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是把双刃剑

才华是把双刃剑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操营内任主簿,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是个难得的才子。由于杨修为人恃才自负,屡犯曹操之忌,终被曹操所杀。

杨修被杀,一直是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曹操杀杨修是出于嫉妒,有人说杨修之死的祸根是炫才显学咎由自取。抛开社会与制度的原因暂且不论,曹操杀杨修,恐怕不能完全简单地归罪于某一方。正如俗话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曹操生性残忍好杀是不假,但他毕竟是那个时代的枭雄,胸怀大志,有包容天下之心、囊括四海之意,且文韬武略无不烂熟于心。曹操懂得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即使要去掉眼中钉,也不至于急不可耐,完全可以等到“狡兔死”“飞鸟尽”之后。可事实上,曹操还是把杨修给杀了。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杀杨修,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冲动。

有一次,曹操曾派人营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观看,不置可否,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园门小,应修得再大一些。”于是,依照杨修的理解加以修建,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提笔在盒上写下“一合酥”,置于案头后起身离去。大家不知曹操何意,不敢轻举妄动。正巧杨修进屋见了,大大咧咧地走过去,拿起来分与众人吃了。后来曹操问起此事,杨修解释道:“丞相在盒上写了‘一人一口酥’,我不过是照着丞相的吩咐分与大家吃了,我们怎敢违背丞相的旨意呢?”曹操听了,心里尽管有些不快,但还是故作潇洒地哈哈大笑了事。

倘若杨修只在这些生活小事上显示自己的聪明,大概也不会引来杀身之祸。遗憾的是杨修恃才狂傲,在大的事情上也丝毫不知收敛。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曾经吩咐左右说:“我在梦中好杀人,要是我睡着了,你们都不要靠近我。”一次曹操在帐中休息,被子抖落在地上,一个侍卫过来给他拾起盖上,曹操从床上一跃而起,手起剑落,斩杀了侍卫,然后又回到床上睡去了。曹操醒后,一看地上的尸体,大为吃惊,失声痛哭,很是悲伤,又连声追问是谁杀了侍卫,命令厚葬这个死去的人。大家见丞相如此伤心,都以为所谓梦中杀人的话并不是吓唬人的。杨修深知曹操的用意,安葬时,指着棺材感叹说:“哪里是丞相在梦中,分明是你在梦中而不知呀!”原来,曹操知道自己树敌太多,为防止有人趁自己睡熟后下毒手,就编造了这个梦中杀人的谎言。杨修说破了万万不可说破的隐私,曹操心里十分嫉恨、厌恶不给自己留一点面子的杨修,决心找机会除之。

杨修死于魏蜀交锋,曹操战事失利、进退两难之时。曹操率大军迎战刘备攻打汉中,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曹操正为战事犹豫、烦恼,厨子送来鸡汤,碗中的鸡肋使他颇有感触。此时,恰有人进来请示晚间号令,曹操便随口说道:“鸡肋,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心中已猜知曹操无意恋战,便令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问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现在是进不能攻,退又恐人笑,心里正矛盾着,看来此地对我军不利,不能久留,明天一定会班师回朝。”军中上下确信不疑,手忙脚乱,收拾行李,人心惶惶,准备撤退。曹操见状,大为吃惊,急问原因,得知是杨修走漏了风声。杨修又说破了万万不该说破的军机,曹操忍无可忍,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绝顶聪明的杨修,处处都要露一手,不顾及别人受得受不得,不考虑别人讨厌不讨厌,而这个别人又是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顶头上司。于是,杨修终于被聪明所误,送掉了自己的小命。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告诉我们:才华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懂得适度地张扬和收敛自己的才华,一味地咄咄逼人,锋芒毕露,都会引火烧身,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由此看来,“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倒是充满辩证法思想的至理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