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锻造

第四节 想象力的锻造

一、理论概述

如果说科学的逻辑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可能是不可能,可能如何成为可能,那么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于它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而赋予艺术此般魔力的正是人类的想象。

一个演员需要有“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可以横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藩篱,引渡角色的灵魂去经历一次次伟大的冒险。诚然,这听起来像是一种自我欺骗,可回顾人类探索自然与自我的整个进化史,你会发现:人类是唯一喜欢编织幻想并从中感受到愉悦的生物,艺术创作是人类特有的发明。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0]在表演艺术中,想象是演员通过创作思维对剧作描述的角色表象进行认识和改造,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就是指这种创作能力。

(一)幻觉想象——内心视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演员的想象其实就是一种感知欺骗,也可以说是制造幻觉。幻觉作为一种错误的知觉,是在没有客观刺激下产生的主观虚幻反应。比如在拍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演员从头至尾都是在绿幕前完成与想象中的老虎交流的,这就要求演员必须依靠内在视觉看到老虎的视觉形象——一只高大的、有着光滑皮毛、动作敏捷且脾气暴躁的孟加拉虎。同时这个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形象。老虎狂暴的吼叫、难闻的野兽气味,以及它抓伤少年的皮肤所带来的疼痛感都包含在对这只老虎的幻想中。这种感知欺骗会引发演员对老虎的恐惧与愤怒,随之而来的就是躲避的动作以及想要活下去的欲望。

这种用内在视觉去感知和感受到演员正在幻想的情境画面和人物形象的理想范本,就是斯坦尼体系中提到的“内心视象”。这一技术就像自我催眠一般,帮助演员创造虚幻的情境并真诚相信,同时激发其内在真挚的感受与切实的行动。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它带着我们去了远方,却又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

(二)错觉想象——有魔力的假使

错觉,顾名思义,就是指错误的知觉。它与幻觉的区别在于它虽然是经由感知刺激产生的,却是一种不正确的感知反应。比如奥赛罗自杀时使用的那柄剑,演出时是用纸壳制作的。演员手握道具时,必须利用想象使自己相信这就是一柄锋利的金属剑,它将刺破我的喉咙,让我因听信谗言而杀害爱妻的痛苦与悔恨随着生命一同烟消云散。

“创作是从演员的心灵和想象中出现了有魔力的创造性的‘假使’的那一刻开始的。”[21]有魔力的假使概括了演员错觉想象的全部要素,即欺骗自己,让眼睛所见、耳朵所闻、肌肤所感知的都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去发展。这一刻,“假使”成真,情感就会立刻站在角色的角度,让整个身心投入对情境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为实现欲望而产生的行动。

(三)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不依靠现实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创造力,人类才得以进化延续。牛顿被成熟掉落的苹果砸了一下,由此得到启示发现了地心引力;鲁班被茅草割到手指进而根据茅草的形状发明了锯子。对于表演创作,创造性想象是一种超出凡俗平庸的审美,眼界直达灵魂深处的一种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劳动。创造性想象不仅帮助我们从生活中攫取素材再加工,更重要的是提取、整合这些素材,并加入个性化的理解,重新创造出只属于我的“独特的这一个”。

演员的创造性想象不是去发现前人所未见的,而是在人人都能见到的现实中创造前人未有的。一幅画面、一段音乐、一首诗歌、一个小道具都能引发演员的创造性想象,因为蕴含在物质中的内在韵律、空间以及力量都能在我们的内心引发一种特殊的情感运动,即感动——因感受动情,因感受激发行动。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培养专注力及信念感。

●能够利用想象力获得真实感。

●提高从抽象事物中获得灵感并利用身体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创造符合逻辑的行动性想象

演员的想象首先是富于逻辑的,它源于人类对现实的记忆表象。因此演员的想象既要符合生活逻辑,也要符合情感逻辑。就像哈姆雷特在父亲被杀后,之所以用极尽恶毒的言语羞辱心上人奥菲利亚一样。从生活逻辑出发,演员可以想象此刻杀害他父亲的凶手——狡诈的叔父正在偷听我和奥菲利亚的谈话,于是我必须依靠装疯卖傻来欺骗他,同时也为了保全这个单纯善良的女孩,使她不会成为叔父威胁我的把柄。但情感上,我深爱着奥菲利亚,看到她失声痛哭,我的胸腔都要炸裂了,当我喊出那句“进尼姑庵去吧!”之后,我极尽艰难地一步步倒退出房门,眼光却再也没有从她的身上离开……

