了捍卫中国在国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应有地位,也为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率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惨重,而抗战的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次,实属顺理成章。”
他说完上面的话之后,不等其他人发言,立刻话锋一转,幽默地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我们不妨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之大小排座次。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
听到这儿,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庭长韦伯笑着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
梅汝璈回答说:“若不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座次,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纵使我被置末座也心安理得,并可以此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调派另一名比我肥胖的来替换我呀。”
梅汝璈亦庄亦谐的一席话,有极强的说服力。首先,他用简洁的几句话,以铁一般的逻辑,严密地论证了正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在争取抗战胜利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巨大作用。此外,他又运用幽默的语言,提出一个“荒谬”的建议——按体重排座次,从反面进一步衬托出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座次建议的正确性。
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梅汝璈以其雄辩、幽默的口才,为中国赢得了第二把交椅,捍卫了中国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应有的地位,同时也在国际事务中主持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