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无意识
心理活动的核心功能是觉察,觉察也被称为意识。依据观察对象是否被清晰觉察,可以判断其处于意识水平还是无意识水平。可以觉察到的内容处在意识水平,这些内容通常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那些始终不能觉察的内容,或者当下不能觉察、过后可以觉察到的内容,或者当下有隐约的觉察,但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内容,都处于无意识水平。
事物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处于意识水平还是无意识水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划分。就像大海中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部分,巨大的冰山实体隐没于海平面之下,那是我们意识不到的部分。海水荡漾,海平面起伏,冰山的某些部分随之时隐时现,如果海上起了巨大的风浪,冰山将呈现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样貌。
身体似乎是最为意识化的,因为身体看得见摸得着,自己和他人的体貌动作都可以描述,但身体的内部运作恰恰是我们最不熟悉的,内脏、腺体与神经系统的活动几乎都处于无法觉察的状态。心理活动虽不可直接目睹,但我们能觉察与内外信息互动过程中,自己所产生的思绪和情感,当然也有大量自动化的核心信念与隐秘的情绪体验,藏匿在无意识之中。灵魂是对生命意义的审视与接纳,它既需要借助身心功能完成体验,又能够进一步完善身心功能。灵魂似乎处于每个人无意识之中,需要个体艰难地求索,才能使之在意识中浮现。
个体是一个整合状态,既是无意识内容与意识内容,也是身体、心理与灵魂的整合状态。觉察作为心理的核心功能,不但觉察着个体身心灵内部的无意识内容,而且觉察着同样处于无意识水平的三者之间发生的转换。被觉察的对象从无意识水平,通过象征性表达上升至意识水平,因此觉察过程是解读象征性表达的过程,也是无意识内容意识化的过程。
我们觉察着由身体、心理与灵魂构建的自己,也觉察着自己之外的整个世界。人类心理的意识觉察功能,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将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连接在一起。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世界悬于一线,那根线就是人的心灵。”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希腊圣城德尔菲神殿石柱上,刻着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也在表示人类意识的终极目标正是“自己”。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的言辞中,也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我们对自己的觉察和对外部世界的觉察最终将合二为一。
小欣现在就读大一,她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和睡眠问题,只是身体不舒服,自己什么也不能干,连走路、吃饭、说话都难受。具体而言,背疼、头疼、双耳持续性耳鸣、掉头发、眼干涩……六年间父母带小欣在医院做了各项检查,都没有发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和器质性病变。这些情况最早在小欣中考结束后出现,当时小欣很开心自己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但上高中后就开始出现各种身体反应。小欣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心理上的困扰,但同时感觉自己快崩溃了。
小欣的身体不适已经持续六年时间,她没有考虑过心理层面的紊乱,只是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小欣父母也是这样认为的。小欣和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小欣在学业上一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没有得到心理层面的疏解,进入高中阶段后,压力开始以身体症状表达出来。
李佳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丈夫工作中出差的情况并不多,但丈夫每次出差时他们总会吵一架。吵架的起因都是些琐碎小事,每次都是李佳率先发难,表现出对丈夫的极大不满。事后李佳很奇怪,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直到有一天,李佳突然想起往事,瞬间明白了自己。李佳在家排行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孩,她和父亲感情深厚。父亲是位乡村教师,工作时住在学校,休息那天才能回来。父亲返校时李佳都会去村口送父亲,离别的忧伤是她幼时非常熟悉的气息,那时她很懂事,从不哭闹。长大之后,多年在外读书工作,李佳已经习惯了离别,那些忧伤似乎也已经逝去。
丈夫出差所带来的分离,唤醒了童年的感受,但这些感受还没有被清晰地觉察到,于是只有一种莫名的焦躁在蔓延……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非常多,在心理活动中,同一时期的不同内容之间,或者不同时期的相关内容之间,丧失了必要的联系,因此某些内容或者某些联系就隐匿在无意识之中了。
在中国古代农村,一个地方遇到严重干旱,于是派人请来“求雨者”。求雨者发现整个村子混乱不堪,牲畜濒临渴死,农作物枯萎,人们个个浮躁不安。
求雨者说,请在村头给我一间茅屋,还有三天时间,任何人都不要打搅我。求雨者进了小屋,村民们只能等待。第四天早晨,天果然开始下雨。求雨者从茅屋出来,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问:“你是如何办到的?”他说:“我什么也没有做。”
村民们说:“这怎么可能呢!”求雨者说:“我本来已习惯于风调雨顺、自然和谐的生活。当我来到这里,感到混乱与不安,而我也受到影响,心神不定。我又能做什么呢?我需要一个安静处所来调整身心,恢复和谐。当我恢复自然与和谐时,雨也就回来了。”
干旱需要自然的雨水来滋养,人心及生活的混乱无序也需要顺应自然的和谐。这个中国古代的小故事,讲述了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心灵世界之间的感应,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