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的范例

阐释的范例

读第三遍是了解作者陈述信息的方式,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所以第三遍就不同第二遍是作者和他提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但都与第一遍有区别。读第一遍时读者只把作者当成一个阅读的对象,这里主要是指凯尔文关于光的论文里几个主要的表述特点。可便于读者依样地分析他关于潮汐的论文。第一是文章在解释光的时候运用了容易理解的声音做类比,就如同作者拉着读者的手,领他走向一条轻松的到达山顶的路。第二是作者由浅入深,一步步从小数字过渡到大数字。并不断鼓励读者:“这些你们都可以理解。”作者还用茶壶来做类比,帮助读者理解宏观概念。当提到美国物理学家兰力的著名作品和牛顿的划时代的光谱发现时,便可见作者个人的风格。还有用鞋匠的鞋腊做类比,作者饶有兴趣地提到自己的出生地苏格兰。在阐释乙醚的震动时,作者虽然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得心应手,但考虑到读者,还是用了一碗红色小球的果冻来做比喻。

总之,读凯尔文有关光的论文,第一遍能激发读者对光进行继续探究的兴趣;读第二遍时更深刻地了解了科学方法;读第三遍知道了书后面的伟大作者。认真阅读一本书,可以激发读者对书的渴求,而这也是阅读所有图书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