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运用的应有之道
(一)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能力的正确运用
1.认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包括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两部分,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都是在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下进行的,思维能力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播音主持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们更加偏爱有稿播音,也更加擅长有稿播音,相比之下对于无稿播音的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大多数播音主持教学都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有稿播音上,关注的也大多都是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发声、语速和说话时的流畅度,对于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说”的内容却没有过多地关注,只注重表达的外在特质,却忽略了其内涵。
有稿播音是在原有稿件的基础上通过形象思维的理解与体会对原有稿件进行再加工,而无稿播音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对自身逻辑思维产物的直接编码和传送。播音主持不应该是感情充沛、口齿伶俐地说着废话,而应该是用精致的外部语言条件包裹住沉甸甸的思维内核,简练地将这些思想内容传递给受众的过程。由此可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运用能力,将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以后的发展和个人成就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前社会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的整体要求更加严格,播音员、主持人不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要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的广播电视媒体需要的是集釆访、编辑、播音、主持等多项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釆访、编辑、播音、主持所偏重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如何在几种思维中来回自如地切换,是当今播音员、主持人所要面临、解决的考验与难题。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要想实现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追求,就必须正确认识到思维能力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2.虽有侧重但不可偏废其一
有稿播音依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融合,无稿播音偏重逻辑思维而穿插形象逻辑。两种播音主持创作方式各有侧重确实不假,但绝不能认为侧重哪一种思维就只唯此种思维为尊。这两种播音主持创作方式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合理结合下的产物。
在有稿播音创作中,形象思维的确占据主导地位,可如果失去了逻辑思维,播音员就无法正确把握稿件中上下语句的逻辑联系,无法准确理解稿件的层次,更加难以归纳出稿件的核心观点。失去了逻辑思维指导而只运用形象思维的有稿播音,最终只会变成无病呻吟、强行抒发感情而毫无内涵、前后不搭的拙劣 作品。
就无稿播音创作而言,播音员运用逻辑思维更多一些,但如果失去了形象思维的加持,没有合理的感情调动和抒发,播音员、主持人自然难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着重逻辑上的堆砌词语而不投入情感的无稿播音只会变成观众不愿接受的生硬叙述。
在深入理解了播音主持创作中两种思维的运用特点后,播音员、主持人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训练自身薄弱的思维能力。比如长期从事有稿播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可以在平时增加无稿播音的锻炼,尝试着在没有稿件提示的情况下组织合乎逻辑与语言习惯的词句,适应在无稿播音艺术创作时逻辑思维的活跃状态。而一些长期以无稿播音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播音员、主持人,则需要锻炼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提升自己在面对稿件时的适应度,强化对已有稿件创作的情感投入和情景还原。只有在两种形式的播音主持创作中任意切换,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播音员、主持人在专业上近乎完美的状态。“骨肉”齐全方为整,播音工作艺术创作应当注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二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相支持。
而纵观整个播音主持圈,也有众多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得较好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例如朱广权,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朱广权,2003年进入央视担任新闻播音员,从2006年开始担任CCTV13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作为一名央视新闻类的主持人,他有着主播必备的素质和过硬的知识储备。朱广权的走红,是必然的,他打破了观众对于央视新闻主播的固有印象,让观众爱上了听新闻,并可以在新闻中感受到趣味性。例如,在春运期间,朱广权运用独特的方式播报天气预报,让无数观众和网友为其点赞,“据说这个季节,把秋衣秋裤都穿上,是对降温最起码的尊重。而且呢,秋衣要扎在秋裤里,秋裤要扎在袜子里。温馨提示都在今天的节目里,秋裤及腰胜过桂圆枸杞。”通过对他这段话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朱广权在播音过程中,运用了强大的形象思维方式,他将“降温”这样的一个气象变化进行拟人,在提醒广大观众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也给观众一种必须要做好保暖工作的心理暗示;最后一句“秋裤及腰胜过桂圆枸杞”中,他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保暖工作的必要性与养生法宝“桂圆枸杞”这样的具象进行对比,更加强调了保暖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在后半句话中,朱广权将逻辑思维方式融于形象思维中,将秋衣、秋裤、袜子的穿着步骤进行生动的描述,并在最后回归到节目本身对观众的温馨提示,整个语言逻辑十分流畅,既符合人们的生活常识,又可以给观众一种感同身受的获得感,比单纯的播报温度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朱广权的播报范例不胜枚举,一方面展示了他卓越的有稿播音能力(即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语言的表达上层次感分明,结构合理,理性缜密,表现了他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时,不能只偏重训练某一种思维,“语言骨架”和“语言血肉”并驾齐驱,才能使播音员、主持人朝“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目标更进一步。
3.三种思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无稿播音侧重逻辑思维,有稿播音更加依赖形象思维,而不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都离不开灵感思维的加持。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不可能只用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完成,否则会大大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三种思维方式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训练中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同时又密不可分、相互统一。所以我们在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时,要采用多种思维方式交叉混合运用的方法。
以播音发声理论中的对喉部的控制为例:首先要从生理的角度了解喉部的结构以及喉部的功能,而同理推出在播音创作中发声时喉部控制的整个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喉部条件的喉部控制,这就可以称作是从“理论型逻辑思维”向“经验型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接着,逻辑思维经过转化后会对形象思维的生成进行指引,经过逻辑思维传达的对喉部控制的反馈将由形象思维通过大脑来完成;最后,自己再用形象性的语言把体会到的对喉部控制的方法进行描述,这样就又将“想象型形象思维”转化成了“语言型形象思维”。如此一来,经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反复地转化后,就可以验证自己对喉部控制理论理解的真实性。
