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生态系统
1.植 物
参考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按照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将我国植被划分为四级,分别是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其中包括8个植被区域、18个植被地带和85个植被区。
开展高铁建设之前,先分析沿线植被类型区划,大致确定项目沿线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区域植被指数及盖度等基础资料,再结合现场调查及遥感等技术手段,确定铁路沿线区域的人工植被、原始天然植被分布位置及主要物种,重点关注列入国家及地方相关植物保护名录的珍稀保护植物。
植物保护措施主要有路线绕避、施工临时占地的迹地恢复、珍稀保护物种的移栽以及边坡、路基工程、桥梁、隧道的绿化等。
2.动 物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活动栖息场所日益缩小,加上受觅食、繁殖条件的限制,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城镇附近,野生动物资源相对较为匮乏,而在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的区域,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较为丰富。高铁项目部分路段通常会跨越人类活动较为稀少、自然条件保护较好的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可能性很大。
我国建立了诸多以保护陆生、水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特殊敏感区域,如卧龙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等。
高铁项目的动物保护措施,常见的有路线绕避、禁止猎杀、合理安排施工、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安装防护网等生态保护技术措施。
保护物种的分类,可以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中的要求,如表3-1所示。
表3-1 保护物种
续表
3.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国土地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广泛分布着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
要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首先要减少对生境的切割,避免岛屿化,维护地域连续性。其次要减少人为活动范围,减少对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维持生物组成的协调性。同时,减少新增占地,绿化恢复时尽量选用当地物种,避免生物入侵,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另外,尽量减少开挖、填筑等工程作业,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环境条件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