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征婚和枪击促畅销
一则征婚广告能打开一部小说的畅销局面吗?可以肯定地说:能。
20世纪初的某一天,英国各大报纸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一则与众不同的征婚广告: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跟和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广告登出后,那些愿意嫁给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的小姐们,纷纷将毛姆的小说买回去,藏在自家的香阁里日夜细读;那些时刻操心牵挂、一心要给自己女儿安排个好归宿的父母们,也争先恐后地把毛姆的小说买回家,送给女儿当礼物和“教材”。不到几天工夫,伦敦书店里毛姆的这本小说就被抢购一空,“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的魅力不仅成就了小说家的大名,而且让小说家发了一大笔财。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那位策划、刊登征婚广告的先生就是小说的作者——毛姆本人。
小说家毛姆之所以一夜之间成名,除了他的作品质量很好之外,还因为他成功运用了“征婚广告”推销自己。小说出版后,他没有像常人那样搞一个什么新闻发布会,没有搞什么作者签名售书,也没有在报刊上刊登什么书讯之类的东西,而是一反常规思维,抓住现实生活中小姐们渴望嫁给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的心理,以子虚乌有的“百万富翁”来打动人心,巧妙地把自己小说中的女主角融入“征婚广告”之中,成功地吊起了伦敦社会上小姐们的胃口,有的小姐甚至模仿小说中的女主角,希望能被“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所喜爱。这一无中生有的戏剧性创新思维,成功地为自己的小说做了最好的推销。
毛姆小说的畅销,得益于引人注目的征婚广告,是征婚征出的畅销书。
一则激怒警察搞枪击实验的广告能打开一种挂锁的畅销局面吗?也可以肯定地说:能。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家制锁公司租了一个射击场,请著名专业射手用枪对他们生产的帅牌挂锁进行性能测验。射击专家用步枪对40把帅牌挂锁各打两枪,在每个锁中心打出了两个半英寸深的洞。结果发现,只有1把锁在击中第一枪后跳开,其余39把仍然锁口紧闭。该公司根据这一实弹测验情况,进一步地提高了挂锁质量,然后策划推出了一个全国性的广告:宣称美国电影中警察经常用枪可以击开挂锁,但他们绝对击不开一把帅牌挂锁。
广告推出后,美国田纳西州的警察对其中有损警察形象的广告言词十分恼火。为了检验真假,他们安排了枪击实验。结果发现用枪可以打开其他挂锁,却真的无法打开帅牌挂锁,只能在锁里留下子弹头。
“醉翁之意不在酒。”该公司推出似乎有损警察形象的广告,其真实目的不是要贬低警察形象,而是要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警察被激怒后,果然上当,他们举行的枪击实验等于给该公司做了免费的“行动广告”,而且警察们的“行动广告”比起一般的广告来说更具有权威性,其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帅牌挂锁因此名声大振,销量剧增。
帅牌挂锁的畅销,得益于激怒警察搞枪击实验的“行动广告”,是枪击击出的畅销锁。
“写广告的伟大艺术就在于找到一种适当的方法引起看广告人的注意。”爱迪生的这句话,对于做好广告、开拓市场有普遍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