演员的艺术想象具有情境性、形象性和行动性。所谓情境性就是想象要具有画面感,如临其境。一切如真实存在般细腻,所有光影声色、寒暑冷暖、馥郁芬芳皆在我心。形象性,就是在演员心中的形象,举手投足间灵动天然,富于生命质感。行动性,则是指演员的想象不仅要激发行动的欲望,同时要能以行动表达出来。这就像少女对初次邂逅的想象:上元佳节,灯市如昼,拥挤在喧闹的人群间,少女与家人走散。正当她茫然不知所措时,却有一翩翩少年郎拾起了少女被挤掉的荷包,少女满面红晕地轻声致谢,少年轻摇羽扇指点少女看向远处——那是正在焦急寻人的少女的父母。少女喜悦挥手,等再回首时,少年早已远去,徒留一丝墨香在荷包上。如此关于一见钟情的想象,是在一个画面中对角色形象富有细节且能创造出行动的情境创作,可见演员的想象是情境、形象、行动多重加持后的思维过程。

2.真诚相信你创造的

信念感,斯坦尼体系术语,是指演员真诚相信虚构假定的情境,并对感受体验到的情绪和进行的动作信以为真的表演技术。真实感,不仅强调演员创造出的人物形象的逼真性,而且强调演员利用认真执行动作以激起内在心理的真实感受。信念感与真实感是不可分离的双胞兄弟,一个是“信以为真”,一个是“真实可信”,二者只有相互作用才能激发真挚的心理表达和动作表现,是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创作元素。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使得演员在绿幕蓝屏背景下的表演创作越来越普遍。演员需要利用幻觉、想象去创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事物并与之交流,或者运用错觉想象将一个用蓝布包裹着的玩具幻化成一个活跃的生命体。这种创作现实的能力对演员的想象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再次强调传统的无实物训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无实物训练要求演员依靠想象把现实生活中无意识、细小的动作,按照逻辑顺序有意识地再现出来。这要求演员必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发生时的躯体位置,并在舞台上回忆与再现这些动作。于是我们看到了无实物训练的局限性,就是所有动作都应该是演员在现实中体验感受过的,而这并不能满足现代拍摄的需要。电影中很多特效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演员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到达的某种情境(如电影《变形金刚》《地心引力》创造的世界)。那么如何在与想象物的交流中呈现真实的反应呢?就是动用强大的想象力制造幻觉,使感知被欺骗。当它信以为真时,一切你所相信的即真实的。

3.个性化的身体表达

在想象力素质训练中,不能仅仅强调建立相信假定的信念感与内在感知的真实感,对演员表演创作思维的开拓亦是重中之重。

其实在元素训练之初,我们一直在强调演员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拒绝平庸,拒绝人云亦云,拒绝复制粘贴。表演艺术的教育并非批量生产,也不是流水线作业,而是针对每个个体(演员)长达四年之久的个性开掘与塑造。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演员如何能创造出独特的“这一个”呢?

同样地,“诠释”是一种极其私人的创作,融合了演员的智慧和蓬勃的想象力。我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性格、成长环境、知识储备等都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南辕北辙,而正是这样的差异性,才使得艺术创作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我们不仅要在艺术创作中提倡演员的独创性,同时在表现手段上也要强调创造性表达。创造性不是天马行空、脱离实际的想象,而是演员在旧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中再提炼创造,用一种“重新看待”的眼光去发现新的形式。比如当表达“我爱你”时,可以放弃简单直接的言语表达,而是利用多义的身体动作传递情感,形体言语有时远比口头言语更动人。

