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聚会
B小宝的父母为他预约心理咨询,是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恶意对待。B小宝今年六岁,是一名幼儿园大班男孩,最近父母发现他似乎心事重重,情绪低沉,问询怎么了他也不做回答。父母怀疑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一些什么,调取了幼儿园监控视频,看到有一位老师持续多次粗暴地对待孩子。上课的时候,让小宝在角落里罚站,不许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午休的时候也在角落里罚站,不许和小朋友一起休息。这种情况在近一个月内连续发生,父母正是在这段时间观察到小宝发生了变化。
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一方面和幼儿园交涉,对老师的行为予以追究,另一方面为孩子联系心理咨询师,希望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B小宝对父母所做的事情有一些了解,但他依旧不会主动向父母提及老师如何对待他、为什么这样对待他,也没有很强烈的情绪表达。联系好咨询师之后,父母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游戏的课程,他可以来看一看,B小宝答应了。
咨询师了解了B小宝的基本情况:父母都很年轻,自由恋爱结婚,感情很好,小宝是唯一的孩子。小宝足月顺产,一岁之前外婆外公帮助妈妈照顾小宝,一岁之后小宝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的家离小宝自己的家100多公里,父母半个月回去看望小宝一次。直到小宝需要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才将他接到身边。小宝平时比较安静,性格温和,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
B小宝视角(第一盘)
第一次工作,B小宝和妈妈来到沙盘室,妈妈说来玩沙子吧。B小宝站在妈妈身边,不说一句话,一动也不动。咨询师问:“你想让妈妈在哪里呢?你可以决定”,孩子不说话,也不动。咨询师又问:“你是想妈妈在这里吗?”孩子点点头,妈妈和孩子一起走到沙盘边,之后妈妈返回到门口的椅子上坐下。
咨询师站在沙盘一边,孩子站在相对的另一边,孩子依旧一动不动。咨询师告诉孩子可以给自己指令,让自己坐在哪里。孩子不说话,于是咨询师闭上眼睛,让孩子给自己指令,孩子依旧不说话。咨询师闭着眼睛移动,在咨询师快坐到地上的时候,孩子开口提醒说快到地上了。咨询师问应该去往哪一边?孩子说往左,于是咨询师摸到了左边的沙发,坐了下来。
B小宝站在原地,手指开始轻轻弄沙,眼睛偶尔和咨询师接触,不躲避,但很冷漠,身体紧张僵直。小宝手部动作慢慢变大,手臂伸长划沙,一发现咨询师在看他,就收紧动作。之后咨询师闭上眼睛,小宝悄悄地踱向妈妈和妈妈小声说话。
B小宝小声说出希望妈妈和他一起玩,于是妈妈也来到沙盘边。妈妈先做了洞穴,在下面做通道时洞穴塌陷,孩子做了很大的沙滩,在沙滩上掏洞时沙滩也塌陷了。妈妈在沙滩右侧倒水,水流出来的时候,小宝说有个人淹死了。在最后的十分钟里,母子俩开出一条道路和一个大停车场,停车场位于咨询师这一边。
