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有两块:一块是“难得糊涂”,另一块是“吃亏是福”。

据考,“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下的。莱州地处潍县西北,背临大海,城的东南有座云峰山,山多碑刻。

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云峰山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谈吐不俗,自命糊涂老人。老人茅屋中陈列了一个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使板桥大开眼界。

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随后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因砚背很大,尚有余地,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

老人不好推辞,便写了一段:“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随后也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板桥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细谈之下,方知原委。板桥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加上看到砚背还有空隙,便又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箸,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老人见了心领神会,大笑不止。

“难得糊涂”既不是主张不明事理,模糊混乱,也不是主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主张大智若愚,宽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