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路分析
捷达轿车主要由电源、起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自动阻风门、进气歧管预热、怠速燃油截断部分负荷冷态加热、冷起动热时间阀、点火照明及停车信号灯、电动雨刮器和空调系统等电路组成。
(1)电源电路(见图4-4)。
将点火开关D转到点火挡15位置,发电机励磁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经闭合的点火开关D的15点火挡、S16熔断器、中央配电盒的U1/4端进入组合仪表的T28/13端,经充电指示灯K2,从组合仪表的T28/16端流出,再经中央配电盒的U2/12、A2/1、发电机C的D+端到发电机C的励磁绕组,从电压调节器C1到蓄电池A的负极。充电指示灯K2亮时也给发电机C提供预励磁电流。发电机C正常工作后,其D+端电压升至电源电压,充电指示灯K2因两端等电位而熄灭,表示发电机C工作正常。
图4-4 发电机、蓄电池、起动机和点火开关电路
A—蓄电池;B—起动机;C—发电机;C1—电压调节器;D—点火开关;J59—负荷继电器;Tla—单孔接头(蓄电池附近);①—搭铁线(蓄电池—车身);②—搭铁线(变速器—车身);—搭铁连接点(前大灯线束内)
(2)起动电路(见图4-4)。
将点火开关D转到起动挡50位置时,电路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即中央配电盒的30及H1/2端回到点火开关D闭合的50挡。经起动机电磁开关的吸拉线圈、起动机电枢绕组到蓄电池A的负极,同时经起动机电磁开关的保持线圈到搭铁端。在两组线圈磁力的共同驱动下,电磁开关的主触点闭合。蓄电池A的正极经闭合的主触点、起动机电枢绕组到搭铁端,给起动机的电枢绕组施加蓄电池A的全部电压,使起动机B进入起动状态。
(3)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电路(见图4-5)。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为双温双速电动风扇结构,同时具有发动机温升超高自动冷却的功能。
图4-5 散热器风扇、自动阻风门、进气歧管预热电路
F18—散热器风扇温度开关;F26—自动阻风门温度开关;F35—进气管预热温度开关;F87—风扇起动温度开关;J81—进气管预热继电器;J138—散热器风扇起动控制单元;N1—自动阻风门;N52—加热电阻(部分负荷处喉管加热-化油器);N69—冷起动热时间阀;T1n—单孔插头(左前照灯附近);T2a—两孔插头(左前照灯附近);V7—散热器风扇;—搭铁连接点(发动机搭铁,右前线束内);
—搭铁连接点(前照灯线束内);
—正极连接点(30,左前线束内);
—正极连接点(15,化油器线束内)
当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达到95℃时,温度开关F18的第1对触点闭合,接通风扇低速旋转电路。其工作电流:蓄电池A的正极经熔断器S19、中央配电盒A1/5、温度开关F18的3端及2端、风扇电动机V7的2端及1端到搭铁端。
当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达到105℃时,温度开关F18的第2对触点闭合,接通风扇高速旋转电路,使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快速下降。其工作电流:蓄电池A的正极经熔断器S19、中央配电盒A1/5、温度开关F18的3端及1端、风扇电动机V7的3端及1端到搭铁端。
当发动机熄火后甚至在关掉点火开关之后,由于热积累,引起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或由于强烈阳光照射,发动机舱内温度升高,发动机变热。当发动机舱温度达到70℃时,风扇启动温度开关F87便会自动闭合,风扇还可继续运转直到温度降低为止。
(4)自动阻风门电路(见图4-5)。
自动阻风门N1由自动阻风门温度开关F26控制。起动发动机时,如果发动机温度低于开关闭合值,自动阻风门温度开关F26接通,自动阻风门加热装置通电加热,使自动阻风门控制机构受热变形,这时操纵阻风门打开。当发动机温度高于开关闭合值时,自动阻风门温度开关F26断开,切断电加热控制阻风门系统。当发动机热起动后便由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阻风门,使其处于打开状态。
(5)进气歧管预热电路(见图4-5和图4-6)。
进气歧管预热继电器J81、进气歧管预热温度开关F35和进气歧管预热加热电阻N51组成了进气歧管预热起动系统。其目的是在发动机低温起动时加热混合气,确保低温顺利起动。
图4-6 进气歧管预热、点火系统和超速切断电路
G40—霍尔传感器;J130—扭速切断控制器单元(仅用于1.8L发动机);N—点火线圈;N41—晶体管点火系统控制单元(压力通风舱左侧);N51—进气歧管预热加热电阻;N68—怠速/超速控制阀;D—分电器;P—火花塞插头;Q—火花塞;⑫2—搭铁点(在发动机舱左侧);—搭铁连接点(在发动机舱线束内);*—不适用于1.8 L发动机
