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才致祸: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因才致祸,是与其经营业务、家族背景、平台兴衰息息相关的。虽则三代之后,宁、荣二府已呈衰败之象,但由于王熙凤这位“安石”君的才能,后天借助四大家族的背景得以发挥,使得盛世之下的空壳得以维系。王熙凤是个强势有为、爽利干脆、御下严厉的人,因此在其主持家政期间,荣国府上下的月钱和福利待遇可称得上是较为丰厚的。这与贾探春绑架群众滋润大户的承包改制不太一样。前番笔者已经略有论述。
在当时男尊女卑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下,王熙凤的才华不到荣府被抄那一刻,不会为台前沉醉于太平盛世的普通人所知。我们且看程高本中荣国府被抄之后的衰败之气——
贾琏无计可施,想到那亲戚里头薛姨妈家已败,王子腾已死,余者亲戚虽有,俱是不能照应,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作为监中使费。贾琏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见主家势败,也便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7]
诸君请看,荣国府被抄之时,薛家已败,王子腾已死。这意味着王熙凤幕后经营的四大家族,满盘皆输。首先是“贾赦交通外官”。尽管贾赦袭的爵位有名无实,但王子腾九省都检点的官职确实手握一国最高军事大权。琏、凤夫妇虽然没有跟贾赦住在一块儿,但王熙凤却因是贾赦的儿媳妇受到牵累。并且,王熙凤在外围的经济事务,不论是大额资本的成熟运作,还是权钱交易的幕后营生,都离不开王子腾的势力。在这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络下,王熙凤与王子腾沟通的部分信函,便是假借丈夫贾琏和公公贾赦之名所书。故此,程高本后续“贾赦交通外官”也算得是对王熙凤“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因果交代了。
王熙凤因才致祸。于内,引来邢、王二夫人和贾琏的妒忌和联手掣肘;于外,则是长期操控的高利贷事业的经营平台引发帝王猜忌。最终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与内宅权斗下,宁、荣二府以抄家作为终结。
宁、荣二府的经济崩盘,难道祸事都由王熙凤一人引发?
当然不是。
荣国府宅内,探春管家后造成荣国府纲纪紊乱,人皆逐利、赌博、贪腐,歪风盛行,甚而偷盗、栽赃,治安紊乱。而最为可怕的是,探春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因天生背景薄弱,故所思所想不过是攀上王夫人这个“嫡母”的高枝从而改变个人“出身微贱”的命运,在今天看来,眼界和心量实属“打工者”的水平,导致其拿不出能够治理好荣国府内政、经济、民生的战略部署和治世手腕,是为内忧。贾珍、贾赦、贾蓉之流则荒淫无度,悭吝盘剥,荒唐至极,如贾赦为古扇与贾雨村勾结迫害石呆子家破人亡之事,贾珍、贾蓉父子与尤氏姐妹聚麀之乱,两府丧制宴会穷奢极欲、僭越规制……是为外患。因此,当探春改制对于荣府上层权贵来说“小有所成”之时,便是荣府底层民生萧条、经济崩塌之日。当贾珍、贾赦“作”天“作”地挥霍浮生、草菅人命之时,可曾料到此行此举树大招风,会为宁、荣二府外围金融事业招惹祸患?
任何时代都有落井下石、欺软怕硬的人,王熙凤的因才致祸可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程高续本中,读者通常迷惑于“王熙凤致祸抱羞惭”,明明是东边宁国府的祸事,咋的就祸水西引到荣国府来了呢?鲍二家和张华为何之前不站出来,偏偏在凤姐家被抄时站出来了呢?连带着贾雨村也不得不向昔日有提携之恩的宁、荣二府反手一击,过河拆桥地保全自己。皆因王熙凤最大的同盟者——王子腾的死亡,意味着王熙凤外围金融事业最大的靠山倒台,前朝政治势力分崩离析。从文本世界来看,家大业大、惹了皇帝陛下忌惮的宁、荣二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投机者们没了王子腾这张资产护身符,平日不满王熙凤为人处世、抓住把柄好分财的人们就出来了。
令王熙凤心有余悸的“梦中夺锦”在皇帝陛下的示意下、忠顺王和北静王联手唱黑白脸的情况下,于现实发生了,其半生经营的资产在北静王尽力“保全”宁荣二府的前提下被尽数抄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北静王好心机好手腕,果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啊!
自此之后,宁、荣二府一蹶不振,迎来末世衰颓之势。
而所有使得荣国府衰败的过错也都算在了王熙凤一个人身上,深层原因是王熙凤因才致祸。一个妇道人家,没事折腾什么女权,搞什么经济事务?太聪明冒尖就自会有人来“掐尖”。值此之际,又逢贾母仙逝,王熙凤的后台一一倒下,从“里应”到“外合”——贾母、王子腾、贾珍,可谓“忽喇喇似大厦倾”,一着不慎,满盘皆崩。王熙凤在荣国府中的地位,也从昔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神仙妃子跌为形容枯槁、力绌失人心的落架凤凰。
大厦崩塌,凡鸟末世,可叹熙凤之才,经天纬地,掣肘一国。“金紫万千可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脂粉香娃、闺阁英雄,王熙凤当之无愧。试问今天同等年龄、同等条件下,几人能做到王熙凤策动乾坤、营通天下的地步?
昔有伏羲氏一划开天地,今有《红楼梦》王熙凤一算经乾坤。
树大招风,但王熙凤的生命气象本就是张扬、活泼而又言谈爽利和朝气蓬勃的,故其才华,绽放时如明珠璀璨,声势浩大、热闹非常,没落时,又如无根浮萍,为俗世浊流所侵。成王败寇,墙倒众人推,这也是其“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缘起。
对于时代而言最为可悲的是,士大夫之流皆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高位博弈,势败时皆让女人填坑。父权至上的社会里,男人永远是没有错的。故而宁、荣二府的大厦崩塌——为几把扇子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的贾赦是不会给朝中政敌留下把柄的;荒淫无度、铺张浪费养成习惯了的贾珍父子也是不会惹人眼红来瓜分财富的;风流成性、到处留情寻找风情女子、不出轨就过不下去的琏二爷也变得合乎纲纪伦常了。而因为这些须眉浊物就展开宁、荣二府顶层权斗的女人们,都是该死的红颜祸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笔者不由感慨,时至今日,大部分的学者仍是持这种观念。
故曹公笔下,对王熙凤的评价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宁、荣二府的崩塌,学界大部分人至今都认为是“王熙凤致祸抱羞惭”,都是王熙凤“重利盘剥”、害人性命的罪过。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就清。于是,那些人也认为,王熙凤这样“十恶不赦”的人身死之后,她的女儿贾巧姐被贾环这种畜生卖到青楼就是合乎常态的“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不过好在造化皆公平,善因福果,巧姐转运。一切缘起还在那个锦绣繁华的深处,王熙凤是唯一一尊在贾母之前对落魄潦倒来“打秋风”的刘姥姥施以援手的活菩萨,宁、荣势败,刘姥姥记恩,不计代价地赎回了熙凤的女儿贾巧姐,并使她余生安度田园,山林自在。也算是王熙凤这做母亲的修善的福果了。
【注释】
[1]见《红楼梦》,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722—723页。
[2]见《红楼梦》,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787页。
[3]见《红楼梦》,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794页。
[4]见《新话红楼》,中国社会出版社,第125页。
[5]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6]见《河北学刊》1991年第5期,《清朝宗室封爵制度初探》一文。
[7]见《红楼梦》,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7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