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语音、语音和字音的区分
传播实践中,人们容易将语言和语音、字音混为一谈,如明明是某人语音有些缺陷,却被说成语言不好。另一种情况是某人语音纯正,而在语言运用上,如遣词用语有些问题,却在语音项上被扣了分。所以这里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几个概念予以分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学一般将语音定义为: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播音学则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角度来定义:语音是由一串串字音连缀而成、包含各类词组和成语构成的,用来表情达意的声音。
语音的物理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播音自如声区以能达到一个半八度以上为好,尤其是偏低的部分运用较多,要练扎实。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音量的大小。播音主持发声强度不高,幅度不大,层次宜多。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音节长度是指声、韵母时长的总和,不只是由声带振动的时间决定的)。播音音节的长度在句子重音及重点句子上,时间比口语要长一些。如用加长音时的办法突出重点,可使语言更为生动。声音时长的延续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灵活处理音节长短疏密的变化,可避免语言呆板。
音质(音色):指声音的个性、品质与色彩。播音主持重视虚实结合和变换声音色彩,既不追求高亮的“金属声”,也不推崇一味用气音。
人们通过语音体会语言所含的语义,就进入了语音的实质层面。有声语言创作通过语音将语义表达出来。而有无一定的艺术性,将影响传播效果的好坏,最终会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心理层面反映出来。
由此可知,语言和语音是种属关系。语言为属,语音为种。同样,词汇、修辞和语音一样,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都为种。语言通过语音得以表达,才产生有声语言。
通过语音的定义我们可知:语音包含字音,却不等同于字音。语音为属,字音为种。字音作为一个个单字音节的读音,包含每个字的声、韵、调。汉语普通话测试单音节字词的部分,就属于对字音的测试。
单纯的一个个字音,音发得再完美,对语言表达来说,也只起到句子中一个元素的作用。字音只有纳入语言环境和语句结构,成为语音的一部分,有了一定的语义,为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目的服务时,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字音必须服从语音。每个音节的音调或曰字调要服从语气、节奏的需要。所谓“不能以过度的音节抑扬冲淡语气、节奏的抑扬”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现场直播杭州湾大桥通车时刻”,末尾“通车时刻”四个字,如果只注重音调,不强调“通车”这个重音,就可能让“通车”和“时刻”一样平均用力,甚至“时刻”的音调可能盖过“通车”的音调,而使句意没有表达出来。又如,“凡违反相关法规的广告,应一律取缔”,在评论播音中,“一律取缔”作为句尾,语势下降显得果断干脆,若将“缔”字音节延长、音调抬升,便失去了评论意味,飘而无力。
在有声语言创作中,就字音和语义的关系而言,字音必须服从语义。而语义表达的准确又离不开每一个字音的清晰。因此,音由气托,气随情动,有声语言表达应做到情变、气变、声变、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