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计36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计36分)

24.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一株绿色小植物放入锥形瓶中,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无线传感器并密封。

第24题图

(1)装置内植物吸收的水主要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

(2)在某一晴天将此装置置于有光照的室外,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根据6时之前一段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趋势判断,此时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只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若想利用此装置只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装置放置在________环境中。

25.在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活动中,小明按照如图组装实验器材。

第25题图

(1)小明先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接通电源,看到直导线向左运动,若改变电源正负极并将磁体的两极对调,接通电源后,将观察到直导线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

(2)小明又接着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的猜想如下:猜想1: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大小与直导线的长度有关;猜想2: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有关;猜想3: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大小与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有关。小明决定对猜想3进行探究。他在图中器材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其中实验1、实验2加入二氧化锰,实验3不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26题图

(1)三组实验中,分解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测定的反应速率往往相比真实值会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属箔实验。

【收集证据】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解释与结论】

(1)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多选)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28.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第28题图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________,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________,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