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5.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科制成简易电磁铁A、B,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第25题图
(1)小科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2)不改变线圈匝数,要使电磁铁A、B 的磁性增强,可以将滑片P 向______(填“左”或“右”)移。
(3)被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科同学选用生长旺盛的蚕豆叶完成“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活动。请回答:
第26题图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更多的是________。
(2)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________细胞。
(3)小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结构,并把观察结果用铅笔绘制在圆圈内(如图),接下去要表示各部分明暗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铅笔涂抹 B.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
27.为破解原子结构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探索。
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
(2)反映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3)上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你有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8.为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小科设计了如图装置,该装置瓶口密封,阀门A、B 关闭。
第28题图
(1)将装置遮光,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蒸腾作用和________作用。
(2)遮光24小时后,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打开阀门A、B,向容器中通入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
(3)光照4小时后取装置中的一张叶片,经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发现叶片呈蓝色。叶片呈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质量守恒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的定律。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如下:①按如图方式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②取下锥形瓶,然后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③充分反应后,将锥形瓶放回左盘,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第29题图
(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现天平不平衡,导致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从密封系统中逸出
B.若大理石粉末质量不足,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步骤③中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