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的作用与原则
(一)重音的作用
停连解决了稿件内容语句构成的逻辑关系的问题,重音要解决的是稿件内容词语之间的主次问题。任何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都有明显的或潜在的目的,没有重音就没有真切的目的。任何一个句子里都有重音,都有最能表明自己说话目的的主要词语,只是因为句子在整个稿件中的作用、地位不同,因而重音强调的程度和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在语言表达中,重音的处理使语意更准确、思想情感更鲜明、话语逻辑更清晰。
例如:①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②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③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④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
从文字上看,这四句话没有区别,但如果按照不同的重音用有声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则会传递出不同的意义。①句中强调“我”,是在回答“谁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不是别人而是“我”;②句中强调“是”,是在回答“你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吗”这个问题,是对疑问的一种肯定;③句中强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在回答“你是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强调自己所学的专业;④句强调“学生”,是在回答“你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还是老师”这个问题,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解释。可见,选择的重音不同,表达的语意就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语双关”“话里有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重音表现出来;有时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被对方理解成另外一个意思,也常常是由重音的选择失误造成的。
(二)重音的运用原则
在语言表达中,语言目的包含着思想感情和逻辑关系,因此,总的来讲,重音的运用必须以突出语言目的为首要标准,综合考虑思想感情和逻辑关系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并且还要符合语流变化的需要。我们要从内容的高度着眼,精细地分析语句的实质,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目的,然后根据遣词造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音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又符合听和说的正常习惯,自然流畅不生硬。
1.少而精
少而精原则是针对重音的确定来讲的。少指量少,重音包括主要重音、次要重音,当然还有非重音,主要重音是最能突出和表达句子意思的字词,对表达语句目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字词不能多,一多就没有重点了。重音过多,必然影响语速,会给人拖沓之感,也会影响听者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当然,主要重音之外的次要重音该强调的也是需要强调的。精指精准,也就是要准确无误地把能突出语意的字词找出来,不能找的重音过少,且找出来的还不是正确的重音,那就无法表达句子真正的含义了。
从昨天开始,凡在欧盟25个国家及瑞士、挪威和冰岛等国家机场登机的旅客,随身携带的液态和胶状物品都将受到严格限制,机场对乘客的检查也将更加严格。
这个例句主要是讲液态和胶状物品在机场登机时会受到限制。很显然在这个句子中主要重音是“液态和胶状物品”这个词组,例句中其他一些成分是次要重音(下横线标注词语),如果将这些词语全部都作为主要重音强调出来,就会造成重音过多、欠准确、语意不清,给人用力浊且欠流畅之感,因此在表达时,主要重音和次要重音要分清楚并且搭配使用。
2.有对比
有对比原则是针对重音的处理来讲的。句句强调、字字强调等于没有强调,处处着力、处处强调等于没有重音。所以在重音处理上必须主次重音协调配合,有强有弱、敢拎敢放,注意重音与非重音的对比,避免平均用力。一般情况下,一个语句中最主要的重音只有一个(并列成分和对比成分除外),次要重音可根据不同情况有一至数个。强调重音都是在对比之中实现的,任何时候都是有强才显弱,有快才显慢,有虚才显实,只有在加强对比的过程中才能突出重要的内容,明确语句的真正目的。
再以上个例句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在播读到“液态和胶状物品”时语势稍上扬,或者在其前面稍做停顿以及重读的方式来突出它,以强调重音。但在表达过程中,更关键的还是要处理好其他句段,不要每处都着力强调,尤其是对那些次要重音的处理,不能喧宾夺主,把意思讲清楚、流畅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主要重音,明确话语目的。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初学者容易认为处处都是重音,舍不得“放”,认为“放”了意思就不清楚了,其实正是因为有了“放”的地方,“拎”出来的东西才更明显。这需要我们加深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做到游刃有余。
3.多变化
多变化首先是指在文章当中不是每个字都是重音,我们要依据目的将主次区分出来;其次,确定了重音之后,轻重的表达方式也要有所区别。只有这样语言才是流动的、灵动的。
这一年,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这一年,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动荡;这一年,超过百万的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孩子重新露出笑脸,老人不再感到孤单,新的家庭开始组建;这一年,一批又一批的援建者来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灾区,洒下辛勤的汗水;这一年,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无比的力量与勇气!
这是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播出的一段文字,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饱满的热情以及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这段文字在重音的处理上,完全是跟随着内容和情感的起伏而变化的,没有格式化的设计,自然真诚,不刻意不做作。
可以看出,重音的处理要从全篇把握入手,在语流中把握。重音依据稿件内容而存在,内容表达的需要是确定重音的基础,不突出稿件内容的重音不应该出现。由于稿件内容千变万化,重音的处理也要随之而变,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按照某种习惯来突出某些词语,形成习惯重音,这不但符合内容表达的需要,还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重音的处理方式、表达样式灵活多样,情绪感受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创作氛围不同等都会使凸显重音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便会流于形式、空洞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