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生态系统(非生物)指标

4.2.2 生态系统(非生物)指标

1.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通常用雨量器测定,每天定时观测两次(8点和20点),以毫米(mm)为单位。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根据气候资料里月、年降水量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或称之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这两个降水特征值能够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年降水量通常指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一个地方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一般年降水量在 800 mm 以上的地区称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800 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

2.景观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指数是用来度量景观系统结构组成复杂程度的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反映景观要素的多少和各景观要素所占的比例。景观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多样性指数来表示:

式中,H为景观多样性指数;Pi为景观类型i所占面积的比例;n为景观类型的数目。

3.景观破碎度

景观破碎度指数是指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破碎度的值处于 0~1 之间,值越趋于 1,表示景观被破坏的程度越高,越趋于 0,表示景观被破坏的程度越低。景观破碎度指数:

式中,Fi为第i类景观的破碎度;Ni为某类景观所有斑块的数目;A为景观的总面积。

4.景观环境质量指数

景观环境质量指数用景观质量分数M表示:

式中,B为某区域铁路景观环境综合评价指数;Xi为评价因子i的权值; Fi为景观i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 B*为理想景观评价指数。

评价因子权值分配及评分见表4-1。

表4-1 铁路景观环境评价因子、权值及评分表

续表

作为景观环境质量分级的依据,景观环境质量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Ⅰ、Ⅱ、Ⅲ、Ⅳ级,不同质量等级的具体说明见表 4-2和表4-3。

表4-2 铁路景观环境质量分级标准

表4-3 铁路景观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评价因子包括降水量、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环境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