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功能结构评价

5.3.4 功能结构评价

根据第2章关于功能失效分析理论的论述,对功能结构的整体评价方法按照功能故障概率的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即平均节点故障概率和1/2规模故障概率。首先根据功能的5种基本类型对功能结构进行描述,图5-10和图5-11分别显示了扣圈机功能结构1和功能结构2描述。

图5-10 扣圈机功能结构1描述

图5-11 扣圈机功能结构2描述

各故障图的失效概率的计算过程是相似的,因此这里只以流失效为例计算流失效的概率。其他概率可以按照此方法逐一获得。根据标准功能结构的描述及失效的传播模式,得到流失效故障图,如图5-12和图5-13所示。

图5-12 扣圈机1流失效故障图

图5-13 扣圈机2流失效故障图

根据第2章介绍的功能故障概率的计算方法,利用FMC编程,得到如图5-14所示的功能结构失效概率计算的界面,利用此程序界面可以通过输入失效节点的个数和节点输入流的个数直接得到平均故障概率和1/2规模故障概率。

图5-14 功能结构失效概率指标的计算

在本例中,分析流失效故障图,输入功能故障节点数和节点输入流的个数,进行故障概率计算,最终得到流失效的两个指标。同理,根据流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及程序界面,计算其他功能故障图中的失效概率,最终可以得到电池扣圈机不同功能故障图的功能故障总体评价指标表(表5-2)及蛛网状评价图,如表5-2和图5-15所示。通过蛛网状评价图可以看出,扣圈机2的功能结构优于扣圈机1的功能结构。

表5-2 电池极壳扣圈机不同功能故障图的功能故障总体评价指标

图5-15 蛛网状评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