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简要回顾

本章内容简要回顾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我发展任务,完成任务可以增强自我力量,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关系。不能完成任务,个体会产生消极体验,也会影响到关系的适应。0~1岁: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1~3岁:自主与羞愧。3~6岁:主动和内疚。6~12岁:勤奋与自卑。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成年期:繁衍与停滞。成年晚期:完善与绝望。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策略不同,他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岁前:通过身体感觉和物质运动,展开与外界的互动,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2~7岁:思维与动作分离,出现象征性思维和自我中心式思维。7~11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分类与运算仅限于现实具体客体。11岁以上:逻辑思维拓展到假设概念和抽象概念,能够借用隐喻和类比进行推理。

觉察方式与觉察内容不同。感觉、直觉、情感与思维是意识的四种觉察方式。情感与思维,作为觉察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但埃里克森阶段论中的情感内容,以及皮亚杰阶段论中的思维内容,却有可能出现发展的滞后性,早期发展不顺利会影响后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