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三、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又有不同的种类,我国传统文化里讲究“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在西方心理学中,最原始的情感体验包括快乐、悲哀、愤怒、恐惧。这些情感体验或舒畅,或苦闷,给人的感觉不同。

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传递性,一个人的悲伤与快乐常常会引发身边人的相似体验;情感体验又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引发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的效果。比如说,当对一件事物产生热爱与厌恶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时,会产生接近或远离该事物的不同行为;同样,当怀着热爱与厌恶两种不同的心情去学习一种技能时,即使是由相同的老师教授,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因此,当需要动员人们做一些事时,常常需要使用“情感激励”的手段。我国古代的辩士在进行游说时,总是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西方传播学理论在研究态度的说服与改变时,也十分强调情感调动和引导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社会大众传媒中的一分子,是传媒直接面向受众的最终环节。大众传媒要完成舆论导向的任务,播音员、主持人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以情动人”的说服技巧。从传媒舆论导向功能的角度来讲,情感说服技巧的运用质量决定着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效果。

当然,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情感说服并不是简单、单一的技巧就可以完成的,从整体效果的角度来讲,其中会涉及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外在的表达状态。这里先介绍“以情动人”的首要条件: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感动受众,首先需要内心产生相应的情感。这种情感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实自然地形成于内心的。真实自然一方面,情感体验并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自内心油然而生的;另一方面,内心的情感体验会随着稿件或节目内容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就像水流一样,随着稿件和节目内容构建的“地形”蜿蜒流动,或迂回或直接,将喜怒哀乐贯穿在一起。在播音理论中,这种真实自然的状态被称作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