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癌症根源
现在人们似乎感到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因之死亡者的比例似乎也在增加,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随着近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家发现肿瘤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而且种类繁多。如植物中常见的冠瘿病肿瘤、创伤性肿瘤,烟草类中的遗传肿瘤等。在动物中,从鱼、蛙到小鼠常见的有表皮样癌、腺癌、神经母细胞癌等。当然,人体之癌那就更多了。
那么癌究竟是怎么引起的?1775年,英国的内科医生波特首先提出癌与环境的关系。他发现凡是从小当童工清扫过烟囱的工人,成年后容易得皮肤癌,特别是得阴囊癌的人很多。他分析煤烟中可能有致癌物质。
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维尔和指出:“所有疾病,包括癌症,归根结底都是细胞的疾患。”因为他发现,癌多发生在溃疡和裂伤周边;并认为慢性刺激是癌产生的诱因之一。
1895年,德国科学家发现从事苯胺染料作业的工人膀胱癌发病率很高。研究证明,苯胺染料危害并不很大,而是中间产物萘胺等有很强的致癌性。据此,有人认为在两千年以前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后来衰败灭亡的原因,可能与铅有关。因为古罗马人习惯用铅制炊具或酒器,食物和酒接触中,可能产生了致癌的中间产物。
生物实验证明,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化学物质、有毒的化工废料以及杀虫剂等,都可引起细胞发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近代科学研究中发现,除了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印度西南海岸的人有一种嚼槟榔子烟的习惯,结果当地人口腔癌发病率就很高。
日本和冰岛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原来,日本人最爱吃盐腌的食物;冰岛的居民却喜欢吃熏制食品。盐本身虽无致癌性,但若与亚硝胺类致癌物相遇,则可增强亚硝胺类的致癌性。
吸烟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一种嗜好。大量资料表明,吸烟与很多种癌都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100万以上的人群进行了7次大规模对比观察,就肺癌发病率来说,吸烟者为不吸烟者10.8倍。从肺癌的年死亡率来看,不吸烟者每10万人仅12.8人,每日吸烟10支以下者上升到95.2/10万人,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高达235.4/10万人,比不吸烟者高18.4倍。
此外,吸烟也是引起喉癌,甚至胃癌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在探讨细胞出现癌变的诱因中发现,细胞中的癌基因则是来自人体内部致癌元凶。医学研究证实,癌基因不仅存在于癌细胞中,正常细胞内也有。人一出生,体内细胞中就含有与膀胱癌、结肠癌和肺癌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人体早期的成长,曾发挥过有益的作用。它们平常沉默“按兵不动”,一旦细胞分裂调控失常,它们就会像“脱缰之马”无节制地分裂,从而转变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