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第26题5分,第27、29题各7分,第28、30题各8分,共35分...
26.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步骤示意图。某小组同学按步骤1所示,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其余步骤操作。请据图回答:
(1)步骤2中设计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该步骤有两项操作,首先用不透光的锡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植物放在________(填“暗处”或“阳光下”)几个小时。
(2)步骤3的目的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对用颜色检验淀粉存在的干扰,小烧杯里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
(3)步骤5中,观察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和验证CO2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往装置A 中加入________(填药品名称)和稀盐酸制取CO2。
(2)用B装置检验CO2,写出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CO2本身不显酸性。实验中,C装置内溶液变成红色,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则装置C中除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用如图D所示装置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蒸馏水,塞上橡皮塞,用针筒抽取200毫升CO2,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后缓慢推动活塞,将CO2注入瓶内,当注入气体的体积达到140毫升时,红色液滴开始向上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体积CO2。若在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当注入气体达到600毫升时,红色液滴才开始向上移动,则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个螺线管、几根完全相同的铁棒及其他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先把螺线管固定在连有弹簧的铁块下方,并将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通过螺线管的电流为某一数值,弹簧略有伸长,出现如图a的现象。接着他们分别在螺线管中插入数量不同的铁棒,重复上述实验,每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均相同,现象分别如图b、c、d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探究基于的假设是: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题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显示的。
(3)断开开关,每次插入不同数量铁棒后,为保护电路,均将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改变铁棒根数后,闭合开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CO2缓冲液能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不变,整个过程忽略温度变化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第29题图
(1)原理分析:若装置内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缓冲液使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装置内气压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装置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缓冲液使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装置内气压将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装置内气压将维持稳定,液滴不移动。
(2)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装置甲细玻璃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__(填字母)点。
(3)用不透光的布将玻璃罩罩住,用浓NaOH 溶液代替CO2缓冲液(浓NaOH 溶液能够吸收完装置内的CO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红墨水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
30.某兴趣小组用两支规格相同的注射器与一支具支试管,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注射器Ⅰ连接具支试管的侧导管,注射器Ⅱ插入试管橡皮塞中。使注射器I中不留空气,注射器Ⅱ中留有一定体积空气,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二:在体积为V 的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塞上橡胶塞,记录注射器Ⅱ中气体体积(记为V1)。
步骤三:用酒精灯加热,使试剂X与氧气反应充分。
步骤四: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将注射器Ⅰ中的气体全部挤入具支试管,待注射器Ⅱ的活塞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气体体积(记为V2)。
第30题图
(1)试剂X可以是以下选项中的 ( )
A.木炭 B.硫粉 C.铁粉
(2)步骤一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固定注射器Ⅰ的活塞,抽拉注射器Ⅱ的活塞,放手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气密性良好。
(3)步骤三中,为使试剂X与氧气反应充分,对注射器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测得数据可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用V、V1、V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