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F35的闭合温度值时,F35便接通J81的线圈电流回路,使其触点闭合,闭合触点接通N51(见图4-6)的电流回路,使N51通电工作,加热混合气。
当发动机水温升高至F35的断开温度值时,F35便切断J81的线圈电流回路,使其触点断开,切断N51的电流回路,进气歧管预热起动系统工作完毕。
(6)怠速燃油截断电路(见图4-5和图4-6)。
怠速燃油截断阀N68在接通点火开关D后,由熔断器S15提供电压,即打开怠速供油通路。当关断点火开关D使发动机停止工作时,点火开关D同时切断熔断器S15的工作电源,截断怠速供油通路,防止发动机继续运转。
(7)部分负荷冷态加热电路(见图4-5)。
加热电阻N52在部分负荷处的喉管进行加热,防止发动机冷态时混合气凝结在进气歧管壁上,保证发动机在部分负荷时得到最佳混合气。它由点火开关D直接控制,只要行车,它便通电加热。当其通电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变热后,由于其本身的正温度系数特性变成了高阻器件,电流相当微小,其本身温度自动下降,直到温度下降到接通值后,电阻变小,电流增加,再度加热。该加热电阻本身便起到了过热保护作用。
(8)冷起动热时间阀电路(见图4-5)。
冷起动热时间阀N69在接通点火开关D时便被接通。在发动机冷起动的瞬间,该阀与化油器中其他机构配合,使阻风门开启一个初始间隙,满足发动机所需混合气的要求。
(9)点火电路(见图4-6)。
普通捷达轿车采用霍尔式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由点火控制器N41、霍尔传感器G40、点火线圈N、分电器O等组成。
捷达轿车采用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它是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双缸同时点火的无分电器点火系统。
(10)仪表板连接、油压开关和水温传感器电路如图4-7所示;仪表板连接、燃油表、声光油压警报、数字式时钟和转速表电路如图4-8所示;驻车制动和制动液面报警、磁带盒照明电路如图4-9所示;点烟器、收放机插头、鼓风机电路如图4-10所示;车内灯、行车照明灯、牌照灯电路如图4-11所示。
图4-7 仪表板连接、油压开关和水温传感器电路
F1—油压开关(180 kPa);F22—油压开关(30kPa);G—燃油表传感器;G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K1—远光报警灯;K2—发电机报警灯;K5—转向报警灯;T28—28孔插头(在仪表板上);—搭铁连接点(在发动机舱线束内)
图4-8 仪表板连接、燃油表、声光油压警报、数字式时钟和转速表电路
G1—燃油表;G3—冷却液温度表;G5—转速表;G54—速度传感器(在仪表板内);J6—稳压器;J243—油压和冷却液报警及转速表控制单元;K3—油压报警灯;K28—冷却液温度报警灯;L8—时钟照明灯;L10—仪表板照明灯;Tld—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后面);T11—11孔插接件(在控制器J243上);T28—28孔插接件(在仪表板旁);Y2—数字式时钟
(11)照明电路及停车信号灯电路。
照明电路由前照灯电路和雾灯电路组成;信号灯电路由转向灯电路、变道灯电路、危险报警灯电路、停车灯电路、倒车灯电路、制动灯电路及行车灯电路组成。
①前照灯电路(见图4-12、图4-13和图4-16)。前照灯电路由近光灯电路、远光灯电路及超车灯电路组成。
a.近光灯电路。点火开关D在点火挡15位置,车灯开关E1在第2挡,变光开关E4在近光挡时,两前照灯的近光灯亮。其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经点火开关D的X挡、车灯开关E1的7/X端、车灯开关E1闭合的第2挡及中央配电盒R/9,进入中央配电盒内的P线,再从变光灯开关E4的56端流经近光挡的56b、中央配电盒的J/3,进入中央配电盒内的m线,经熔断器S1、S12、近光灯L1和L2到搭铁端,近光灯亮。
图4-9 驻车制动和制动液面报警、磁带盒照明电路
F9—驻车制动指示灯开关;F34—制动液面报警开关;K7—双管路制动及驻车制动指示灯;L66—磁带盒照明灯;T21—两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㉜—搭铁点(在继电器盘旁);—搭铁点(在发动机舱线束内);
—搭铁连接(在前照灯线束内)
b.远光灯电路。将变光开关E4打到远光挡56a。其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到变光开关E4的56端,再经变光开关E4的远光挡56a、中央配电盒的J/1、熔断器S11和S2、前照灯L1和L2的远光灯到搭铁端,远光灯亮。
