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倒台:贾雨村的全身之道

第一节 靠山倒台:贾雨村的全身之道

在探春改制的推行下,以王夫人为首的利益团崛起,荣国府势力也伴随着王熙凤逐渐衰竭的身体由盛转衰。这厢探春“绑架”家仆振兴荣国府的改制“良策”招来荣国府全民腐败、聚众赌博的恶果——

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减,今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那厢贾元春因“痰厥”而薨——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贾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动,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1]

这边荣国府内疯的疯、傻的傻、病的病、死的死,颓势尽显,那边宁国府造衅开端遭政治弹劾。没隔多久,贾雨村便暗中检举揭发引来了荣国府被抄的祸事。众所周知,贾雨村能在京城当官立足,很大原因在于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的举荐和贾氏一脉的关系,可以说,贾氏一脉为贾雨村在京城立足的“护官符”,也是贾雨村最为强大的背景和后盾。贾雨村为何要在贾氏遇难之时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呢?世人结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评论贾雨村是为了升官发财才会恩将仇报。可时至当日,受到贾府关照复职后的贾雨村从金陵应天府知府一路升到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可谓飞黄腾达,不缺敛财的途径和渠道。贾雨村这么一个有才的草根枭雄,长期混迹官场,又怎会不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呢?出卖自己的东家,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笔者推断,久居宦海的贾雨村深知宁、荣二府大祸将至,此时检举不过是顺水推舟,目的是与之撇清关系、表明政治立场全身而退,以保全性命。那么,这个话题又不得不回到政治上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宁、荣二府因何致祸?

且看原文——

王爷便站在上头说:“有旨意:‘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钦此。’”[2]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没有皇帝的允许,朝廷命官私自结交外官是为大忌。概因清廷入关初始,民心不稳,上层对维稳投入比重较大,各民族处于融合、斗争阶段,其中又以满、汉民族对抗最为激烈。这对初入关中的清朝统治者而言无疑非常棘手。尽管初入关中的顺治皇帝博古通今,非常推崇汉族的文教礼制,但由于其即位时非常年幼,难以平衡处理好清廷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的文明、风俗和利益冲突,导致清廷统治上层出现“以汉制汉、以汉杀汉”的蛮横作风。

在这种高压统治下,除去皇帝和两宫太后之外,一切臣民、后妃皆为“奴才”。历任皇帝虽然优化了中原王朝的封建制度达到集权统治的目的,但在经济建设中,却扼杀了明代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现状,采用的也不再是传统中国农耕文明中封建地主经济的结构,而是披着封邦建国的外壳,利用明末遗留下来的官僚体系来为其奴隶主所有制经济和政治格局服务。在这种顶层设计的架构中,清朝统治者及贵族官僚掳掠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庶民阶层则为其残暴阴毒的统治填坑兜底。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叛。在豪强贵族门阀完成土地兼并的过程中,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到了雍正时期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曾静反清事件——由曾静引发的一场文字狱牵连甚广,帝王屠刀之下唯有曾静一人幸存,雍正颁布《大义觉迷录》来辩白,并借此巩固清廷入关后集权统治下的“太平盛世”。当然,这一切建立在对反清之士如吕留良一门的残酷屠杀之上。

《红楼梦》的故事正是集中架构在雍正、乾隆时期,清廷统治由盛而衰也发生在这段历史背景下。那时的清廷禁止旗人从事农、工、商各业,当兵成为旗人唯一正当的职业。虽不事生产,但旗人每月领饷,一年四季皆可领取国家发放的“季米”,导致他们不再以战为生,失去了尚武俭约的精神,生活开始奢侈堕落,这也是为何书中宁、荣二府三代世袭皆为将军之位的缘故。当然,这些国策直接导致了满、汉官僚系统的分化与对立,清廷对汉人实施文字狱和禁书之策,更加剧了汉人扬继千年的“华夷之辨”,认为“清朝 = 狄夷”并抵抗其统治。《大义觉迷录》中皇帝与曾静公诸于世的辩论便是基于这段历史:

彼时,汉族文人曾静、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不满外来满族人的统治,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逮捕二人,送返北京。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的审问下,曾静表示认罪悔过,写了《归仁录》,并颂扬雍正帝。雍正帝赦免曾、张二人,下令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谋父、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一一进行了辩解。雍正帝刊印发行此书,并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还命曾静到全国各地巡讲,现身说法,颂扬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误入邪教歧途。但是在乾隆继位之后,却一反父亲的政策及“不杀曾静”的圣谕,将曾静凌迟处死,并且禁止《大义觉迷录》的刊行。

这同《红楼梦》世界中贾宝玉对贾政的反叛如出一辙,乾隆皇帝的个性及其所行似乎都与其父雍正是反着来的,如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许多不利于官僚的政策,乾隆继位后大都名存实亡了。即便如此,作为帝王的乾隆,也是非常忌讳武官之间未经朝廷同意私下沟通的。故而文本世界以外的乾隆六次南巡,主要目的为巡查文本世界内贾同知(假同知,真帝王)所辖的河工、江防、水利、扶绥民夷、清理军籍等事务。在这当中,“扶绥民夷”和“清理军籍”才是乾隆六次南巡的核心任务,督察河工、江防、水利等仅为欺骗世俗和敷衍历史的障眼法。

