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假期兼职陷阱

一、识别假期兼职陷阱

寒暑假期间,多数学生都会做兼职。假期兼职可以在锻炼自己、增加生活体验的同时挣一些生活费,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实践形式。在假期兼职时,我们应擦亮眼睛,谨防落入各种“陷阱”。

(一)传销陷阱

目前,不少传销组织打着“连锁销售”“特许经营” “直销”等幌子,或以“国家搞试点”“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等名义诱骗学生参与传销活动。在形式上,传销组织也由此前的发展“下线”改为“网上营销”方式,打着“电子商务” “网络直销”等旗号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其违法活动更加隐蔽,传播范围也更为广泛。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在找实习单位时,注意看对方是否有正规执业牌照。

(2)面试时,对公司的营业运作模式进行判断,看是否存在虚假状况;如果企业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对你的交友、家庭情况等比对职业技能、实习经历更感兴趣的话,就要有所警惕了。

(3)一旦对方要求缴纳一笔入门费或者要求发展其他成员加入从而获得报酬的,要警惕其是否为传销组织。

(4)很多传销都是通过亲朋好友或同学进行的。如果有长期没有联系的亲友、同学突然联系你,邀请你去异地找工作,或者有其他异常行为,要提高警惕。

(5)面试时若感觉有异常,不要慌张。可以用上厕所、学校有事等借口先行离开,以保证自身安全。

(二)培训陷阱

一些骗子公司通常会和一些培训机构联手,招聘时以“先培训,拿证后上岗”为由骗取求职者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各种费用。实际情况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公司便不知去向,或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

遇到需要培训上岗的公司时,要先了解培训机构是否正规,在网上查看之前参加培训的学员的评价,评估培训的质量,再决定是否参加培训。

(三)“押金”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保证金,并承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更有甚者,在学生交过钱后说职位暂时已满,或者说暂时没有工作可做,要学生回去等消息,接下来便再也没有消息了。

国家人事和劳动部门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考试费等,对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应当从企业成本中支出。很多学生求职时不了解相关规定,又求职心切,往往会落入陷阱。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收押金不合法,对方谈到押金时要提高警惕。

(2)应聘时要注意看应聘单位的规模,再看负责招聘人员的素质。如果应聘单位只有一张写字台,两把老板椅,建议尽快找借口离开。此时可称自己没带多少钱,或者告诉对方“等我同学来后再商量”,让对方明白你不是孤身一人应聘。然后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等方式求助同学,以便在第一时间离开。

(四)“黑中介”陷阱

一些黑中介,抓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且找工作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不履行承诺,不及时为学生找到合适工作。

黑中介的套路往往是不停地拖延,让学生耐心等待,最后不了了之。更有一些中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取一定中介费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找假期兼职时,学生最好咨询学校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或者请学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如果必须自己寻找,也要找正规的企事业单位,或找正规中介机构帮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