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语的把握与运用

三、内在语的把握与运用

(一)不可“望文生义”

内在语是我们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内在语作为语句的实在意义是随着语句目的、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从孤立的语句中寻觅到的内在语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稿件中的语句,是受传播目的、主题思想和整体基调制约的,我们需要在搞清语句表层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语句目的和上下文具体语境挖掘出语句深层的含义,并准确判断和把握具体的态度分寸。只有确定这些,内在语才是准确贴切的。

(二)不能“句句都找”

在我们的创作依据中,许多语句的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是易于把握的,因此没有必要句句都找内在语。那些重点语句和难点语句,才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本质含义,才需要我们寻找内在语。

所谓重点语句,是传播目的和主题思想的落脚点,是全篇的关节所在。重点语句的内在语把握不准,就不能深刻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

所谓难点语句,是指语句本质不好把握,或文气不十分贯通,播起来又不好衔接的地方,似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往往在难点上,内在语更可以显示其巨大的功效。一个恰当的内在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稿件文字的缺陷和不足,使语言表达或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

另需注意的是,有些稿件中人物的语言,特别是人物的直接引语,也应作为内在语把握。具体情景中的人物语言,其内在语往往是比较丰富的,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语境、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目的,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去仔细推敲,深入挖掘。

(三)确定时“鲜明简洁”

挖掘、运用内在语的目的是深化对稿件的理解、感受,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以获得贴切的表达语气,更好地传达稿件的精神实质。因此,内在语的把握应力求避免朦胧模糊,往往一个准确鲜明的词或短语即可。

(四)运用时“瞬间感受”

内在语的作用在于“直接引发”和“具体深化”。当我们确定了内在语之后,表达时要由此一点,瞬间感受,体会到相应的逻辑意味,感受到具体的态度情感即可,目的在于落实到准确的停连、重音和贴切的语气以及相关段落的节奏转换上。因此,不必机械地、逐字逐句地去重现所有的内在语,这样反而容易使语句不顺畅,影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