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的理解

一、情景再现的理解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并激发播讲愿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主持专业特点的重要术语,它准确地概括了作为创作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运用再造想象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规律。

在播音主持创作过程中,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创作主体的脑海里应该像放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这画面不可能不带有创作主体的感受、态度、感情,不可能不带有文本本身所蕴含着的作者的感受、态度、感情及创作主体因此而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也就是说,创作主体理解和感受文本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其中的形象——“景”,而且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个过程(注意,这里说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是融合的,不是孤立的),我们就叫它“情景再现”。

在情景再现的定义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感受,二是想象,三是表达。它们的关系是: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

第一,感受。感受是把文字稿件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的感受中。播音主持创作的特殊性在于,播音员、主持人播出时的感受大多数时候来自演播室,来自稿件本身。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创作的第一步就要求不能见字出声,而应该发有情之声、有意之声。感受是关键的环节。感受有形象感受,也有逻辑感受,例如“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这一句,在小说演播中,在现场报道中,都可能出现,南方的人和北方的人,对此也感受不同。形之于声的时候,一定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带有具体的思想感情的。

第二,想象。情景再现中的想象属于再造想象的范畴,具有很大的创造性。还以“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为例,如果是第一次到南极,正好遇到下雪,觉得很神奇,现场报道的主持人很可能是用带有新奇感的语气来表达的。但是,如果是一场关于雪灾的报道,在连线时突然遇到了再次下雪,主持人很可能用担心、着急的语气来表达。

第三,表达,中国播音学非常强调表达的依据,即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表达,如果见景生情,没有明确的目的来引导,很容易出现无病呻吟的状况。我们这里所谈的表达,是在理解稿件内容,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规划设计我们的播讲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再造想象,设想和体会稿件中的情和理,然后现身说法的表达。

所以,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运用情景再现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必须以节目需要为前提,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想象和联想。情景再现的呈现是具体的有声语言的样态,是一种声音的传达。换言之,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需要获得三种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