表演创作的真正来源是生活本身,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真谛将随着演员逐步深入的开掘而显露出来。表演创作不应仅仅停留于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训练中,而要求演员时刻去探索生命的精髓,即探求身体表达的诗意本质。“诗意本质来源于荣格学派的主张,该学派认为人类之间存在一种集体潜意识、一种对抽象面向的诗意想象,以至于我们对空间、光线、颜色、物质、声音等有着相同的情感联想。”[22]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皆有不同,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的一切感受都会留存于我们的肌体,形成一种独属于自我的身体记忆。而演员正是依据这些身体记忆来寻找内心冲动和欲望,进而再现出个体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应该是富有韵律和诗意的,蕴含着广阔的空间与强大的力量。如同我们看到红色,有的人下意识认为是危险,而有的人却认为是热情,是热烈汹涌的情感。演员要借由自我认知将这些身体记忆转化为动作,甚至是一系列的形体言语,这是创造性想象的训练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一次成功的“白日梦”

白日梦是指一些适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形式,注意力不再诉诸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是转向对内在刺激的反应。[23]几乎所有演员都在塑造角色时做过白日梦:某个艳阳高照的午后,一杯清茶相伴,将目光从厚厚的剧本上移开,闭上眼睛,想象剧本写就的以及未写出的情境,脑海中出现角色明晰确实的影像,心灵的所有感知纷涌而上……这些呈现于脑际的连贯画面就是一场白日梦。

白日梦既包含幻觉想象——利用内心视象去营造一个假想的情境,从无中生有走向切实的反应;也包括错觉想象——假使这件事情真的在我身上发生,我该如何行动。白日梦里没有角色,只有我自己,以我之名勾连身心,去体会那一个自然的身体反应与情绪感受。当然,白日梦不能仅是一场思维盛宴,更重要的是梦境能否激发情绪的波动与行动的欲望。

引导我们做一次成功的白日梦的先决条件,是对内在感知的深度开拓。想象对感知的欺骗,不是钻一个消极懒散的感知的空子,而是将活跃敏锐的感知引导到我们想让它奔去的方向。演员想象不自知自己在梦境中,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感受、反应,并激起一系列的情绪与动作。

2.拓展想象的感染力

表演创作中的想象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隐含条件,就是演员要使想象具有感染力。演员创造的想象世界不该只使自我沉浸其中,而要将这个虚构的情境传递出去,使在场的对手、台下或镜头外的观众甚至幕后的工作人员都能感同身受。因此想象不仅是让自己相信你所假定的,更要将所获得的内心视象灌输给别人。

使想象如同细菌一样传染给每一个人,是演员需要长期锻炼的技能,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作要求。绿幕前,当两人或多人共同完成对某一想象物的交流时,这个想象物必须在所有在场演员的身心之间保持一致。从观看的视线角度、想象物的形状重量、对它动作的力度到动力反馈于触感的强度都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演员将脑海中的想象感染到整个创作空间,不仅要求想象细腻、有层次、富于行动性,而且对身体能量与分寸感的把握等多重表演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依据自身创作素质与实践经验,探索符合自我创作习惯的想象技术,拓展想象的感染力,既符合当下影视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亦是演员提升表演质感的新要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白日梦练习 (2课时)

●“无中生有”练习 (2课时)

●创造性的身体表达 (4课时)

三、训练实例

(一)白日梦练习

1.那天的天气很热……

要点:从感知入手开拓想象,使之生动细腻并激发内在感受。

说明:闭上眼睛,从“那天的天气很热……”开始,描述一次从未发生过的经历,涉及内心视象里所见、所听、所闻、所触摸的一系列自我感知的主观想象。描述要细腻且富于感受,直到奇异的想象让你的身体信以为真。

难点:对想象的描述一定是感性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能引起一系列的感受以及情绪。想象越是细腻,越是将感知放在第一位,其中的情境就越能如此刻发生在你的身上一样强烈,因此必须将所有内在感知得到的刺激第一时间描述出来。用感知的想象完成一场“白日梦”,这是未来每一次演员上场前都应该进行的练习。