②停车信号灯电路(见图4-13)。点火开关D处于停车挡时,无论钥匙是否拔出,点火开关D的30触点与P接通。如果车停在道路的右边,将停车信号灯开关E19拨至左侧,左停车信号灯M1的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即中央配电盒的30端,经点火开关D闭合的P挡,中央配电盒H1/10、H2/5,停车信号灯开关E19的P端,流入停车信号灯开关E19,再经闭合的PL端流经中央配电盒H2/3、中央配电盒内的S线、熔断器S8,经左尾信号灯M4搭铁,左尾信号灯亮。另一条经中央配电盒内的n线、中央配电盒的A1/4端、左停车信号灯M1到搭铁,于是左停车信号灯亮。
如果车停在道路的左侧,将停车信号灯开关E19拨至右侧,右停车信号灯M3的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经点火开关D闭合的P挡,中央配电盒H1/10、H2/5,停车信号灯开关E19的P端,再经闭合的PR端流经中央配电盒H2/2、中央配电盒内的r线、熔断器S7,经右尾信号灯M2搭铁,右尾信号灯亮。另一条经中央配电盒内的O线、中央配电盒A2/2、右停车信号灯M3到搭铁,于是右停车信号灯亮。
③转向灯电路(见图4-14和图4-15)。点火开关D在ON挡时拨动转向灯开关EZ,可实现左、右转向灯亮。其工作电流从蓄电池A的正极,经闭合的点火开关D的15端、熔断器S17,从中央配电盒H1/5流入报警开关E3的常闭触点,经闪光继电器J2的4/49端流入闪光继电器J2的触点,从闪光继电器J2的2/49a端流出,再经报警开关K6的49a端流入转向灯开关E2的动触点。左转弯时,转向灯开关已被拨至左侧,电流从转向灯开关E2的T7a/3流出,经中央配电盒H2/6、中央配电盒内的u线,从A1/2及K/1流出,再经前、后左转向灯及左侧停车转向灯到搭铁端,左转向灯全亮。右转弯时,转向灯开关E2被拨至右侧,电流从转向灯开关E2的T7a/7流出,经中央配电盒H2/4、中央配电盒内的t线,从K/7及A2/4流出,再经前、后右转向灯及右侧停车转向灯到搭铁端,右转向灯全亮。
图4-10 点烟器、收放机插头、鼓风机电路
E9—鼓风机开关;L16—空调控制板照明灯;L28—点烟器照明灯;N23—鼓风机串联电阻;R—收放机插头;S24—过热熔丝;Tlb—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后面);T1c—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后面);T1m—单孔插接件(在仪表板的右后面);T2V—两孔插接件(在鼓风机串联电阻上);T3a—3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5e—5孔插接件(在鼓风机串联电阻上);T8—8孔插接件(在收放机上);V1—点烟器;V2—鼓风机;㊵—搭铁点(在接线柱A左下面);—搭铁连接(在仪表线束内);
—搭铁点(30,在仪表线束内)
组合仪表内的转向指示灯K5的闪亮由闪光继电器J2的触点控制。触点闭合使K5两端为等电位,转向指示灯K5熄灭;触点断开,闪光继电器J2将为K5提供低电位,使K5闪亮。可见转向指示灯K5的闪亮与转向灯的闪亮相反,即转向灯亮时,转向指示灯灭;转向灯灭时,转向指示灯亮。
图4-11 车内灯、行车照明灯、牌照灯电路
F2—左前门联锁开关;F3—右前门联锁开关;F5—行李舱照明灯开关;F10—左后门联锁开关;F11—右后门联锁开关;T1c—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上部);T10—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上部);T2c—2孔插接件(在行李舱左后部)T21—2孔插接件(在行李舱左侧);W3—行李舱灯;W15—带延迟关闭的内饰灯;X—牌照灯;㉚—搭铁点(在继电器盘旁);㊿—搭铁点(在行李舱左侧);—搭铁点(在后挡板右侧)
④危险报警灯电路(见图4-14和图4-15)。点火开关D在任何位置,危险报警灯都可以工作。使用危险报警灯信号时,只要将报警开关E3闭合,这时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即中央配电盒的30端及J/4,经变光开关E4的30端经g线引入报警开关E3内部,通过报警开关E3的闭合触点从49端与闪光继电器J2的4/49相接,再经49a端进入报警开关E3,此时报警开关E3同时接通左、右转向灯,再经前、后左转向灯或前、后右转向灯与搭铁形成回路,使所有转向灯同时闪亮以示报警。组合仪表内的报警指示灯K6的亮灭与转向指示灯K5相同,也由闪光继电器J2的触点控制。
图4-12 前照灯远、近光调节电路
