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知遇

传递知遇

20世纪20年代末,徐悲鸿与齐白石相识,对齐那独特的艺术风格极为赞赏,称赞齐的画是“妙意自然,浑然天成”。

徐悲鸿担任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之后,便极力邀请齐白石到学院任教。一天,徐悲鸿特意派人郑重地给齐白石送去了聘书。可一连几天过去了,仍不见齐白石的回音。徐悲鸿多方询问,才知道原来有人鄙视齐白石的画,特别是在正举办的一个画展上,齐白石的作品被冷落在一个角落里。

徐悲鸿得知后非常气愤,亲自到展厅一看,果然如此。齐白石的那幅水墨《虾趣》立轴,画上的虾子体若透明,形态逼真,长长的触须好似在晃动,宛如在水中游动一般,实属神品。徐悲鸿见了赞叹不已!可这幅画却挂在最旁边,且标价只有8元。徐悲鸿当即找来展厅负责人,将齐白石的这幅立轴放在展厅的正中,与自己的《奔马图》并列在一起,并亲手将标价改为80元,且在说明栏注上:徐悲鸿标价。而徐悲鸿自己的那幅《奔马图》才标价70元。这样一来,展厅大哗,人们争相传颂,一时在京都书画界传为美谈。

徐悲鸿此举深深感动了齐白石。他马上给徐悲鸿回信说,同意到学院任教,并感慨地在信上赋了两句诗:“士遇知己搏无怨,夫得君掖登圣堂。”

随着齐白石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上自然也出现了仿齐赝品。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一次齐白石竟抓住了一个卖假画的青年。

“你为什么冒充我的名字在这儿卖假画骗人?”齐白石厉声喝问。

那人虽然不曾防备,倒也机智,笑了一下郑重地答道:“齐先生,您好不懂道理!不错,这些都是假画。您要明白,凡是大画家的作品,没有不被别人造假的。造假的人越多,说明他的名气越大;无名之辈,谁也不造他的假画。再说,我这些画卖得便宜,只是没钱的人才买我的假画。这丝毫不妨碍有钱人买您的真画,您又何必生气呢?”

这番话虽是狡辩,但也是实话,竟说得齐白石闭口无言。过了一会儿,齐白石一边从地上捡起一幅画,一边说:“我看看你画得怎么样。”看过之后,齐白石觉得不给予指点,实在是可惜。于是和蔼地说:“画得还有点意思。这样吧,我收你做个徒弟好吗?”

那个卖假画的青年一听,立刻跪下就磕头,十分感激齐白石的收徒之恩。

几张假画,竟然引出一段师生真情。齐白石此举也在京都书画界传为美谈。

知遇是指人得到赏识或重用。齐白石得到了徐悲鸿的知遇,卖假画的青年又得到了齐白石的知遇。这个过程,就是一幅传递知遇的动人画卷。传递知遇,就是传递希望,就是传递慈善,就是传递人才,就是传递选贤任能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