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当今,职业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善。

在以前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人担心会带来教育的物质化,降低教育的质量,其实,这种担忧是缺少依据的。职业学校已经取代了学徒制的作坊式教育,过去,医生、法律、建筑工程师等需要交学费跟着职业师来学,而现在,愿意在这方面学习的,只要进入相关的职业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就行了。

职业教育的出现,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过去那种师徒制培养的模式效率极低,质量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专业人才的不足,而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使人才培养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教育的效果也极大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并且,社会也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很多人通过公共经费的支持进入到职业学校学习,专门人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工匠已经像艺术家一样受到社会的青睐,农民像哲学家一样被看重。这就使很多人去大胆地选择职业教育,而不用再为以后的就业和生活担心。职业教育也因此前进了一步。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还开始面向社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那些没有可能进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在培训中,他们可以得到教师的公正待遇,使他们摆脱自卑和压抑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学到一门手艺,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成熟的道德品质。这对他们步入社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类型和数量多少一部分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从长远看,社会对一个行业或职业的要求,与这个行业或职业获得的回报是成正比的。比如人们为什么要花很多钱去学医学,是因为一旦获得了从医资格,那收入是很可观的。职业学校的建立,肯定是要受这些因素影响的。

但是,我们并不能要求职业学校都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所有需要的人才,或者每一个在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能生活得很好,职业学校其实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帮助那些从基础教育中分流出来的学生能够以专门的技能服务来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要求教育者正确界定社会需求并修正社会需求,而不是仅仅满足这种需求。对职业学校体制的设计需要一个良好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下,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达到有机统一,人们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个人利益也得到了保护和促进。

然而,是否可以开办职业培训,或者说一所职业学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还要考虑在此学习的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了谋生的能力,如果不能使农业获得利益,那为什么要办农业学校和农业大学呢?国家需要培训工人,有人出钱的工作就应该纳入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