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运用的作用与特点

一、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运用的作用与特点

(一)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运用的作用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有声语言的传播活动,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主持人在话筒前讲话。讲话作为一项互动活动,既包含了作为主体的“讲话”与客体的“听”,而在这个活动中也包含了讲话的内容、方式,所以当我们研究播音主持这项活动的时候,我们研究的其实是主持人在话筒前“说的是什么”“怎么说”。播音主持艺术创作非常强地依赖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难以具体分辨出两种思维孰重孰轻,但我们可以做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逻辑思维就像是播音语言的骨架,它是支撑语言内在核心的坚实后盾;而形象思维就是播音语言的血肉,在骨架的基础上生长出的血肉最是恰到好处,最是鲜活;灵感思维又是既融合于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之中,又指引着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为播音语言注入灵魂,使其拥有生命力。只有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灵感思维良好结合起来,这样的语言才是充实饱满而又精确无误的。

1.播音主持逻辑思维派生“语言骨架”

逻辑思维经常被比喻为“思维的语法”,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逻辑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逻辑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长期总结经验,是指导思维与交际的理论风向标。逻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作为揭示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指导,逻辑思维的运用能够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人们对于理性思维的追求,对科学精神的认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结为思维,但人们的表达却依赖语言实现。思维是语言的精神指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思维的构成形式则需要语法遵循特定的语法规律来实现。

语言中的思维形式结构是逻辑思维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语言也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数据、推断整体进程、判别真伪来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特性、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逻辑思维的分析是严密周全、层层递进的。在素材选择,句式结构,词汇选择,修辞装饰和主题凝聚等语言艺术创作中,逻辑思维被用作创造符合理性思维语言的工作指南。

播音主持创作通过有声语言进行表达,一篇优秀的语言作品背后是创作者非常强的逻辑思维。不同的作品,根据其内容目的形式的不同,逻辑思维的运用程度的高低,也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播音主持的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于主体、层次递进的控制,对整体基调的把握,作品内在深层语言的提点与揭示,以及阅读作品时的重音的把握、语气轻重缓急、何处停顿何处连读、节奏的快慢,创作者对于篇章内核的思考,对观众互动关系的考虑,诸如此类都需要创作者通过强大的逻辑思维进行系统的分析。

所以说,逻辑思维是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创作中最为坚实的支撑,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优秀的逻辑思维夯实了语言创作的基础,发挥着“语言骨架”的作用。

2.播音主持形象思维助长“语言血肉”

人们获取重要详细深刻信息内容通过报纸或网络上的文字版面,而通过播音主持来感知态度、情感。甚至就是说,我们有时听新闻,不是为了听具体的新闻要素,而是听一种感觉。所以作为创作者,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传递鲜明生动的内容,这要求创作者始终保持积极的形象思维。

所以艺术创作的着重点落在创作二字上,便意味着同样着重主观创造性的形象思维会是艺术创作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直接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客观事物的信息,再经过形象思维加入个人的情感进行主观性加工。形象思维以直观、整体、形象为主要特征,人们对于形象思维的运用几乎贯穿了整个播音主持创作的活动中:

首先,是创作前的准备。稿件是播音主持创作的首要依据,无论是全文稿、半文稿还是无文稿,稿件都是播音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通过对稿件的理解进而联想生活中与稿件相同或相似的记忆,以达到共情的效果,将稿件上的文字通过自身的主观想象能力以及自身的主观加工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性画面,将单个的画面连接成串,完整连贯下来,创作者进而可以做到身临其境,感受画面中那种场景下的情绪,这就需要用到形象思维。

其次,是正式创作时。播音主持创作者在面对话筒、摄像机和观众的时候,便是创作者正式进入创作阶段的时候。无论主持人主持什么类型的节目,都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例如在文学作品的品鉴朗读时,朗诵者需要感情丰富到位;在对纪录片进行解说时,创作者需要跟随着纪录片的节奏和故事的发展调节自身的语调和语气;在主持综艺娱乐节目时,创作者又需要语言亲切,善于调动整体气氛,感同身受,以情感人;在主持新闻播报类的节目中,又需要创作者的情绪和态度根据所播报的新闻进行及时的调整,做到态度鲜明,情绪恰切;在访谈中,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嘉宾的情绪,知道哪些问题会使嘉宾放松,哪些问题会使嘉宾感到不适;而在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创作者的风格也要因时制宜,与不同的场地、灯光、布景、道具、服装甚至嘉宾人员相协调。

以上种种,都对创作者的形象思维的要求极高。形象思维着重情感的感染,无论是最初的创作素材的选材、作品表达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还是艺术要求都要达到情感动人。

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穿插着形象思维的运用,都围绕着情绪、情感、音画场面等主观性因素展开。在逻辑思维这一“语言骨架”的基础上,播音主持创作中还需要合理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语言作品最终达到“有血有肉”的充实。

3.播音主持灵感思维注入“语言灵魂”

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进行文艺创作或科学研究过程中,认识能力突破思维壁垒的产物,是知识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对已知信息进行融会贯通后超水平发挥的结果。如果把非逻辑思维视为形象思维,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悟,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特例。灵感的出现常常带给人们渴求已久的智慧之光。

