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简介
《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这本书是由吴文娟,贺玉龙 编著创作的,《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共有151章节
1
前 言
PREFACE 关于道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我国古代就有雏形。《国语·周语》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合理的施工时间在交通建设中的...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1 概 述 1.1 生态环境 1.1.1 生态学 1.1.2 生态因子 1.1.3 生态系统 1.1.4 生态影响 1.1.5 生态环境 1.1...
3
1 概 述
...
4
1.1 生态环境
...
5
1.1.1 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 oikos,意思为“住所”或“栖息地”,所以从字面上看,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
6
1.1.2 生态因子
生态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起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叫作生态因子,如阳光、水、风、土壤、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
7
1.1.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的森...
8
1.1.4 生态影响
生态影响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生态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生态影响、间接生态影响和累积生...
9
1.1.5 生态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生态环境是指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在环境科学中,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的生态环境,即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生态系统的总...
10
1.1.6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又称生态环境监测,其内容涵盖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等多个方面,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环境保护署 Hirsch认为生态监测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
11
1.2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包括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 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作用的自然因素有地震、泥石流、洪水、海啸、台风、火山爆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其造成的生态...
12
1.2.1 对生物的影响
1.植被破坏对植物的影响 1)生产力下降 植被破坏的后果首先是初级生产力的下降,进而可能导致次级生产力下降。例如,典型草地植被破坏,导致地上部分初级生产力下降,...
13
1.2.2 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物所需的物质,如水、碳、氢、氧、氮、磷、钙、镁、钾、钠、氯等,在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之间迁移转化和反复利用的过程。生物...
14
1.2.3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Costanza在1997年分析了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将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归纳为17种(见表 1-1),认为生态系统功能是指其生境、生物化学性质或生...
15
1.2.4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功能造成了严重破坏,表现为物理性质、化学功能和生物功能的退化。土壤退化对栖息于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大类群均有影响,...
16
2 生态环境保护
...
17
2.1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有关大自然物种拥有程度的笼统术语,通常含有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的...
18
2.1.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组成、系统结构和功能等部分。其中,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外部环境,即光照、温度、...
19
2.1.2 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合...
20
2.1.3 敏感生态环境问题
敏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自然条件或人为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3类:...
21
2.2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的“联结点”,生态系统的变化在所有环境问题中的地位日益醒目。实践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应当被看作“环境危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2.2.1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以系统完整的结构和良好的运行为基础的,功能寓于结构之中,体现于运行过程之中;功能是系统结构特点和质量的外在体现,高效的功能取决于稳定的结构和连续...
23
2.2.2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再生和恢复功能。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层次越多,结构越复杂,系统越趋于稳定,受到外力干扰后,恢复其功能的自调节能力也越强。相反,越是简单的系统,...
24
2.2.3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这是针对物种大规模灭绝而采取的一种应急...
25
2.2.4 关注特殊性问题及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特殊的生态系统、生境、生态因子或特别需要保护的生态目标,或因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如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等重要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等,或是珍稀濒危生...
26
2.3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措施
...
27
2.3.1 相关理论
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原理,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与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目前较为常见的是生态平衡、生态位理论、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等相...
28
2.3.2 生态环境保护常用措施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主动保护和事后恢复。其中,主动保护是指对有特殊保护价值、脆弱或功能退化的自然系统,采取划分保护区、创造与重建等措施避开人类活动干扰、...
29
2.3.3 生态修复与重建常用方法
生态修复与重建既要对退化的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进行修复与重建,也要对生物因子进行修复与重建。因此,修复与重建的手段包括采用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也包括采样生物、...
30
2.3.4 生态修复与重建常用措施
1.植被破坏的生态重建 植被恢复是指通过人工引种或生境保护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天然或人工植被,包括植被组成、群落结构及功能的修复与重建。 在对被破坏植被进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