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具有文化性
一般说来,要了解人类及其本质就必须先了解语言。这不仅因为语言促成了人类文化的形成,巩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因为语言是由一套无意识但又极其复杂的规则和设计构成体系,包含了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和行为准则。
在对语言的研究方面,传统语言学把语言研究限定在语言符号系统的范围之内,研究语言的生理性质,物理性质和符号性质等;当代语言学大多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认为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考察。其实无论把语言作为符号还是作为社会现象,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具有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语言属于文化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化属性。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文化不可分割,并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不仅由人创造和使用,而且是由人发展的,离开了人就没有所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产生又使人有了文化,于是成为人类文化的表征。语言的这种双重功能和特点,确定了语言的文化属性。这种属性具体变现为:1.主体统一性。即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2.归属同一性,即语言和文化都属于社会和民族,而不是属于个人;3.习得统一性,即语言和文化都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和遗传而得。人类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组成的,这些社会群体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从而使得使用语言的主体必然带有特定社会群体的群体文化、地域文化,甚至时代文化的特性。从另一个方面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工具,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人类文化的各种烙印,不仅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同时具有本族群文化所特有的个性。习得性昭示着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其他文化现象是有区别的,即语言既是思维和意识发生发展的产物,又是实现表达思维和意识成果的手段,也就是说语言能使思维和意识物化。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具有文化价值。语言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语言对文化的反映、传播和制约作用等方面。语言反应文化指的是语言的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实质上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思维、意识、心理等精神领域,更表现在语言系统本身,因为民族的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从不同民族的文字、语音、语法和词汇即语言系统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各民族文化历史的积淀。
和其他文化现象相比,语言不仅反映其本身,而且记录和传承着其他文化,并推动其他文化类型的形成。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并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例如,人们可以从英语和汉语的大量的谚语和成语中洞察这两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渊源、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种种轨迹。但是语言的使用由该民族文化制约。当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语言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时,必定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背景,使语言具有文化特征。当人们发送语言信息时,语言选择、组织和编码,必定会考虑到禁忌、尊卑、语体等语言知识,这些都与文化背景有关;当语言信息接收者接收语言信息时,对于语言的解码或理解,同样要受到上述文化规约的制约。影响语言交际的这种文化规约通常是一种民族文化定型。语言交际中所体现的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是影响交际有效性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人们的沟通是文化的沟通,人们的交际是文化的交际。语言的沟通和交际,也是文化的沟通和交际。”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文化价值所决定的。
虽然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同时语言对文化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对文化的整合、约束作用是通过对思维形态的制约来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既是思维、意识的表达手段,又是思维、意识的产物。具体地说,人们不仅用语言表达思想,而且也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即使在人的潜意识当中,也是一种潜在的语言描述。当人的思维发展受到语言形式的阻碍而不能满足表达思想的需要时,人们为了满足思维和思维表达的要求,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造或更新思维的工具,如构造新词、借词、淘汰旧词、变换语法形式和句型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促进和制约思维,思维又影响着语言的变迁和发展。
语言的文化功能在于认知功能和实践功能。它一方面使事物以符号的形式进入人的文化世界,构成人的语言世界图景。如人们用语言来指称一定的事物或现象,其可指称的对象总体上讲是整个人的文化世界;另一方面它又是人进入文化世界的主要向导和渠道。没有语言,人就无法观察、思考甚至认知整个文化世界。在实践方面,语言具有获取、述说和建构等三大基本功能。语言的获取功能表现在主体是通过语言获取客体信息,感知前人赋予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然后使信息得以内化变成自己的认知,然后再上升为主体创造的动机和目的,从而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可见,对于作为主体的人来说,语言的获取功能是最基本保证。语言的述说功能源于语言的跨时空属性。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属性,这种跨越时空的功能赋予人类以没有时空界限的永恒的“记忆能力”,从而使人类拥有以述说的形式掌握和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形成创造文化的契机和基础。在人类创造文化的实践中,语言的述说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语言的建构功能表现在,人们可以利用以符号为形式的语言去创作观念世界和建构美好的世界。科学证明,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类一种新的能力,一种善于不断更新人类世界的能力。这无疑是语言的文化功能所在。
2.文化对语言具有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仅仅对文化的生成、记录、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还要看到文化对语言的生成发展及运用中的巨大作用。文化,作为生活在特定文化世界中的人的特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化对语言系统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在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对这些语言要素的形成与发展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是主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语言的功能以及文化的功能所决定的。以语言的词汇意义为例,它的形成无不受到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语言不仅影响着语言系统,也决定着语言的指称内容与方式。我们知道,语言所指的对象,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世界中的事与物,语言所指或反映的事与物的方式,也都是人的文化心理的体现。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突出表现在人的语言思维与表达方式上。沃尔夫认为语言通过提供常用的表达惯例,使人以某种方式看待是世界,从而引导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和表达工具,一方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又受到思维的制约。因为作为表露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语言,在组织与表达上要取决于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