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功能设计创新阶段

3.6.2 功能设计创新阶段

如何在产品功能上进行更多的创新来体现其设计价值一直是设计师关注的话题,尤其对于体系成熟的产品,如何对完善的基本框架和功能进行突破、如何挖掘用户的互动诉求并拓展更多的互动行为等对于设计师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功能设计创新阶段是新产品功能设计的核心阶段。基于KANO模型、体验设计、对标分析与特征传递三种功能设计方法的各自优势,充分运用于新产品功能创新设计过程之中能够实现不同层面功能创新的优势互补。

一般运用基于KANO模型的功能设计方法涉及产品的主要功能,利用基于体验设计的功能设计方法涉及产品的辅助功能,利用基于对标分析与特征传递的功能设计方法涉及系统的详细功能。创新阶段的设计步骤如下:界定工程系统→识别系统的MPV并确定各参数→运用基于KANO模型的功能设计方法对产品进行主要功能设计→运用基于个人体验设计的功能设计方法对产品进行辅助功能设计→运用基于对标分析与特征传递的功能设计方法进行详细功能设计。

3.6.2.1 界定工程系统

系统一词源于英文单词“System”的音译,初指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拜尔陶隆菲(Bertalanffy)将系统定义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系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宇宙中,从微粒子到河外星系,从人的思维到人类社会,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系统一直存在。按宏观层面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系统一词含义广泛,因此把拟开发的产品看作一个系统,有利于设计者跳出机械设备的局限思维,帮助设计者在其他领域寻找更合适的功能实现方式,拓展设计者的设计手段。

3.6.2.2 识别系统的MPV并确定各参数的重要度

主要价值参数(MPV)是指影响客户购买决定的参数。通常来说,一个产品的特征有很多,但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清楚哪些特性是客户关注的。系统主要价值参数的确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阅读背景材料、与客户面谈、阅读相关设计文档、任务观察、讨论分析和联合应用设计等方式确定。确定主要价值参数的重要度时,通常运用打分的方式对各主要价值参数进行区分,分值为1~5分。

3.6.2.3 产品功能创新设计

产品功能创新是对功能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产品前端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功能创新研究尚属于初步探索阶段的现状,研究功能创新关键使能技术(功能进化与预测技术、功能组合与配置技术、功能失效判定与消除技术),通过功能进化动力分析确定功能进化决定因素,利用专利知识挖掘抽取功能进化定律,基于功能进化定律进行产品功能进化预测,按照功能与功能关系分类进行功能组合,依据功能匹配设计进行功能结构优化,通过功能失效分析与消除过程保证功能结构的可靠性。

根据前文研究内容可知,三种功能创新设计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实现不同层面功能创新的优势互补。因此,研究运用这三种功能设计方法分别对新产品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及详细功能进行高效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户对新产品功能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6.2.3.1 基于KANO模型的方法设计主要功能

基于KANO模型的功能设计方法是一种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来获取客户需求,然后通过对客户不同需求的分析进行划分,选择客户的基本需求及兴奋需求作为产品功能设计重点来确定产品功能的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的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但由于该方法并没有对产品功能的实现进行研究探讨,导致运用该方法设计的功能结构不够清晰。因此,在产品的功能创新阶段运用基于KANO模型的功能设计方法仅对新产品的主要功能进行设计,为后续的功能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3.6.2.3.2 基于体验设计的方法设计辅助功能

基于体验设计的功能设计方法是一种根据设计者和客户的体验感受确定产品功能的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的通常不是新产品最主要的功能,而是为了更符合客户的操作习惯,更好地实现新产品主要功能而起到辅助作用的、更人性化的功能。因此,在产品的功能创新阶段,运用基于体验设计的功能设计方法仅对新产品的辅助功能进行设计,为后续的功能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3.6.2.3.3 基于对标分析与特征传递的方法设计详细功能

基于对标分析与特征传递的功能设计方法是一种通过寻找、分析、优选与传递待设计系统的竞争系统功能来确定待设计系统功能的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的功能通常是现有产品已有的、功能结构特别清晰的且可直接用来借鉴使用的功能。运用该方法进行功能设计,可以引导设计者将已有产品的功能结构快速、有效地应用于所需设计的产品之上,如图3-25所示。

图3-25 应用特征传递完善系统功能的主要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