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地下水
2025年09月26日
6.1.4 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根据埋藏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按照埋藏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我国地下水分布区域性差异显著。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言,中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地下水不同分布规律的南北界线。北方地区(15 个省、区)总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0%,地下水资源量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30%,但地下水开采资源约占全国地下水开采资源量的49%。
南北分布不同的地下水类型,在东西方向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总的来讲,基岩裂隙水分布面积较广,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北部即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型盆地,冻土区地下水主要出现在阿尔泰山和大兴安岭北端的南纬度地区,甚至青藏高原也出现了世界罕见的中低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若水库建设不合理开挖、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生态破坏现象。
高铁建设很可能会影响地下水走向,特别是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可能加剧地下水疏干,破坏附近植被,影响当地动物生存,也会引起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因此,地下水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高铁建设项目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