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手工教学中的指导
幼儿教师的手工教学技能,还表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借助于预设活动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在相应的计划指导下引导幼儿参与进行创作的活动。在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方式上应侧重以下几点。
1.范例要生动有趣
手工制作教学,是引导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达到激发幼儿制作兴趣的目的。教师在选择范例时,可以根据内容自己制作,也可以选择实物,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幼儿对所要进行的操作结果产生明确的直接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生动的导入方式,如谈话法、故事法、情境法等,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圆圈舞)我们是怎样变成圆圈的?(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小朋友本领真大。徐老师也想来变个圆。(出示白纸)。瞧,这是什么?(长方形纸)闭上眼睛,我要变魔术了。看,变出了什么?(圆形)几个圆形?(1个圆形)好,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又要变了。这次变出了几个圆形?(四个圆)这四个圆怎么样?(连在一起的)谁来猜猜这四个连在一起的圆是怎样变出来的?
这是剪纸这一手工活动课的起始阶段,教师用情境法,借助于变魔术的游戏,让幼儿观察范例,看看不同的形状是如何变化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范例展示,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表现活跃。
2.基本技巧示范讲解清楚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于一些需要有序进行的手工活动相当重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示范讲解的过程,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得清楚明白,有些方法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下面是幼儿泥塑活动课中,教师讲解的“麻花”的制作,顺序清晰,讲解清楚明白:“我们先把泥团分成两块,然后两块都搓成长条形状,再把两个长条拧在一起,用手分别捏住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就拧成了麻花。”
3.对幼儿独立制作予以耐心帮助和支持
手工活动涉及许多技能及方法,因此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幼儿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就更要注重指导,甚至可以在小范围内通过帮助一名幼儿,达到让周围的幼儿再次接触到一次方法示范。对于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4.展示幼儿作品促进共同提高
在幼儿完成操作活动后,幼儿教师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已经完成了任务,实现了教育目标,从而忽视了展示交流环节。教师要认识到,展示交流活动环节对于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个性化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幼儿的作品。比如征得幼儿的同意,作为班级的玩具,作为艺术品装点班级,作为礼物送给父母或伙伴等。总之,要使幼儿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