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与画面融于一体的“电视片配音”

一、有声语言与画面融于一体的“电视片配音”

电视片配音是随着电视及电视节目的产生而来的。除了电视剧人物角色的配音外,还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广告配音等。

(一)电视新闻配音

电视新闻配音是指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通过对电视新闻事实画面做出一定的说明、解释、点评来完成电视新闻报道的有声语言表达。通常情况下,需要配音的电视新闻片都是一则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口播导语的延展和细化。配音的内容往往是一则新闻的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和对具体内容的讲述介绍……配音时需要注意与口播导语的衔接,体现一则新闻的完整统一。也就是说,电视新闻配音,并不是单纯的电视画面配音,而是电视报道语体的组成部分,所配的有声语言,主要任务是为完成一则新闻而展示所必需的各个要素,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过程中的情节、细节等。有声语言的作用,可以是对观众仅看画面还不足以明白新闻事实的辅助说明,也可以是直接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性陈述,让画面加以佐证。不论哪一类配音,都需要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明确自己对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认识与态度

与口播新闻相比,由于有画面的呈现,涉及新闻的时间、地点、数字等信息要准确无误,而一些表达主观情感的形容词则要少用甚至不用,否则,将影响人们对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认可度。如此理解电视新闻报道语体,理解报道语体在与新闻事实画面和有声语言表达融合过程中的主次关系、对比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表达就会更加清晰,依据也就更加充分。

我们来看一条央视《新闻联播》消息:

记者现场报道:杞柳过去一直被沂蒙山区的人用来编制柳篮、柳筐等简单的家庭用品,但如今在临沐县官陆新村却用杞柳编出了上百种形态不同的柳编制品,畅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

新闻画面配音:昔日支前的小推车今天已经进入了博物馆,而装运物资的柳筐却变成了抢手货。如今在沂蒙山区生产柳编的企业达110多家。从2002年起,临沂建立起了现代物流产业,3万辆专业物流配送车每天穿梭于沂蒙山区的数百条公路上。产品4天内就可到达全国任一县以上物流网点。

昨天上午,荷兰经销商皮特在官陆新村订购的第一批柳筐,下午就抵达了临沂市的物流中心,两小时后,它们将运达附近的港口城市,20天后,就会运抵欧洲。由于无需等待配货,这100箱柳筐还可以节省存储成本600多元。

流通速度加成本节约,使沂蒙老区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具有了价格竞争力,偏僻的山村办起了木质板材等十大类企业。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临沂市第一个实现整体脱贫。

这条消息除了记者现场口述导语,其余均有画面配音。除专用术语外,人物身份、地点、购买数额、背景介绍、生产流通数据等都是配音的重点,用以弥补画面难以具体说明的事实要点。而画面本身可以清楚说明的部分,就可以轻松带过。这足以证明,报道语体在与电视画面的传播融合中,和仅有音频而无画面的广播相比,表达上的确有许多不同。

(二)电视广告配音

电视广告配音是指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根据广告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对画面做出补充、解释的有声语言表达,以突出主旨、塑造形象、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它包括公益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形象广告、电视广告等配音。电视广告配音与广播广告配音最大的差异在于,它和电视画面融为一体。而广播广告主要靠声音,除音乐、音效外,人声尤其是人发出有声语言的语气变化,特别能吸引人、感动人。电视广告则可以无人声配音,只要通过画面和音乐、音效、字幕的配合,就达到一定的传播目的。因此,有声语言在电视广告中出现,必须能画龙点睛,或含蓄深沉,或庄重稳健,或娓娓道来,或活泼跳跃,必须讲究与画面主题的贴切与和谐。

下面是电视剧《雪域天路》的预告片配音:

这条路,曾经是他们的梦想;这条路,耗尽50载春秋;这条路,数万人用生命铸就而成。他们,曾经历经坎坷,几番浮沉,但是他们绝不会放弃自己的誓言。央视一套,《雪城天路》,悲壮献映。

这一条电视预告片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文字上概括性描述加评述(路由人铺,人由心撑);二是语句上层层递进,表现在有下划线的句子上:(筑路工人)“历经坎坷,几番浮沉,但他们绝不会放弃自己的誓言”;三是朗诵式的表达,要求有声语言创作带有一定的情感。

(三)电视专题配音

电视专题配音是指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对电视专题节目的画面进行说明、解释、抒情、评论等有声语言表达,它和电视画面一起,围绕并揭示一定的主题和宗旨,共同达到传播目的。

如同通讯不脱离新闻性,又融各类语体特点和表现手段于一身;电视专题由于多了电视画面,它的有声语言表达也呈现出多样性。一般来说,电视新闻语体光看文字记录,也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可电视专题则不然,有时必须通过有声语言才能让接受主体看明白画面;有时,因为画面本身能说明问题,有声语言只点到为止,所以文字可能就只是个片段,不那么完整。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专题以影像画面的流动和有声语言的表达合二为一为其主要特色,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必须考虑到流动影像画面的存在,同时注意辨别语体的类属和语体的兼容,才能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更好地反映文本意图,从而满足接受主体的视听需求。

(四)影视剧人物配音

影视剧人物配音是指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根据影视剧作品内容,专为影视剧人物角色配制有声语言,以强化人物角色艺术形象的创作活动。它包括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以及群杂等内容。影视剧人物配音从类型上可分为译制片(外译中、中译外,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译配等)、国产片(后期人物台词配音)、美术片(绘画造型艺术,夸张、变形、象征、比喻手法)等。

1.影视剧人物配音的创作特征

一是写实性。因为是对人物角色的配音,只有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有声语言的内在根据才可能充实、丰富,有声语言的外在形式才可能真实、具体。

二是假定性。假定性与写实性看上去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正好说明艺术真实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可虚构,无论情节构成还是角色塑造,都充满了影视剧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尽管这种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在于生活的真实,但实际上应高于生活的真实,才可能更生动、更吸引人。因此给人物角色配音,配音者本人也要具有想象力、创造力,才能让所配人物角色的有声语言符合人物性格形象,让受众的知觉“感到真实的形象”,体验到他自己曾经捕捉到的美好形象、感受到他曾经有过的那种狂喜的心情。

三是适应性。所配人物角色间、配音者之间,所配人物角色环境、配音环境都有一个互相熟悉、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快慢,直接影响人物角色的把握和表现,直接关系到配音的进度。

2.影视剧人物配音在创作要点

一是树立“我就是”的理念,并融入演员与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行动中。可以从具体研究影视剧演员的表演特点开始,如英国电视剧《福尔摩斯》中的福尔摩斯,开口说话前嘴巴经常会有一些表现思考和判断的小动作,正是这些开合的小动作,直接影响表演节奏和配音的口型贴合。

对演员的表演特点的把握,目的是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特点,所谓演什么像什么,是演员对角色理解把握的最终成果,而配什么像什么,则需要从演员身上体会角色本身的性格气质、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言语特点。只有用感同身受的真实感情,才能将真切的语言、声调与角色的形象统一起来。比如她挨了一拳,我感到自己也挨了一拳,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有真实的痛感。为了达到对角色的准确理解和完美体现,还必须对角色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民族、地域特征,以及职业、身份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想象体验。

二是抓住角色的外部特征,要由内到外地把握角色心理节奏和行为动作,注意角色的气息状态和口型开合。具体可以从角色言语的起始位置、台词的长短快慢、口型的开合松紧等几方面入手,一一琢磨体会而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