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艺术繁荣,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广泛的影响力,并使我国成为电视剧艺术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还有一时代鲜明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性生成中引人瞩目的大众艺术样式和主流艺术形态,电视剧艺术以其丰富实践、丰赡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成熟的艺术形式生动、直观地反映时代发展的整体风貌,折射社会进步的精神气质,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典型表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砥砺前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价值的多元互动、融合创新成为时代发展、艺术繁荣的鲜明主题和突出特征。其中,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电视剧艺术既是时代发展中特殊的记录者,又是社会进步中能动的建设者。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剧艺术不是简单地记录时代生活画卷,而是通过影像叙事的审美转换表征深层的社会心理、展现多样的文化风貌;就其“能动性”来说,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和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和层面,艺术活动中的多样主体通过电视剧这一载体而进行丰富、深刻的意义生产,并在审美分享的多元互动中推进着价值的交织融合与创新发展。如此说来,电视剧艺术的这一“双重性”使得“价值”维度的学理研究具有了丰富的张力空间和深刻的内涵意蕴:一方面,电视剧艺术如同一面文化之“镜”,它为我们深入探索艺术世界乃至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提供了想象性的参照系;另一方面,在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传播、建设中,电视剧艺术犹如一盏文化之“灯”,它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和历史理性、人文关怀的双重烛照中发挥着独特的、能动的积极作用。

在当代中国文艺的总体格局中,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使其成为受众广、影响大、功能强的现代大众叙事艺术样式。与此同时,因其对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情感变迁的敏锐把握和时代风貌、价值精神的影像书写,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呈现为艺术研究的“理想类型”(Ideal Type),并有益于研究者对其价值特性进行深层次的探析。对此,在本书的研究中,付李琢博士在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视域中将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生产”(Artistic Production),并在深入、系统的研究中突出和强化了艺术活动的“生产性”、艺术“生产—消费”的动态性、艺术“事业—产业”的辩证统一性。其中,所谓“艺术生产”,它彰显了电视剧艺术创作、文本、接受等的系统性,以及系统中无处不在的能产性,同时,就电视剧艺术生产的“场域”(Field)而言,它意味着一种多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语境,以及其间时刻处于交锋、变化之中的意义生产的丰富多样性。这样一来,在艺术生产论的视域中,著作将“价值”作为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核心范畴,将电视剧艺术生产视为价值冲突与融合的场域。其中,在“创作”环节,著作聚焦多种价值的冲突,就多样主体在全领域、全过程中所进行的或隐或显的博弈进行细致分析和阐述;在“文本”环节,著作将电视剧文本视为价值冲突与融合的载体,揭示其间丰富的开放性、生产性内涵;在“接受”环节,著作围绕受众与文本之间复杂多样的价值冲突,细致分析和探究“观看”中接收行为的主动性及其丰富的意义生产。

在研究的具体展开中,付李琢博士借鉴艾布拉姆斯的“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要素结构模式,并以价值冲突与融合的主轴,着重从“文化语境”“生产场域”“艺术作品”“审美接受”等主要方面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学理探析。简要说来,在“文化语境”方面,著作从多元文化格局的整体性视野审视电视剧艺术生产中价值冲突的诸种状况和意义演变的轨迹与特征;在“生产场域”的观照中,著作借鉴布迪厄的“场域”“资本”等观念,分析了电视剧艺术生产场域中存在着的多种行动者,以及其间各类“资本”的争夺与博弈;在“艺术作品”这一重要维度,著作借鉴、运用“理想类型分析法”,从主题思想、类型叙事、人物塑造等三个方面切入,着重分析主旋律与主流价值、社会想象与类型表意实践、人物塑造与权力话语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考察、阐述电视剧艺术生产中价值冲突的突出领域、呈现方式及其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在“审美接受”的维度,著作将观众的接受活动视为一种意义与价值的再生产,其中,不同类型的受众持有不尽相同的价值立场,而文本则成为了意义与价值生产的原材料,由是而带来了“参照式解读”“批评式解读”两种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方式所生发的、多样的意义面向和价值取向。总体上看,在以上四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和阐述中,著作通过文本细读和学理分析提出了一些审视对象的新视角、分析问题的新维度、探究价值的新思考,为推进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价值的多元互动发展,一方面,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价值判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等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现代大众艺术样式和审美的意识形态,电视剧艺术因其多样题材、优秀作品,以及丰富实践和强大的影响力而成为了文艺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在这种意义上,电视剧艺术生产的“价值”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就本书的研究对象及其所涉及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学理路径、创新特点等而言,尽管“价值论”“艺术价值论”等在国内外已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电视剧艺术领域的“价值冲突”“价值取向”等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基于电视剧艺术生产中价值冲突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挖掘。这不仅涉及人们对电视剧艺术生产规律的认知,还涉及人们对电视剧艺术乃至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解;既关乎电视剧艺术理论的创新发展,更关乎电视剧艺术实践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意义上,付李琢博士既从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当代中国电视剧艺术,还立足丰富多样的电视剧艺术实践,从价值冲突与融合的维度着意于电视剧创作、文本、接受等关键环节,系统、深入地分析其特征、探究其成效、总结其规律,尽管书中所涉及的主题和问题有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必要与空间,但著作所做的积极探讨和阐释无疑具有良好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对此,就电视剧艺术实践和电视剧艺术理论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显然是电视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经”与“纬”;进一步说来,就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来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镜”与“灯”。

是为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12月于北京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