文本世界中贾琏曾数次到平安州办差,所谓平安州,是为“平安”州也,这名字符合清朝统治者的执政需求。当然,其中一次贾琏办完差回来后,他的父亲贾赦非常高兴,把秋桐赏赐给他为妾。可以说,正是由于贾琏这一趟差,才给了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荣国府折磨致死的机会。而袭了一等将军之位的贾赦作为京城贵族,虽不理时政,却在未经官方批准的情况下就私派自己的儿子贾琏去边塞与皇帝派驻的武官秘密联络,结合贾琏本身经营的盐运和太太王氏一族的实力来看,这是王朝统治者太上皇和皇上眼中十恶不赦的罪状。

交通外官,是一宗涉嫌谋逆的大罪。尤其发生在四大家族联姻的背景下,宁、荣二府必须被清算。另一宗“依势凌弱”,指的是贾赦因爱古扇借贾雨村的力量制造冤狱害死石呆子一事,虽则按照当时的大清律来说,这种恶劣的行径足以构成一宗罪,但却并不影响上层那些贵族豪强照常干这种事。毕竟,当时法律只是保护上层贵族的外衣,终极受益者并非普罗大众。元春薨逝之后不久,时任九省都检点的王子腾便因误服一剂中药死于赴京升迁的途中,死亡时间可谓是十分蹊跷,王子腾的死意味着王氏一族从权力顶峰骤然跌落,同时也代表着四大家族经营三代的势力土崩瓦解,宁、荣二府开始走向盛世王朝的末路。

何以见得?深入阅读高鹗续书《红楼梦》第一百〇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灾患》,我们会发现王熙凤致祸的根源为鲍二媳妇儿和尤二的命案——

凤姐道:“你也是聪明人,他们虽没有来说我,他必抱怨我。虽说事是外头闹的,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落在人后头。我只恨用人不当,恍惚听得那边珍大爷的事说是强占良民的妻子为妾,不从逼死,有个姓张的在里头,你想想还有谁,若是这件事出来,咱们二爷是脱不了的……”[3]

跳出文本来看,最在意这两条人命的,不是那前朝斗争中以此为把柄进行弹劾攻击的政界精英,而是那个失去尤二姐后发誓“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的贾琏。作为一个曾被自己老婆架空半壁江山的皇帝,乾隆的忍让是有度的,当其决意反击之后,便会想方设法夺回自己手中流失的权位。前番笔者谈到,王熙凤有机会崛起,源于东府贾珍的外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为秦可卿发丧之后,贾元春干才得以施展进一步升为凤藻宫尚书。即王熙凤与贾元春同影文本世界外的那拉皇后,贾元春在文本世界中最高登至贵妃位,文本世界外那拉氏却以“娴贵妃”的名义为孝贤皇后发丧,才荣登皇贵妃、皇后之位。高鹗续书第九十五回中元春薨于“痰厥”,第一百〇五回中荣府抄家时凤姐晕于“痰迂”,今人张凯庆老师精心研究二十多年后在其《新话红楼》中提到元春判词隐写乾隆两位皇后的命运,并提到:

“虎”指乾隆,“兕”则指那拉皇后,伴君如伴虎,那拉皇后这只母兽,本不是良善之辈,但她不自量力,焉能斗过乾隆这只猛虎,所以,才“大梦归”啊![4]

作为文本世界之外的帝王,贾琏要想干掉架空自己的枕边人,首先便是瓦解妻子盘根错节的前朝势力,这包括王熙凤的引路人宁国公贾珍、其三代交好的四王八公,以及王熙凤频繁联系的娘家后盾王子腾。其次才是抓住其把柄给予打击。故此有了“造衅开端实在宁”的手笔,瓦解掉王熙凤的大本营宁国府后,才轮到“漫言不肖皆荣出”的手笔——抄检荣国府,没收王熙凤多年经营私敛的财产。

请注意,宁、荣二府覆灭之灾是皇帝的意思,朝廷斗争、政治角逐,没有皇帝的授权与默许,谁敢轻易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四大家族之首——贾氏?可此时的贾雨村比谁都明白,检举贾赦可以使自己全身而退,不求升官发财,但求明哲保身。否则,待到皇帝进行全盘清算那天,当日承受荣国府贾氏集团大恩泽的贾雨村,便会成为皇权与以贾氏为首的贵族官僚集团权斗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因为贾雨村背景和实力最弱,为四大家族安插在朝中的唯一没有联姻和直属亲缘关系的棋子,说白了是个相对重要的边缘人物。以贾雨村“兵部尚书”的官职,在宁、荣二府“交通外官”的重大政治事件里,若还不懂得保全自身,便会成为四大家族覆没前夕被皇权势力首先清算的一环。贾雨村就是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人,即便后天凭借一身才华笼络来了四大家族为其仕途之路出谋划策,但也因为这样太过明朗又不够深厚的关系很容易成为权斗之中流血的牺牲品。贾雨村看到了宁、荣二府致祸的核心为皇权不容,故而为求保全自己,便只能倒戈相向、暗中检举。

那么,贾雨村到底看到的宁、荣致祸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们不免要结合清朝前期历史背景再炒一遍冷饭,来谈谈王熙凤资本运作的平台及其放贷事业(或说金融事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