沙盘工作的结束比较困难。孩子叫爸爸进来拍照,结束延时了十分钟。告别的时候,小宝走到咨询师面前,用手在咨询师手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第一次工作中,小宝行为迟疑退缩,不能离开妈妈独自和咨询师相处。即使妈妈在场,小宝内心也充满了对咨询师的戒备。小宝对人际限制非常敏感,对时间的限制非常不敏感。咨询师在固定位置坐定后,没有再做出过任何移动,也许是感觉咨询师危险性不高,告别时小宝将自己的名字用手写在了咨询师手上。小宝愿意与咨询师发生直接接触,对咨询师的接纳还是比较好的。
妈妈视角(第二盘)
第二次工作,B小宝和父母一起玩沙盘,图片中骆驼是爸爸放的,沙子上的图案是妈妈做的,其他的部分都是孩子做的。孩子位于这幅图的左侧短边,咨询师坐在右侧短边较远处的沙发上。
一进沙盘室,B小宝就主动邀请父母一起玩,咨询师说大家轮流拿沙具做分享吧。于是三个人猜拳决定顺序,第一是妈妈,第二是孩子,第三是爸爸,但孩子让妈妈第一,爸爸第二,自己第三,妈妈和爸爸站在了沙盘的两个长边位置,很快形成自己的沙盘区域,孩子则需要从父母的缝隙里掏出沙子来做自己的工作。
父母很快做完了,孩子迟疑地表达想用水,咨询师鼓励后,孩子用水浇沙,拍湿沙拍了十多分钟。父母做完后一直在等待,咨询师问可以分享了吗?孩子说自己还没做完。过了一会儿,妈妈对孩子说自己想坐下,孩子同意了,又过了一会儿,爸爸也对孩子说自己也想坐下,孩子同意了。父母都坐到了门口的椅子上,椅子离沙盘比较远。
咨询师离沙盘近一些,于是蹲在沙盘旁边,陪伴和等待孩子。孩子一直拍打和掏沙,重复着上次做沙盘的动作。小宝用手挠脸,沙子掉进脖子,他看向咨询师,咨询师帮他清理掉,孩子说里面也有,于是咨询师帮他清理了肚子上的沙子,并整理了一下衣服。
到了结束的时间,咨询师提醒结束,孩子说自己还没做完,最终孩子将沙做成了可以让汽车通过的通道。之后孩子让爸爸先拍照,妈妈再拍照,邀请咨询师最后拍照,爸爸拍照时孩子仔细地清理了通道上的沙子,最终结束延迟了15分钟。
这次工作中,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孩子允许咨询师离自己近一些,并且让咨询师帮自己清理沙子,这是孩子对咨询师的进一步接纳。在游戏顺序上,孩子主动选择自己最后一个做,把优先权给父母。父母参与沙盘游戏时,两人都没有给孩子留空间,孩子需要在父母的空隙中掏取沙子。同样,孩子在时间上让父母等待了很久,直到父母主动提出坐下来。事实上,两次工作都延迟结束,时间节奏被孩子控制着。
妈妈视角(第三盘)
沙漏
黑色自行车
第三次工作,B小宝和妈妈一起做沙盘,孩子放了铲土机,做了操场跑道,拿了自行车给妈妈。小宝在轨道上推动铲土机,妈妈拿自行车在沙上无法行动。后来妈妈用自行车在沙上画出纵横线,孩子的铲土机在纵横线附近受到阻碍,大约有十几分钟他都不去破坏妈妈做出的纵横线,只是一直问妈妈需要什么?是否需要沙子?妈妈说什么也不需要。后来小宝拿了一个沙漏,放进沙子,妈妈提议看漏完需要多长时间,试了一下,漏完需要五分钟,只剩很少沙子时沙子漏得很慢,妈妈建议倒掉,孩子坚持让沙子缓慢漏完。
结束时间到了,咨询师问孩子可以结束吗?孩子说还想玩一会儿,咨询师问是感觉玩得时间短?还是结束需要较长的时间?孩子说玩得时间短,咨询师问还需多少时间?孩子说需要10分钟,咨询师问需要提前五分钟提醒吗?孩子说不需要。咨询师同意再玩10分钟,孩子将坦克埋在沙盘中间,取出来后形成一个沙坑,孩子想放入水,但不敢提出来,在妈妈鼓励下,孩子倒了四次水,形成水池。咨询师提醒十分钟到,孩子说还想玩,但咨询师坚持结束。