E102—灯光距离调节器;L54—灯光调节器照明灯;T2f—2孔插接件(在车身左前围板上);V48—左灯光调节电动机;V49—右灯光调节电动机;㉚—接地点(在继电器盘附近);—搭铁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搭铁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⑤制动灯电路(见图4-16)。无论汽车处于何种状态,只要踩下制动踏板,制动灯就会亮。其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至点火开关D的30端、熔断器S20、闭合的制动开关F、中央配电盒的E/3及K/4、制动灯M9和M10到搭铁端。
⑥行车灯电路(见图4-16)。无论汽车处于何种状态,只要将车灯开关E1打到第1挡或第2挡,两个行车灯就会被点亮。其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至点火开关D的30端、车灯开关E1的8/30端、闭合的车灯开关E1的10/58L及11/58R、中央配电盒内的r及s线、S7及熔断器S8、右和左尾灯M2和M4到搭铁端。
⑦倒车灯电路(见图4-17)。点火开关D在ON挡,倒车灯开关F4闭合,两个倒车灯M16、M17被点亮。其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至点火开关D的30端,经15端、熔断器S14、中央配电盒内的j线、中央配电盒的F/6、闭合的倒车灯开关F4、中央配电盒的F/7及K/8至倒车灯M16和M17到搭铁端。
⑧雾灯电路(见图4-18和图4-19)。雾灯电路由前雾灯电路和后雾灯电路组成。
a.前雾灯电路。点火开关D处于ON挡,车灯开关E1在第1挡,雾灯继电器J5工作。其线圈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经闭合的车灯开关E1的9/58流出,进入中央配电盒内的V线,雾灯继电器J5的线圈经中央配电盒内的P线、变光灯开关E4的56端,经前照灯L1和L2的近光灯丝,到蓄电池A的负极,雾灯继电器J5的触点闭合。若雾灯开关E23在第1挡,前雾灯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的A的正极,经闭合的卸荷继电器J59触点,中央配电盒内的X线,闭合的雾灯继电器J5触点,熔断器S10,雾灯开关E23的83、83a,前雾灯L22、L23,到搭铁端,前雾灯L22、L23亮。此状态后雾灯L20不工作。前雾灯也可由雾灯开关E23的第2挡接通,其工作电流同上,但此时后雾灯L20同时工作。
图4-13 前照灯、停车信号灯、变光及转向灯开关电路
E4—变光及转向灯开关;L1—左前照灯双丝灯;L2—右前照灯双丝灯;M1—左停车信号灯;M3—右停车信号灯;T5b—5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面);—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b.后雾灯电路。后雾灯L20的工作电流从雾灯开关E23的83端流入,从83b端流出,再从P/6进入中央配电盒,从K/10流出,经后雾灯L20到搭铁端,流入雾灯开关E23的83端以前的工作电流同前雾灯。使用雾灯开关E23的第2挡,使后雾灯L20工作时也将前雾灯L22、L23同时点亮。
(12)风窗电动雨刮器电路(见图4-20和图4-21)。
该电路由点火开关D、触点卸荷继电器J59、间歇控制继电器J31、雨刮器开关E22、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及洗涤泵V59组成。风窗电动雨刮器有慢速、快速、短时及间歇4个功能。风窗电动雨刮器必须在点火开关D处于ON挡时才能工作。
图4-14 转向灯、危险报警灯和驻车灯开关电路
E2—转向灯开关;E3—危险报警灯开关;T5b—5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T7a—7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
①短时工作。短时工作时,必须用手按住雨刮器开关E22的T挡,当手松开时,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停止。其目的是让驾驶员根据需要控制刮水装置的工作时间。将雨刮器开关E22打到短时工作T挡,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经触点卸荷继电器J59闭合的触点、X线、熔断器S5、雨刮器开关E22的53a端、闭合的T挡、雨刮器开关E22的53端、中央配电盒J/5、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及5/53M、中央配电盒S/2、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低速绕组到搭铁,于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慢速旋转。