范例:那天的天气很热,我赶着去学校参加一场考试,可是通往学校的整条路上都没有遮阴的树,下午的艳阳晒得坚硬的柏油路面似乎都变得绵软了,路面升腾起一股股灼热的气浪,路边的草都蔫头耷脑地趴了下来。炎热让我昏昏欲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我能感觉到黏腻的汗液堵住了散热的毛孔,它们紧紧地吸附着我的衬衣,后背肯定已经湿透了。满眼都是白茫茫的光,粗喘的呼气声和越发模糊的视线在不断宣告着我可能已经中暑了。口腔里仅有的那么点儿苦涩的唾液,企图滋润我干燥的喉咙,可这于事无补,我必须找到能补充糖分和水分的食物,不然就会晕倒。我知道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卖铺,那里24小时运转的冰箱里一定有冰凉的可乐!我艰难地向前走去,可是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我招手企图引起那个肥胖的老板娘的注意,可是她竟然像摊肉一样趴在冰柜上呼呼睡着了……近了,更近了,只要我再往前走几步就能够到冰箱了……终于,我的手触摸到了冰凉的把手,我使出浑身力气猛地一拽,一股沁人心脾的冰凉扑面而来,我瞬间感觉到肌肤的所有毛孔全部张开了,像触角一样饥渴地吮吸着凉气。我迅速拎出一瓶可乐,拧动瓶盖听到“扑哧”一声,这声音竟然使我的视线瞬间清明。冰凉的汽水在我的口腔瞬间炸裂,甘甜的滋味顺着我的喉咙进入食道,所过之处如百花盛开,我终于活过来了!意犹未尽之时,听到老板娘懒懒的声音:“加冰的四块!”

2.赋予道具以想象

要点:激发演员对一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想象,使它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说明:准备一件平常的道具,如一柄木剑、一个玻璃烟灰缸、一个破旧的书包,首先全方位地感知熟悉这件道具,然后展开艺术的想象来描述一个与这件道具有关的场景或故事。

提示:对道具的想象是二度创作阶段非常有效的一种建立角色内心实感的训练方法,尤其是对剧本中重要道具的想象将为演员组织行动带来强有力的支撑。这个练习若以第一人称展开能激发演员真挚的情感,若以第三人称展开则更具有画面感,可依据具体训练目标自行设置。

难点:对一个客观事物的想象要建立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知认识上,不能凭空编造。想象既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也要符合情感的逻辑。只有在这种双重逻辑的引领下,演员对情绪感受才能有真挚的体验,并随之产生本能的身体反应。如想象一个破旧的书包,它是一个母亲为即将出征的孩子连夜赶制的,那么为什么临行前一定要缝一个书包,而不是一双鞋呢?因为孩子是一个通信兵,于是书包里出现一封信更合情合理。

进阶:对道具的想象情境再现,可由单人独立完成,亦可由多人搭档完成。若多人练习,需要每一个人依据情境分别展开对这个道具的想象,并引发内在的情绪感受。将想象呈现出来是检验想象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具有行动性、是否注重细节最有效的方法。

范例:我的面前是一个破旧的军绿色帆布书包,磨损得很严重,我从上面闻到了很浓重的泥土味和烟火味,在背包带上我发现了一些暗红色的污渍。当我用手去抚摸粗糙的布料时,竟然看到书包的一角有一个未被发现的“李”字!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脸色苍白、满面泪痕的母亲,她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这个书包,就像抚摸着自己儿子的头发一样温柔眷恋。这个书色是儿子的部队即将奔赴战地的前一夜,母亲借着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她知道儿子是一个通信兵,一个结实耐用的书包非常重要。可是如今,书包孤零零地放在母亲的膝上,书包的主人却永远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母亲突然摸到书包的夹层里有一封信,她颤抖着将信打开:“妈,等打完这一仗我就能回家了,这儿的天又闷又热,多想吃一碗你给我做的过水凉面啊!一大勺茄子卤浇在厚厚的黄瓜丝上,香!你总说出门饺子回门面,等我回家可要杠尖儿一大碗……妈,我真想你啊!”母亲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将头深深地埋在书包上失声痛哭。

(二)“无中生有”练习

1.让想象物显形

要点:通过动作使想象的事物变得有形。

说明:(1)想象手上有一个皮球,它的颜色、形状、质地、触感、重量、弹性、气味都已经被你所感知,然后慢慢上下移动它,接着拍动它,使它在你的动作中真正运动起来。

(2)两人一组,彼此将想象中的球扔给对方。一方感知到球的运动轨迹以及被接住或击打所带来的触感,再回掷给对方。如此往复,好像这个球真的存在一般。

难点:全身心地将想象物化为有形的实体,难点在于不要去预设球的运动轨迹,而是真的看到并感触到它。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但只要是自然的就一定处于变动之中,即便是最高明的运动员也不可能控制球一成不变地弹跳。如果企图左右别人接受你的想象物,想象物就将不复存在。重点是让球来维系你们之间的感知,使想象的触角扩大到整个空间,从看的视线、拿的重量到对方投掷的力度与你接住时的击打力都应该是一致的。