这次工作中,重点在于时间带来的感受。沙漏是B小宝玩得最久的沙具,他非常有耐心地等沙子漏完。孩子在妈妈的纵横线前面收缩了自己的行动,一直处于等待中,也等了很长时间。工作结束依旧延迟了十分钟,咨询师询问了延迟背后的具体需要,孩子认为是自己还没有玩够。关于时间,也许小宝让他人等待,正是因为小宝在行动上经常被动地等待他人。
咨询师视角(第四盘)
战争武器
房子
第四次工作开始前,咨询师告知小宝游戏需要准时结束,同时问孩子选择妈妈在咨询室外面?还是妈妈坐在咨询室里面的椅子上?还是和妈妈一起做沙盘?孩子选择和妈妈一起做沙盘。
孩子用手推沙子玩,胳膊全部伸展,从沙盘边推出来很远的距离,一边推一边问咨询师,你是怎么来的?什么时间来的?孩子拿了一个长排沙具做房子,用沙子不断加固房子底部。之后拿了坦克和汽车,用盘中所有的沙子堆了圆形城堡。
城堡堆好后小宝用手很仔细地抚摸,之后问妈妈可以推开吗,妈妈说做什么都可以。小宝将城堡全部推开后,提议和妈妈玩打仗,拿了战车、飞机和潜艇,为两人分配好。两人玩了很久战斗游戏,一遇到作战间隙,小宝就把自己的四个武器埋进沙里。
咨询师告知时间到,小宝说还想玩30分钟,咨询师说现在不是在增加玩的时间,是在做结束,如果结束需要多长时间呢?孩子说需要十分钟,十分钟到了,孩子将盘里的车放回沙架,只留了一个大坦克和一个小坦克。
这次工作中,B小宝的行动积极了很多,工作时他用所有的沙子堆起了城堡,还建设和加固了一所房子。游戏结束依旧比较困难,但这次孩子明确自己结束的时间需要十分钟。
妈妈视角(第五盘)
大boss
有信号
无信号
第五次工作,B小宝大声地正式地邀请妈妈,他拿了一大一小两个坦克,大的给自己,小的给妈妈,之后想找一个大boss作为攻击目标。小宝选了之前用过的一排房屋做大boss。战斗中一旦大boss被攻击,孩子就会给大boss增加很多战斗装备。
结束时间前十分钟,咨询师对时间进行了提醒,妈妈建议结束时要打败大boss。孩子虽然为妈妈增加了很多日用小汽车,但他多次用大boss和妈妈的汽车撞击,动作有力以至于大boss上面有了裂口。打完仗小宝拿了一串烤鱼给汽车补充能量,妈妈说要给朋友补充能量,于是孩子拿鱼让友方(妈妈)的汽车吃了一遍,但最后还是把鱼放进了大boss的空间里。做盘的过程中,孩子有两次抬眼认真地注视咨询师,咨询师微笑回应。
工作按时结束了,对小宝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他能区分自己到底是需要多玩一会?还是需要多一些结束时间?小宝在这次工作中,第一次出现了针对妈妈的直接对抗,游戏中他看起来和妈妈是友军,但一直尽力帮助大boss和妈妈作战,最后的补给也给了大boss。与妈妈作战,对小宝而言,这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他可以站在和妈妈平等的位置上参与游戏了。此外,工作中还有一个细节,妈妈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孩子在沙子上画出了网络信号图案,妈妈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刻,孩子在沙子上画出了没有信号的交叉符号。小宝并不是刻意而为之,只是很随意地在沙子上描画。
咨询师视角(第六盘)
细节图1
细节图2
细节图3
细节图4
第六次工作,B小宝和妈妈一起做沙盘,小宝拿小铲子在沙盘里铲沙,沿长边方向推着沙子玩儿。妈妈接电话出了咨询室,孩子一个人很自然地玩儿,十分钟之后妈妈回来。妈妈回来后,小宝说我们还玩打仗吧!但是他没有拿武器,而是拿了一个蛋,埋在靠近咨询师这一侧的沙子里,又选了一只小鸟放在盘里,母子俩玩了很长时间孵化小鸟的游戏。后来小宝拿了沙漏,放在盘里,拿了一辆工程车和一辆自行车,让妈妈拿着自行车,跟随自己的工程车在盘的边缘快速前进。提前十分钟,咨询师提醒结束时间,工作按时结束。
