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为桨划向彼岸
无数青年成长的事迹充分说明,成功从不偏爱谁,练就真本领、硬功夫,就能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练就过硬本领
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我们身处的新时代,是人人皆可出彩的“大舞台”。可以说,时代为我们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创造美好生活打开了宽广空间。
另一方面,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也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尤需我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二)用创新引领未来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土木建筑工匠,也是一个有许多创造的杰出发明家。在我国,鲁班深受人们的景仰和爱戴,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传说,鲁班发明了云梯、战舟、磨、碾子、钻子、锯子、刨子等工具,大大提高了我国古代工匠们的劳作速度,更大大提高了物品的质量水平和美观程度。
一次,鲁班和其他一些工匠奉命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宫殿造到一半时,木料不够用了,眼看着工期一天天地逼近,工匠们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上山采木料。大家起早贪黑地用斧子砍木头,进程很慢。可是即使累得要死要活,大家也不能停下来,因为如果延误了工期,所有的人都会受到皇帝的惩罚。这一下子可使鲁班犯了愁。用斧子砍木头,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鲁班就想研制出一种新工具,来加快伐木的速度。一天,鲁班照常上山采木料,途中突然摔倒了,他下意识地抓住身边的小草。当他把草松开时,发现手上竟被小草拉了深深的一道口子。仔细一看,原来这种草和其他的草不一样,叶子边缘有一排又尖又细的齿。他眼前一亮,心想:“如果用一片特别大的这样的叶子来伐木,那会不会很省劲儿呢?”他上山后,找到一块竹子,把它边缘削成齿状,用来伐木。竹片轻而易举地就把木头割断了,但用了一会儿后,竹片上的竹齿都变钝了。鲁班明白这是因为竹子太软了,要找一种质地坚硬的材料来制造这种工具。他下山后,让铁匠按照他的想法打出带齿的铁片,再在两端安上木柄,这样第一把锯就诞生了。后来他们又造了许多锯,伐木头又快又省力,宫殿提前完工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国家想去攻打另一个国家,于是就请鲁班给他们造一种攻城用的高梯子。鲁班想,普通梯子是搭在墙上的,如果被人从上面掀翻梯子是件很危险的事。于是他就苦思冥想了许久,突然灵光一闪,马上动手制造了一个能“站立”的梯子,即两个梯子相互支撑在一起,上面还可以坐一个人。因为这种梯子非常高,像高耸入云似的,所以他称它为“云梯”。虽然云梯的诞生是因为战争,但在今天,盖房子依然离不开它。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过手被野草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鲁班的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多留意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勤于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创新更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开创国家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努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特点,努力学习知识,积极增长才干,用创新创造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用新的业绩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使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
(三)用技能成就梦想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氛围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一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成。
站在这一起点上,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培育自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为“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而努力,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使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