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的组织

三、游戏活动的组织

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化教学时,一般分为集体为主的游戏组织和有规则的游戏组织两种。

1.集体为主的游戏组织

集体为主的游戏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集体为主的游戏更好地发挥作用,幼儿教师要在游戏组织上下功夫。

2.规则性集体游戏的组织

规则性集体游戏中的规则是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的某种需要,结合游戏活动的内容设计的。因此,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把握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现状确定适宜的规则。

规则是游戏的灵魂,适宜的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科学、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前提。教师在确定游戏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让游戏难易程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幼儿教师要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内容,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提出的合理的期望,明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控制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保证活动的科学性与适宜性。

其次,幼儿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现有发展状况,注意观察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幼儿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活动要求,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

(2)准确无误地传达游戏的规则。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幼儿遇到问题后,向幼儿介绍规则。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用简单、易于记忆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包括活动目标、行为方式、活动顺序、活动范围等。当然,还要考虑到违反规则的情况,给予补充性说明。

某教师在中班幼儿进行《不倒的拖把》教学活动时,在活动开始前首先向幼儿讲述了游戏规则:全体幼儿面向圆心站在圆上,一位幼儿站在圆心用手扶住拖把杆,在说完“×××快来接”之后松手,跑回圈上;被喊到名字的幼儿从圈上迅速跑到圆心扶住拖把杆。如果拖把杆没倒就算成功,如果拖把杆倒在地上,游戏失败。

在这段规则的介绍中,包含了活动目标(让拖把不倒)、行为方式(跑过去扶住拖把)、活动顺序(在说完“×××快来接”之后松手)、活动范围(圆心、圆上)等。

教师还要用讲述、示范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传达游戏规则。一般来说规则简单,则用讲述法;如果规则中有较难理解的部分,则要结合示范和演示来说明。

最后,教师要让幼儿观察、归纳后总结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可以是教师提炼出来直接传达给幼儿的,也可以让幼儿通过教师或幼儿的示范来观察和总结。一般情况下,教师介绍游戏活动主要的、外显性的规则,一些内隐性规则不适合讲述,可以通过幼儿自己观察、归纳出来,如此更能让幼儿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3)游戏组织要注意层次性。

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教师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中要注意层次性,避免幼儿感觉枯燥,比如先让幼儿从事简单的活动,再尝试挑战性的活动。因此,为了体现游戏的层次性,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设置游戏的难度,给幼儿以新的挑战。

方法1:通过改变游戏材料,增加游戏难度。

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与游戏化教学的目标、幼儿发展的需要具有一致性,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游戏材料增加游戏的难度,通过正确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把幼儿游戏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

中班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依次为幼儿提供了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四种图形。游戏活动的规则是当幼儿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迅速用脚去碰图形的一个角,教师准备的图形的角的数量依次为8、6、4、3,在幼儿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图形的角的数量递减,使得游戏的难度逐渐增加,以此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及运动能力都具备了提升作用。

方法2:通过改变游戏规则,增加游戏的难度。

游戏化教学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必须具有挑战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挑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幼儿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变换游戏规则,让幼儿在享受重复游戏乐趣的同时,提升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

老师在组织小班游戏化教学《碰碰车》时,让幼儿开着自己的“车”随意“碰”,没有任何限制。等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改变游戏规则,进行第二次游戏,让幼儿“碰不同颜色的车”。这样幼儿在“碰”之前,先要观察其他车辆的颜色,并寻找和自己不一样颜色的车,然后再碰。

方法3:通过增加游戏的竞赛性成分,激发幼儿挑战自己的欲望。

竞赛游戏因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让幼儿承受着极大的挑战获得意外之喜。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和竞技能力,尤其是小组合作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在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加入竞赛成分,促使游戏进入高潮。

在大班游戏化教学《滚接大挑战》的最后环节,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滚接竞赛,将全体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个大皮球,幼儿用手推动大球前进,接力进行游戏,看哪一组最快。幼儿在成功欲的推动下,加倍努力,密切合作,将整个游戏推向了高潮。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法时,要在游戏化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在全体幼儿熟悉游戏规则、掌握了游戏的基本技巧之后开展。此外,这种竞赛游戏比较适合在中班和大班幼儿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