进阶:可以将球变成一条长绳,完成一次集体拔河比赛或者跳大绳,重要的不是胜负,而是整个集体的想象是否都在一个空间内,共同创造了一个想象物。

2.生活中的想象物

要点:将想象物通过多人的动作创造出来。

说明:(1)准备一个大容器(水桶、脸盆),任意指定里面装着水、沙、水果等想象物,要求利用无实物动作把容器装满,然后传递给另一个人。这个人将容器里的想象物倒掉后,再传递给下一个人。如此往复,使容器里的想象物通过行动显现出来。

(2)两至三人一组,随机抽取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个生活中的物品(如刚从洗衣机里拿出的衣服、一个需要自行组装的宜家鞋柜、一锅香喷喷的汤面),然后将其作为想象物,多人协作共同完成与之相关的动作,使想象物显形。

难点:随着作用于想象物的动作越来越细致复杂,演员难免想要使用口头言语解释说明。但我们要明确:真正能使想象物显形的不是言语,而是对它细腻的感知想象,演员要让想象物真的存在于生活情境中,并透过它将自己与对手连接在一起。

进阶:三到五人一组,为想象物加上一些更具体的属性,如烫手的一盆热水、奇臭无比的一桶泔水、寒冷的天气里没有甩干的衣服,一群饥饿的人争先恐后地去捞刚出锅的汤面。为想象物加入的形容词越多,越强调动作的细腻真实。

3.情境中的想象物

要点:在某一个特定情境中,将道具从无形化为有形。

说明:三至五人一组,任意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情境,但这个情境是特殊的,弥漫着某种情绪,如大雨将至,可晒在屋顶的演出服还没有收进来。关键的道具(如演出服)是想象物,通过对道具的共同想象,使其呈现出细致具体的特质来。

难点:在特殊的情境中,解决一个有麻烦的想象物,本身就是一个双重难题。演员既要解决想象物带来的障碍,又要强调在既定情境中情绪的自然流露以及遵循内心冲动而引发的动作。这个练习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可以先从情境的构建开始,真实地生活于这个布满各种想象物的环境中,让一切自然地发生,而不是去设计编造。

范例:一个寝室内,几人或躺或坐,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都没有真实的道具)。小婷很仔细地在为一件华丽的演出裙缝上更多的装饰物。屋外突然传来隆隆的雷鸣声,屋里越发变得昏暗,正在看书的小莹起身打开台灯,下意识瞥了一眼窗外,嘟囔着大雨要来了。接着风声大作,豆大的雨点如箭矢般砸了下来,小莹赶紧关上窗子。刚刚睡着的小萱一下子被惊醒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小婷手上的裙子说:“别给我缝那么多亮片,显胖!”小婷的手突然停顿了,她猛地一拍脑袋扔下裙子就冲了出去。不久,她低着脑袋、浑身湿透地回来,手上拎着另一条湿嗒嗒的裙子。小萱一跃而起,一把抢过裙子,从裙子宽大的腰围就知道被雨淋湿的正是自己的演出服,其他人赶紧拿毛巾、吹风机想帮忙弄干,可惜于事无补。小萱气愤地将裙子扔在地上,负气躺在床上。小婷默默地捡起裙子将它小心地挂在衣架上,拿起浴巾仔细擦拭,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4.我的宠物Ⅰ

要点:让具有生命的想象物显形。

说明:你的想象物是你的宠物,它活泼好动且热爱冒险,想象它的样子并与它玩耍交流。

提示:这个练习的前置作业是想象记录Ⅰ(对动物的想象记录)。这是一个系列训练,将在多个训练单元里分阶段完成。

难点:将想象物设置成一个生命体,进一步拓展了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练习不仅涉及对一个活的生命体的想象,而且要通过感知去塑造它的性格、生活习惯、动作节奏与特点。对它的细节想象得越细腻,越能激发一系列的内在反应。