这次咨询中,妈妈出去接电话,小宝和咨询师单独待了十分钟,他投入在游戏中,妈妈出去几乎没有对他产生影响。工作中“孵化”与“追赶”两个游戏主题中,小宝一直处于主导位置。结束时小宝将沙具都放回了沙架,所以沙盘中只有沙痕。
妈妈视角(第七盘)
生日聚会
毁掉聚会
第七次工作中,B小宝还是邀请妈妈一起做沙盘,他先拿了一个木质衣柜做冰箱,将一些小食物放在里面,随后开始寻求架子上所有的食物,分别用白色容器盛好,放入沙盘的左侧。小宝拿了四个天线宝宝排成一排,放了电视机在右侧,让他们看电视。妈妈拿了椅子进来,让天线宝宝们坐下来。
小宝拿了铲子和筛子,用筛子做生日蛋糕,将所有食物全部放入筛子,用沙子盖起来,拿了桌子,将生日蛋糕放在桌子上,妈妈拿了七根树枝插在蛋糕上,说是过七岁生日。小宝拿妈妈手机录视频,让妈妈介绍小朋友,并让妈妈给它们起名字,称那个唯一有天线的绿色的天线宝宝是自己,问自己的姓名(真实姓名)是谁起的。
之后B小宝放入更多木制家具,放入马桶和洗手池,让小朋友们在吃蛋糕前逐一洗手。这时妈妈肚子不舒服要上卫生间,孩子问走多长时间?妈妈回答五分钟,孩子同意并继续自己的游戏。工作结束时,小宝把蛋糕里埋藏的所有食物都拿出来,把所有物品都弄得一片混乱。
沙盘中第一次出现了小宝认为是自己的人物,也就是那个唯一有天线的绿色宝宝,并且他向妈妈询问了自己真实名字的来由。这是小宝内在感受聚合的象征,沙盘主题“生日聚会”也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不过小宝愿意拍视频保留生日聚会的画面,不愿意在沙盘里保留下来。
小宝在第5盘曾经用沙子描画出网络信号,它们和这一盘里的天线一样,都是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象征。小宝父母反馈,他们和幼儿园持续交涉,处理结果比较满意。现在已经给孩子换了新的幼儿园,也和孩子谈了事情的处理。目前孩子在新幼儿园状态很好,孩子在家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像个真正的孩子了。
妈妈视角(第八盘)
绿色天线宝宝
盆里的黄色小刀
第八次工作,B小宝依旧选择和妈妈一起玩,他先选了瓷水壶、足球场、猫、金鱼放入沙盘,之后拿着水壶来到水桶边,用水壶灌水后倒入足球场,有些水滴在沙上,小宝说不喜欢湿沙,用水冲洗水壶上的沙。妈妈说要接个电话,出去了25分钟,小宝在这期间几乎一直蹲在水桶边,用水壶和别的容器在水桶里来回倒水。
妈妈出去时小宝将绿色天线宝宝埋入沙中,之后又翻出来。小宝玩水的时候看咨询师,咨询师问是否需要帮忙。小宝让咨询师帮自己挽起袖子,咨询师帮他挽了一种可以长时间固定的样式。妈妈回来问你在玩水吗,小宝没有回应妈妈,妈妈坐在了门口的椅子上。小宝感觉有沙子进了眼睛,妈妈拿湿纸巾,咨询师拿干纸巾,妈妈用湿纸巾擦拭之后,孩子主动来咨询师这里,让咨询师给自己擦拭。
这次工作中,小宝开辟了水桶这一新的游戏领域,他几乎完全沉浸在来回倒水的活动中,妈妈回来的时候小宝几乎没有察觉。盆里的黄色小刀,是上次小宝让咨询师为他保留的沙具,他怕别的小朋友玩之后,这个小刀会找不到。咨询师为他保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次小宝又让咨询师把小刀放在同样的位置,这成了小宝和咨询师之间独有的默契。结束时小宝问咨询师这是第几次,称还有四次就见不着了,因为小宝父母告诉孩子课程一共有12次。
