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的发现
哈得逊湾毛皮公司加工的毛皮,都是向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收购来的。公司历年收购账本里面详细记载着每年收购的毛皮张数。艾尔顿翻阅账本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这家公司每年收购狐皮的数量,出现有规律的增加或者减少,每隔四年就出现一次最大数量。这说明他们收购的毛皮——栖息在北极的狐,数量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反复有规律的变动着。那么北极狐的数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规律的变动呢?艾尔顿根据他几次极地考察的情况认为,关键是狐的食物,因为北极的动植物种类均很少,北极狐是以旅鼠为食维持生活的。
旅鼠是老鼠的一种,因为它有“旅游”的习性,故人们叫它旅鼠。旅鼠的旅游方式非常奇特,说起来真令人吃惊。生活在北极原野上的旅鼠,当有充足食物时,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数量急骤增多,到一定时候,它们就会躁动不安,然后突然开始集体迁徙。数以百万计的旅鼠,穿过原野,越过高山,勇往直前。当它们到达海岸边时,也不停止前进,全体毫不犹豫地跳下海,毫无目的地游向茫茫大海深处,而最终全部葬身海上。尸骸被海水冲到岸上,遍及海滩。这种“旅行”,每四年必发生一次,历史上记载为“旅鼠年”。
当艾尔顿联想“旅鼠年”时,旋即也解开了北极狐数目增减之谜。
旅鼠疯狂地大旅行之后,山野中仅存在着极少数的旅鼠,大多是些没有参加迁徙的“老、弱、病、残”分子。旅鼠大量减少后,以它为食的北极狐,也因无食吃而饿死或减少生育,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旅鼠因食物充足,又会迅速繁殖增多,北极狐数量也跟着增多。第四年,旅鼠的数量达到饱和点。因密度过大,食物不足,而使鼠群紧张不安。于是它们就又集体出发,留下的所剩无几。而北极狐因为失掉大量食物,数量也被迫锐减,就使四年为一周期的这个过程再度重演。以账本上记载的毛皮张数为线索,进而洞察出北极狐数量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艾尔顿找到了一条生物的食物链。
1924年,艾尔顿发表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由此揭开了动物,乃至生物界相互依存的生态平衡关系。1927年,他的巨著《动物生态学》问世,实现了他的奋斗目标。他成为动物生态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