同样,如果在播音发声技巧方面出现了较为形象性的问题,也可以先转化为“经验型逻辑思维”,再以此转化成“理论性逻辑思维”,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问题所在。比如口腔控制:吐字不够清晰圆润,咬字也不清晰,这是口腔控制不足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形象语言来表达,把口腔比喻成枣核,把字头、字腹、字尾分别放到枣核的核头、核腹、核尾的位置。这样形象的比喻是为了表达不同的口腔控制位置所发出不同效果的吐字。同时,可以体会到枣核形本身是一个整体,是字音在发音过程中咬字器官互相协调,在滑动中完成的,而不是对字音的机械分割,整个字音发音过程要有滑动感、整体感。在播音发声原理中,这样的现象就是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的发声原理没有掌握好。像这样把形象思维的表达方式融入理论性逻辑思维中,就可以把问题本质看得很清楚,以便更好地改正发声错误。
由于有时候播音主持创作留给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时间很短,恰好与灵感思维的瞬间与逝在时间上达到了巧妙的一致,因此,灵感思维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思维的运用应当是三种思维的协调运转:既有逻辑思维作为逻辑指引、作为支撑,又有形象思维提供意象和想象,最后又有灵感思维的结合。三者有机融合之下才能构造出逻辑合理、情感充沛、灵感动人的作品。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思维运用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这一点是播音员和主持人把握思维运用的出发点。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而创造新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也是长期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积累的必然结果。三种思维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播音主持创作中思维能力的整体培养
1.把控思维创作方向
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做的就是坚定“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时也要树立“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作为思想统领来指导工作,根据党的战略部署,找准新闻工作者的定位,在守住初心始终不变的同时又要积极寻找新闻创作的全新途径,鼓励创新,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为社会发声。
所以,播音主持新闻工作者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内涵,也让我们能更深入了解播音主持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新闻工作的方向。
2.形成个性创作思维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全新的思维理论被大众认可。不断吸纳不同的思维理论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层次、拓展思维广度,从而使播音员、主持人对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文字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的这一创作过程更加得心应手。锻炼各种思维能力可以大大提升自身能力,而当自身能力提高时,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创作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上升。
播音员、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的一套对于稿件的理解和加工方式,以独特的角度思考,从而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每个人对稿件的主观性加工渲染都是不同的,这一不同点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个性化。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加强对于稿件的深入挖掘,同时有力地展现出自身个性特点,才不会被淹没在机械念稿播音的浪潮中。
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思维与加工信息的方式却是可以后天有意识地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现状参差不齐是客观事实,而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转化缺点为长处,如何扬长避短甚至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亮点,这些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后天需要下功夫慢慢磨砺的工作。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对于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诗朗诵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抒发情感,新闻播报则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以达到条理清晰的客观叙述。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是一种源于生活思维并高于生活思维的思维方式,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多种思维进行训练。比如普通人不会注意到道路两边的微小蝉鸣,但播音员、主持人可以有意识地去捕捉,这就是通过加深感觉器官的敏锐度和感受能力来提高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着重推理判断,理性客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几方面进行锻炼;而灵感思维则来源于日常积累。
现如今,现代文化作品广度逐渐扩大,创作范围不再局限于一隅,也为播音员、主持人们另辟蹊径,为表达自身观点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平台。而只有具备了多样化思维,能够将多种思维方式收归己用,融会贯通,并最终将思维能力展现在作品创作中的创作者,才能在愈加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成为惊涛拍岸后仍然伫立一方的稳石。
3.提升综合艺术思维
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前文提到当今时代的播音员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锻炼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就需要广泛吸收各类知识,扩充自身数据库,打开视野,打破思维壁垒屏障,创造性地将之前从未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无论是有稿播音创作还是无稿播音创作,都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知识储备具有很高的要求。播音员只有博采众长,根基扎实,才能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从而抓住稿件的核心,进而传播给观众。所以,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学识与实践同步推行。播音员、主持人应通过各种方式扩充大脑中的知识储备,从中分析理论知识,品读感情信息。一个人即便反应敏锐逻辑清晰,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库支撑其对于外界信息做出反应,也只会产生表述不清,词不达意的结果;而一个人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却没有敏捷的思维路线,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精彩倒不出。
与此同时,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自己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在播音主持创作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也要涉猎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技能,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加入记者的采稿、编稿等工作中,多思多想,多研究多调查,以此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播音员、主持人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在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时达到尽可能理想的播音效果。另外,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一项脑力与体力有机配合的综合工作,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思维与身体的配合,身体要跟得上思维的信号,思维要配合身体的动作。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一次次的实践锻炼,灵感思维能够更好地迸发甚至在锻炼中与其他思维完善统一。所以,实践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