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建设》简介
《象征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建设》这本书是由张海燕创作的,《象征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建设》共有32章节
1
前言
这是一本关于幼儿心理建设的书,它探索如何以象征视角来观察幼儿的心理建设过程。 您一定会问:什么是幼儿心理建设?在心理层面上幼儿要建设什么?幼儿需要建设一个“我”...
2
第一章 早期心理活动及其象征性
幼儿怎么建构自己的心理世界?这似乎是一个秘密。因为没有幼儿能告知我们这一切,而成人对于自己的幼儿生活,一方面很难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记忆中它已然变得模糊...
3
身体·心理·灵魂
个体的婴幼儿生活,与其成人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婴幼儿与成人原本就是一个身体的两个不同生理阶段,此外生命早期心理模式是成年生活的基础,而且从出生直至迟暮,个体...
4
意识与无意识
心理活动的核心功能是觉察,觉察也被称为意识。依据观察对象是否被清晰觉察,可以判断其处于意识水平还是无意识水平。可以觉察到的内容处在意识水平,这些内容通常可以用语...
5
婴儿的主体性感受
人类意识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自己”,个体人格的核心是对个体自我的觉察。初生的婴儿,身心浑然一体,全部沉浸在无意识之中。意识的觉察之光在什么时刻开启?婴儿又是怎样觉...
6
以不同模式觉察“自我”
觉察是心理的意识功能。婴幼儿的自我意识,是婴幼儿对于“自己”的觉察。婴儿、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拥有感知内外刺激的能力,当婴儿可以将自己与外在进行区分的时候,他...
7
象征性表达方式
借助象征性进行表达的内容,既可以是婴儿早期心理体验,也可以是心理体验之间复杂的冲突,相比较而言,冲突更加具有表达的紧迫性。 早期心理体验在婴儿感知能力发展中,不...
8
觉察的不同切入点
半岁之前,婴儿行动能力最为受限,回馈更多来自和养育者之间的非语言互动。养育者能否做好一面“稳定”的“镜子”,会导致婴儿使用不同的模式来觉察“自我”。母婴互动中,...
9
本章内容简要回顾
幼儿心理建设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稳定的人格基础。幼儿借此展开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 心理活动以身体为物质载体,兼顾精神层面的探索,它包含观念系统...
10
第二章 心理活动发展的核心内容
心理在身体和灵魂之间构建了可以让三者彼此交融的空间。同时,心理以其强大的觉察功能,觉察着身体、心理与灵魂三者构建的生命个体,也觉察着个体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 个...
11
人格发展阶段
人格是个体先天神经系统反应模式与后天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集合体。这个从出生便开始逐步形成的集合体,让每个人在待人接物中都极具个人特色。人格的核心内容在于,个体如何...
12
认知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在完成不同阶段社会任务时,通过人际互动发展起来。每个阶段个体都有需要获得的心理品质,它们是人类特有的深刻的社...
13
情感与思维
关于意识的觉察,我们知道它有四种觉察方式,即感觉、直觉、情感与思维。感觉与直觉作为对内外信息进行收录与登记的方式,被称为意识的非理性觉察功能,情感与思维对信息做...
14
本章内容简要回顾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我发展任务,完成任务可以增强自我力量,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关系。不能完成任务,个体会产生消极体验,也会影响到关系的适应...
15
第三章 个体生命早期的重要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社会发展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我们可以纵观个体一生,对人类情感与思维的发展形成整体认识。前文还讨论了生命最早期的婴儿“主体”性感受,及...
16
分离·一生三
“主体”感是一种包含控制感、评价感和行动感的综合体验,是一种类似“主人”的感受。我们拥有一件物品,意味着可以掌握它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可以评价它的性能以及带给自己...
17
母性功能·父性功能
看到新生命的降临,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欢欣鼓舞。婴儿可以识别出母亲和父亲,让每一对父母倍感喜悦。孩子从独立行走到独自去幼儿园,父母一路陪伴,既疼惜又欣慰。 父母可以...
18
女性传承·男性传承
生命是一个全息的连续的过程,从出生直至老去,核心的成长任务一直都在,只是那些早年播下的种子,需要经过几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能长成大树的样子。婴幼儿面临的诸多...
19
个体·男性成长
个体情感体验和逻辑思维的成长,在埃里克森和皮亚杰的理论里,男女遵循着同样的节奏。在成长中,需要整合的家族力量、父母养育、情感思维、对立情感等任务,对男女而言也是...
20
个体·女性成长
女性同样会抗争,以突破父母维护的旧秩序,完成自己女性身份的确立。但女性的独立之旅,抗争较为和缓,路途却更为曲折,因为她们会经历比男性更为复杂的情感体验。 女孩在...
21
生死合一·雌雄同体
从婴儿“主体性感受”的假设到上古神话与民间神话的引用,都是在以象征的方式来理解个体成长的过程。早期的“主体性感受”具有全能性的幻想色彩,外部世界不能独立于感受而...
22
我与他人·人与自然
前文谈到,幼儿使用代词“我”表达自己的时候,是在使用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与此相同,“他人”,以及“我”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一种象征性表达。在象征视角下,我们...
23
本章内容简要回顾
婴儿与母亲在心理层面进行分离,也象征着与整个世界进行分离,“一分为二”的过程,意味着个体同时生成了基于第三方的觉察能力。父亲的存在与力量,可以帮助母婴实现分离,...
24
第四章 象征性功能的疗愈作用
幼儿心理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个体自我意识趋向成熟的基础,也是个体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个体在生命困境中维持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 个体自...
25
七个梦
梦是个体无意识的直接表达,也是个体内在感受的具象化呈现。这里的七个梦,来自梦者在遭遇现实创伤事件之后的自我修复过程,跨越了梦者初中至研究生毕业之间的十年时间。前...
26
“我出来了”
B女士的基本信息:汉族,20岁,独生女,居住地为南部某省地级市,在中部省份二本院校就读,大三年级,学校住宿。母亲是银行工作人员,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父亲工作不太...
27
长出来的小岛
A小宝是一位5岁男孩,正在上幼儿园中班。预约心理咨询时,妈妈称孩子小时候由自己照顾,养育环境比较宽松。半年前因为居住地迁移,孩子从一个管理很严格的幼儿园,转到了...
28
生日聚会
B小宝的父母为他预约心理咨询,是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恶意对待。B小宝今年六岁,是一名幼儿园大班男孩,最近父母发现他似乎心事重重,情绪低沉,问询怎么...
29
画出一条“路”
在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借助于象征表达进行内在探索,梦、沙盘游戏、绘画、音乐与舞蹈是象征表达的主要形式,其中绘画因为对材料与环境的要求比较简单,来访者也比...
30
参考文献
[1]荣格.荣格自传[M].刘国彬,杨德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09. [2]Dora M. K.沙游——通往灵性的心理治疗取向[M].黄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