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中国工人阶级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也正是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核电等,成为一张张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名片”。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具体而言,它是从业者,尤其是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其本质是奉献的精神。
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自己的领域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在工作中秉承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力争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追求卓越的精益精神
精益即精益求精,精益精神是指对精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的过程是反复改进、不断完善、将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过程。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个大国工匠无不是凭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获得了成功。
(三)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专注是所有“大国工匠”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成功的人大都“术业有专攻”。他们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各自领域中积累优势、追求卓越。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古代工匠大多穷其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情。《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厨师庖丁、《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大抵如此。
(四)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
工匠精神意味着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它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于一格的“匠气”,因为它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有对职业敬畏、对质量严苛的职业精神,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事实上,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