②慢速工作。将雨刮器开关E22拨至1挡,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工作电流经蓄电池A的正极、触点卸荷继电器J59的闭合触点、X线、熔断器S5、雨刮器开关E22的53a端、闭合的慢速挡、雨刮器开关E22的53端、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及5/53M、中央配电盒S/2、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低速绕组到搭铁,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即慢速旋转。
③快速工作。将雨刮器开关E22打到2挡,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工作电流由蓄电池A的正极、触点卸荷继电器J59的闭合触点、X线、熔断器S5、雨刮器开关E22的53a端、闭合的快速挡、雨刮器开关E22的53b端、中央配电盒J/10、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2/53b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高速绕组到搭铁,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即高速旋转。
图4-15 转向灯和尾灯电路
M2—右尾信号灯;M4—左尾信号灯;M5—左前转向灯;M6—左后转向灯;M7—右前转向灯;M8—右后转向灯;M18—左侧停车转向灯;M19—右侧停车转向灯;T1i—单孔插接件(在左减振器支柱后);T2d—2孔插接件(在左减振器支柱后);T6a—6孔插接件(在左尾灯上);T6b—6孔插接件(在右尾灯上);—搭铁点(在行李舱盖左侧);
—搭铁点(在行李舱盖右侧);
—搭铁点(在左尾灯灯架处);
—搭铁点(在右尾灯灯架处);
—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④间歇工作。将雨刮器开关E22打到J挡,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2/J端便得到了正的触发电位,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常开触点闭合,使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慢速旋转。其工作电流经触点卸荷继电器J59的闭合触点、X线、熔断器S5、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3/15及5/53M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低速绕组到搭铁。当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旋转到停位挡时,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4/53S端由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停位挡的1/53a及3/53e,雨刮器开关E22的53e及53获得正电位,使间歇控制继电器J31触点恢复到常闭状态。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自动复位机构的触点5/31及3/53e闭合,经雨刮器开关E22的J挡到间歇继电器J31的4/53S及5/53M端,使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与5/31连通,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能耗制动,立即停止在该位置。在此期间,间歇控制继电器J31内部延时电路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又使该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常开触点闭合,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进行第二次慢速刮水工作。其中间歇控制继电器J31常开触点的断开到闭合的时间,就是刮水机构慢速刮水的间歇时间,一般为4~6 s。
图4-16 灯光开关和制动灯电路
E1—灯光开关;E20—车灯控制开关和仪表;F—制动灯开关;L9—车灯开关照明灯;M9—左制动灯;M10—右制动灯;T1m—单孔插接件(在插在继电器位置10插孔3上);T6a—6孔插接件(在左尾灯上);T6b—6孔插接件(在右尾灯上);—搭铁点(在左尾灯灯架处);
—搭铁点(在右尾灯灯架处)