当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节目创作时,灵感的迸发经常会起到刺激思维活动、激发整体情绪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对于灵感思维的运用,往往能够使节目的表现更具有张力,妙语连珠;使对文字稿件的二度创作过程中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灵感思维融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中,既以二者为基础,又对二者起到帮助生成的作用。

(二)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运用的特点

1.有稿播音重形象思维

有稿播音,是“以稿件为依据”,创作者要在播音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挖掘稿件中的深层内涵和情景,从稿件中提取含义内容,感悟感情色彩,然后生动、鲜明、准确地利用声音传递给观众。因此,有稿播音虽说是以稿件为依据,但稿件通过播音的二次创作之后其意义和内涵都已经得到了升华,再通过播音员的语言表达,转变成了容易被受众理解、接受、感知的深入浅出的内容。实际上,有稿播音超越普通机械式的“念稿”,是将固有文字材料通过个人理解而进行的再创作,进而向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播音创作不仅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还加以播音员、主持人自身对稿件的理解、感受、认知、审美,将个性融入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稿件材料是信息“输入”的基础,在经过了播音主持人的主观创作加工后,最终“输出”融合自己认识、观点,见闻的内容。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转述,正是由于播音能够挖掘出稿件更深的内涵,所以相较于其他文字材料就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有稿播音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更多是提字器,再由播音员根据成熟的稿件进行创作,相较于稿件中的措辞与逻辑顺序,有稿播音更多地会考虑在播音过程中对稿件的二度创作,如语气、声调、情感等。这些方面主要依赖形象思维的运用,但正因如此,逻辑思维能力就会缺少用武之地,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相较形象思维少了许多,因此,播音员在碰到一些超出稿件内容的即兴话题和一些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工作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2.无稿播音重多逻辑思维

无稿播音是播音员脱离既定稿件进行的播音,这是口语表达的最高表达形式,对于播音员思维的清晰性、灵活性、敏捷性要求极高。无稿播音要求播音员必须充分熟悉所说的话题及相关资料,正确理解话题内涵和主题思想;当话题数量较多时,又能够做到有条理地罗列出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无稿播音对于播音员的逻辑思维要求更高。无稿播音要做到条理清晰,出口成章,因此,无稿播音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对播音员的知识积累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无稿播音中的灵魂与统帅,逻辑思维活动自然也需要无数次的认真锻炼和推敲,才经得起“出口成章”的考验。

随着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无稿播音能力的锻炼。这一点对于节目本身的二度创作、升华节目深层内涵、提高锻炼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逻辑思维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稿播音并不是我们生活中随意的聊天,无稿播音应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节目主题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经验、学识、见识、审美等内容而进行的严密的思维活动,之后,将思维的内容付诸语言的一个过程。短短几句话语,可能蕴藏着播音员千回百转的思维流转。

无稿播音的整个组织语言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说是播音员、主持人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这是播音主持的目的,只有目的鲜明,观点才能站得住脚;说什么是播音员、主持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内容充实才能吸引受众认真接受主持人想要传递的信息;怎么说,即播音员、主持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播音员可以慷慨激昂也可以娓娓道来,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抒发己见,表达方式是播音过程中的华丽包装,包装精美,也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这些都需要播音员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合理地串词成句组织语言,才能做到最后的表达流畅。只有符合逻辑思维和表述规律的表达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无稿播音。

无稿播音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的全过程中,大脑时刻保持运转,时刻保持思考的状态,随时准备补充和表达,最终呈现出一组合乎逻辑、受众能够接受的语流。而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前后语句的逻辑,思考用词是否精准,思考感情是否适宜,等等,都由逻辑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无稿播音相较于形象思维更加依赖逻辑思维。思维引导着语言按照合乎逻辑的方式排列形成语流,只有逻辑思维的指引清晰坚定,语流的走向才能准确,无稿播音才能继续下去。

3.灵感思维贯穿始终

播音和主持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表象,并且在掌握了它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本质以及自身不断追求的情势下,由于受到稿件中的文字符号刺激的触发(主持人则是在构思节目时围绕节目的支撑点或高潮如何形成等重点环节展开想象)而茅塞顿开,文思泉涌。所以,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产生不需要刻意地进行资源投入,但对灵感进行捕捉、挖掘、开发、实现则是贯穿于整个播音主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加工。灵感思维的加工不仅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对自身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用,也需要创作时外部条件和资源的供给,比如自身的积累、当下情感的调动、文字稿件给予的启发,等等。而在节目过程中,在自身迫切渴求的心理状态下,受到外界事物或其他信息的推进,能够更好地产生反应,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围绕节目核心进行的想象也有力地促进了播音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的触发,甚至在创作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形成也需要灵感思维的辅助。人们在运用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进行思考时,有时也需要灵感思维的提点与突破。可以说,在思维能力的运用中,三种思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融会贯通,灵感思维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已经蕴含在了思维运用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灵感思维贯穿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始终,每个环节都会需要灵感思维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