B小宝视角(第九盘)
加油站
筛子
第九次工作,B小宝和爸爸一起来,爸爸称妈妈本周有事,不能前来,小宝没有邀请爸爸,独自进入沙盘室工作。小宝进来之后,一边在沙架前走动,一边向咨询师讲述他和爸爸妈妈好几个人去南方玩儿……
后来小宝发现了一个扫地用的大铲子,他将大铲子、小铲子、耙子等工具全部放入沙盘,用大铲子推沙子玩,从沙盘一端推到另一端,之后把大铲子拿到桶边,舀水洗大铲子,再把大铲子拿到沙盘里,沾上沙子后再拿过来洗。之后拿了加油站,放在沙盘边上,拿了坦克、自行车、刷子和筛子在沙盘里。
小宝用大铲子把坦克和自行车埋了起来,掩埋速度很快。之后小宝用水洗铲子和筛子,地上溅出来很多水,桶里的水也变成了泥水。小宝用小桶舀泥水,再倒入大桶,底子上的泥沙倒入空盆,这样的淘沙动作重复了很久。淘沙过程中,小宝让咨询师帮自己挽袖子,去厕所尿的时候,让咨询师跟着去,在厕所外面等他。工作结束后爸爸说孩子有些感冒,提议孩子请假一次,但孩子坚持要来,并提出12次之后再做两次游戏。
这次工作是B小宝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工作,工作中几乎都是大动作。用大铲子在整个盘里推沙,用水桶和筛子不断淘沙,孩子玩得很尽兴。淘沙的过程也是一个洗涤的过程,游戏中的小宝好像也摆脱了很多束缚。此外,小宝感冒也坚持来,要求12次之后再做两次,这些都是自主性的表现。可以说,小宝的自主性在沙盘游戏和外在事务上都呈现出来。
B小宝视角(第十盘)
菊与刀
生日蛋糕
第十次工作,B小宝独自进入咨询室。他找到筛子,放入沙盘,用沙堆满筛子,称这是蛋糕,将画笔插入沙中,称这是蜡烛。之后拿了一个茶壶,四个茶杯,将沙装入茶壶,再往茶杯中倒,拿了浴缸作为烤箱,放入沙子作为茶水,盖上两层盖子,称是在烤茶水。之后小宝说想吃冰激凌雪糕,于是找了三种杯子,里面装了三种冷饮,称冷饮店主人的儿子过生日,生日蛋糕就是为他做的,他还得到很多其他礼物。工作结束时,小宝把整个生日场景都弄乱了。
这次沙盘工作,小宝描绘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意思的是,前两次小宝用水淘沙,这次小宝用火烤沙,水与火是人类生命延续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小宝自发地呈现着水与火的景象。他的内在发生着和自然力量的链接,也在这些力量中不断整合自己。小宝喜欢一朵小花,想让咨询师为他留着,就像以前那个小刀一样,咨询师答应给他放置在固定位置。
B小宝视角(第十一盘)
第十一次工作,B小宝邀请妈妈一起玩沙盘,称后面三次工作自己一个人玩。小宝选了所有的船放入盘中,认为沙子都是大海,将船排成队伍,让妈妈选她喜欢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其中有几艘船离开队伍去冒险。之后小宝看见彩笔,把彩笔放入水中,把桶里的水染成浅蓝色,又拿了其他彩笔重复这样的游戏。后来盘里的沙具几乎都被小宝装入筛子,筛子被装得满满的。
在最早的沙盘工作中,妈妈在场小宝很难放松下来,会一直关注妈妈,配合妈妈。现在小宝虽然邀请妈妈和自己一起游戏,但他只和妈妈聊天交流,不和妈妈共同玩一个游戏,两个人彼此陪伴,各自玩各自的。沙具中的船,比小宝以往使用的车辆,在动力性和冒险性上都有所增强。筛子在沙盘中聚合了很多沙具,工作结束时小宝没有毁坏掉沙盘中的创作。
咨询师视角(第十二盘)