⑤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自动复位。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无论以何种方式工作,最后都要使其常动摆杆及刮片停在风窗玻璃的下沿处。该功能由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内的复位机构来完成。当雨刮器开关E22回到0位置时,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并没有停在规定位置,因为其自动复位机构将其1/53a及3/53e触点接通,使其电枢绕组继续通入电流而低速旋转。工作电流经闭合的卸荷继电器触点J59、X线、熔断器S5、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触点1/53a及3/53e、雨刮器开关E22的53e及53端、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电枢绕回到搭铁,于是自动复位机构旋转,直到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触点5/31及3/53e接通,将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电枢短路。由于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旋转时的惯性,它仍继续旋转,这时便以发电机运行发电,其电枢绕组产生的反电势与外加电压相反,电流便从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4/53端、中央配电盒S/2、间歇控制继电器J31的触点5/53M、常闭触点及4/53S触点、雨刮器开关E22的53及53e端、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的3/53e及5/31端,形成回路,产生与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力矩,使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迅速停止,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带动的摆杆及刮片便停在风窗玻璃的下沿处。
图4-17 倒车灯、后风窗加热和双声喇叭电路
E15—后风窗加热开关;F4—倒车灯开关;H1—双声喇叭;J4—双声喇叭继电器;K10—后风窗加热指示灯;L39—后风窗加热开关照明灯;M16—左倒车灯;M17—右倒车灯;T2b—2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后面);T2e—2孔插接件(在行李舱左后侧);T6a—6孔插接件(在左尾灯上);T6b—6孔插接件(在右尾灯上);Z1—后风窗加热;—搭铁点(在行李舱右侧);
—搭铁点(在左尾灯灯架处);
—搭铁点(在右尾灯灯架处);
—电源线连接点(在双声喇叭线束内)
(13)空调系统电路(见图4-22和图4-23)。
采用冷暖合一的空调系统,由空调开关E35、鼓风机开关E9、鼓风机变速电阻N23、鼓风电动机V2、空调继电器J32、蒸发器温度开关E33、怠速提升双通阀N62、低压开关F73、空调电磁离合器N25、起动继电器J69和高压开关F23组成。
图4-18 雾灯电路
E23—前后雾灯开关;K13—后雾灯指示灯;L20—后雾灯;L40—前、后雾灯开关照明灯;T2g—2孔插接件(在左后悬架上);T6a—6孔插接件(在左尾灯上);—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搭铁点(在右尾灯灯架处)
图4-19 雾灯开关和前雾灯电路
E23—前后雾灯开关;J5—前雾灯继电器;K13—后雾灯指示灯;L22—左前雾灯;L23—右前雾灯;L40—前、后雾灯开关照明灯;T2b—2孔插接件(在右前照灯附近);T2g—2孔插接件(在左后悬架上);T2h—2孔插接件(在左前照灯附近);—搭铁连接点(在前照灯线束内)
图4-20 前风窗刮水和洗涤电路示意
E22—间歇工作的前风窗雨刮器开关;H1—喇叭开关;J31—洗涤/刮水间歇控制继电器;T4c—4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T5c—5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T7a—7孔插接件(在转向柱后);V—前风窗雨刮器电动机
图4-21 后风窗刮水、洗涤及杂物箱照明电路
J30—后风窗雨刮器和洗涤器继电器;T2c—2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右后部);T2k—2孔插接件(在行李舱左后部);V12—后风窗雨刮器电动机;V59—前、后风窗洗涤泵;W6—杂物箱照明灯;—搭铁点(在后挡板右侧);
—搭铁连接点(在仪表线束内)
图4-22 空调开关和鼓风机电路