第十二次工作中,B小宝独自进入沙盘室,他手里拿着一个纸飞机,说是自己叠的,之后将飞机放入沙盘,把沙撒在飞机上,重复两次之后,将飞机放在旁边。小宝拿了颜色鲜艳的蛇和尖尖的海螺放入沙盘,埋藏之后再挖出来,放回沙具架。
随后小宝用手腕手臂的不同部位接触沙子,像打太极一样将整个沙盘里的沙子拂动起来。他身体运动幅度很大,双手不停拨弄沙子,手臂全部入沙,像在沙里游泳一样,这样持续玩了近30分钟。之后小宝找到一个蓝色彩笔,在茶杯中将颜色晕开,再倒入水桶,水桶里的水也变蓝了,之后又找了黑色笔,将颜色晕入茶杯,再将水倒入水桶中。
这次工作中,小宝玩得自由奔放,甚至感受不到咨询师的存在。结束时和咨询师确认还有两次咨询,并告知咨询师再做两次是他自己的决定。
咨询师视角(第十三盘)
加油站
彩笔、小刀、容器等
第十三次工作中,B小宝用小耙子在沙盘四个边缘扒出四条路来,并且反复仔细地扒平,在沙盘中心堆起沙堆,用手轻盈地拍打。之后找到加油站,放在沙堆上,分别拿了消防车、坦克、自行车在路上通行,三种车都去加油站加过油。一旦路面上的沙子弄乱,小宝就会重新扒平道路,把路上清理出来的沙子,很温柔很仔细地放在沙堆上,沙堆的四方形边缘也被很细致地抚平。
玩沙大约半小时后,小宝像上次一样,把彩笔里的颜色融入水桶。因为彩笔颜色变淡,小宝在塑料盆边缘用力敲打彩笔,这样可以把笔里的墨水不断甩出来,但甩出来的墨水会溅到地板上,也会溅到两个人身上和衣服上。这样重复很多次之后,咨询师指出小宝手臂腿上都有墨点,问他能接受吗?小宝说自己能接受,但担心妈妈不能接受。咨询师也表示自己能接受,但担心地板管理人员不能接受,于是两人商量工作结束后去洗。
这次工作结束时,小宝称不想结束整个工作,还想再来见咨询师。咨询师说不见面的话,可以记得咨询师的样子,小宝说自己会忘记咨询师,但可以记住小刀的样子。小宝主动表达了想念,对关系的延续,也用“小刀”做了不同于咨询师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正在以小宝自己的方式,内化在他的心里。
咨询师视角(第十四盘)
生日蛋糕
结束后小宝再次整理的盘
第十四次工作,B小宝找了一个小小的瓷茶壶,用彩笔在里面搅动,之后不断用小茶壶里的墨水涂抹双臂,涂完一遍后用桶里的水清洗,洗干净后再去涂抹,反复做了三遍后,小宝用纸巾擦干手去玩沙子了。
小宝用沙子把整个手臂覆盖住,手隆起时沙子会从袖口处倒灌进衣服。之后小宝把恐龙放在沙堆中间的坑里埋起来,说大风暴埋住了恐龙。咨询师问恐龙似乎遇到了困难,它如何应对?小宝说它可以用尾巴拨沙子,可以自己出来,也可以让飞机帮忙,但沙子也会覆盖飞机,飞机也需要被帮助。小宝将沙子分别撒在飞机和恐龙上,重复着掩埋与被救的过程。
之后小宝拿了筛子,放进沙子做成蛋糕,多次细致地整理外形,让蛋糕变得更好看,又拿了花束插在上面。这时工作时间到了,小宝说因为分离自己很悲伤,说永远也忘不了咨询师,一会儿要和咨询师拍个照片。咨询师请小宝坐在咨询师的座位上,看看沙盘中的蛋糕,小宝看了之后,拿了他喜欢的小花,放在蛋糕上花束的根部。请爸爸进来拍照时,小宝用耙子将蛋糕四周整理成田野。
最后一次工作中,小宝做了三件事情,一个是用沙子和墨水洗浴自己的手臂,另一个是完成了恐龙和飞机的受难与解救过程,还有一个是制作了精美的生日蛋糕。个体内在心灵有着自我疗愈的潜能,从象征意义上解读小宝的行为,他刚刚走过一段自我洗涤、自我解救和自我重生的旅程。生活中依旧可能遭遇暴风雨,小宝依旧可能陷入困境,但他会永远记住这段旅程,因为它的来处正是小宝自己的内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