A—蓄电池;E9—鼓风机开关;E33—蒸发器温度开关(温度低开+1℃时断开);E35—空调开关;F73—制冷液管路低压开关(压力低于0.2 MPa时断开);J32—空调继电器;N23—鼓风机变速电阻;N62—怠速提升双通阀;S23—主熔丝;S24—过热熔丝;T1a—单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1c—单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2a—2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2l—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T3a—3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5a—5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T5b—5孔插接件(在仪表板后);V2—鼓风电动机;㉚—搭铁点(在继电器盘旁);—搭铁连接点(在仪表线束内)
图4-23 电磁离合器、压力开关和散热器风扇电路
F18—散热器风扇热敏开关;F23—空调管路上的高压开关;J69—起动继电器;J38—散热器风扇控制单元;N25—空调电磁离合器;T1b—单孔插接件;T2c—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T2e—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T2f—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T2g—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T2l—2孔插接件(在发动机舱前);V7—散热器风扇;—搭铁点(在左前线束内)
(14)收放机、前扬声器和拉杆天线电路如图4-24所示。
图4-24 收放机、前扬声器和拉杆天线电路
D—点火开关;E20—开关及仪表照明调节器;K—仪表部件;L16—空调调节器照明灯;L28—点烟器照明灯;L39—后风窗加热开关照明灯;L40—前、后雾灯开关照明灯;R—带双声调谐的收放机;R2—左前扬声器;R3—右前扬声器;R11—天线;T1—单孔插接件(在继电器盘后);T2—2孔插接件(在仪表板中后部);T8—8孔插接件(在收放机上);T8a—8孔插接件(在收放机上);T28—28孔插接件(在仪表板上);U1—点烟器;㊸—搭铁点(在接线柱A右下部);—电源正极连接点(30 a,在仪表板线束内)
(1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路如图4-25~图4-30所示。
图4-25 控制单元、点火系统、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
G2,G62—水温传感器;G40—霍尔传感器;J220—控制单元;N79—加热电阻(曲轴箱通风);N152—点火线圈;P—火花塞插头;Q—火花塞;T4—4孔插头;T8—8孔插头;T80—80孔插头;⑮—搭铁点(在汽缸盖上);—搭铁连接点(在发动机舱线束内);
—搭铁连接点(传感器搭铁,在发动机线束内);
—正极连接点(15,在发动机舱线束内);
—连接点(在控制单元线束内)
图4-26 控制单元、节气门体、爆震传感器1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路
F60—怠速开关;G61—爆震传感器1;G69—节气门电位计;G72—进气温度传感器;G88—节气门调节器电位计;J220—控制单元;J338—节气门体控制单元;T80—80孔插头:V60—节气门调节器
图4-27 控制单元、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2电路
B—起动机;D—点火开关;G2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66—爆震传感器2;J220—控制单元;T3—3孔插头(靠近发动机转速传感器);T80—80孔插头;⑫—搭铁点(在发动机舱左侧);—搭铁连接点(传感器搭铁,在发动机线束内)
图4-28 控制单元、空气流量计、燃油泵继电器和喷油器电路
G39—λ传感器;G70—空气流量计;J17—燃油泵继电器;J220—控制单元;N30—1缸喷油器;N31—2缸喷油器;N32—3缸喷油器;N33—4缸喷油器;T4a—4孔插头;T80—80孔插头;TV2—30号接线柱(分线器,在继电器盘后);—连接点(喷油器,在发动机舱线束内)
图4-29 控制单元和燃油泵电路
A—蓄电池;G—燃油表传感器;G6—燃油泵;J32—空调继电器(在继电器盘上);J220—控制单元;N25—空调装置电磁离合器;N80—活性炭罐电磁阀1;S51—熔丝;T8—8孔插头;T16—16孔插头(VAG1551自诊断接口);T80—80孔插头;—搭铁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散热器风扇控制单元
图4-30 仪表板电路
F1—机油压力开关;F22—机油压力开关(30kPa);G1—燃油表;G2—冷却液温度表;K—仪表板;T8—8孔插头;T28—28孔插头(在仪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