(三)创造性的身体表达

1.身体的颜色

要点:将对抽象事物的想象转化成真实可感的动作。

说明:两人一组,任意抽取一张纸条,依据纸条提示的颜色,利用身体动作将对这种颜色的想象表现出来。这种想象不是某种情绪、某个节奏下的动作,而是一幅画面或一个情境。

难点:颜色本质上是非常抽象的光波现象,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寓意,主观的个性认识往往赋予它某种特殊意义。将抽象物质转化为某种情境,是对想象更高级的要求,而这种再造想象也是演员应具备的创作能力。这一阶段我们真正开始面对一个艺术命题,当看到颜色的瞬间,我们的第一直觉就是想象的动力。依据这种直观冲动去想象表达这种冲动的画面或情绪,动作随即产生。

范例:红色意味着热情和性,于是便有了精子与卵子相遇的故事。热情的精子狂躁地如同无头苍蝇般在一个狭窄的通道里乱撞,好像在焦急地寻找什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子从躁动地跳跃逐渐变成了艰难地匍匐,他的力量越来越弱。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微弱的光——性感的卵子摇曳地向他走来。精子瞬间满血复活,激动地围着卵子舞蹈,可卵子却被精子的热情吓到了,害羞地想要躲起来,精子锲而不舍苦苦追逐,变着各种花样企图打动卵子。羞怯的卵子最终被精子打动,慢慢地转过身来向精子伸出手,精子猛地拥抱住卵子。那一刻,随着一声长久的叹息,生命就此孕育!

2.会动的名画

图2-16 朱尔斯·勒罗伊的《娱乐时间》

要点:对一幅名画进行创造性想象,利用身体的动态语言将对它的个性解读呈现出来。

说明:多人一组(人数不受限制),展示一幅以动物为主题的名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朱尔斯·勒罗伊的《娱乐时间》),运用想象将静止的画作用动态的身体呈现出来。

难点:画作是由色彩与构图组成的,因此除了要解读画作中的每一个动物瞬间的动作,还要解读色调传递的某种情绪。将这一切整合分析后,演员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再现画作之外未表达的那一部分。虽然每一只动物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它们也是一个整体,需要演员在同一个情境中进行身体创作。

范例:以朱尔斯·勒罗伊的《娱乐时间》为例(图2-16),一只高傲的纯白色猫咪在梳妆凳上休息,今日主人为它戴上的金色项圈令它更加桀骜,凳子可是它的领地。一只平日总是巴结它的小跟班试图爬上凳子,却被它一声猫吼吓得钻进了水桶,也正是这声刺耳的尖叫惊醒了睡在梳妆凳下的老猫。老猫慢慢踱着步子向白猫靠近,轻蔑地将爪子搭在凳子上,这种挑衅引起了白猫的强烈不满,它猛地抓了一下老猫的爪子,老猫被这猝不及防的袭击所伤,疼痛让它踢翻了花瓶,娇艳的玫瑰花散落一地。老猫自知年老体弱,再也无法战胜白猫,颓败地向白猫表示臣服,而其他小猫见事态平息才慢慢探出头来,一地鲜花成了它们新的玩物……

3.个性的身体

要点:将一些具有个性色彩的形容词用身体动态表现出来。

说明:列举一些形容性格的形容词,如妩媚、羞涩、懦弱、聒噪、古板、飘逸等,并将其用身体动态表现出来。

提示:佩戴中性面具,并播放符合词语质感的音乐,在音乐中找到身体的动态。

难点:身体动态其实是对身体动力状态的探索,这个练习不是去解释词语,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实现一种个性化的身体表达。比如妩媚,动作就像一条轻摇曼舞的蛇,身体富于一种曲折蜿蜒的美感,伴随着姿态、表情的变化,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甚至蕴含着一种挑逗的意味。

四、课后作业

(一)想象记录

1.对动物的想象记录

想象你饲养了一只宠物,它必须与你现实生活中的宠物有所区别。从你与它的第一次相见开始,想象它的品种、毛发、体型、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声音等,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2.对人物的想象记录

依据感知训练中对人的观察笔记进一步展开想象,想象这个让你产生兴趣的人在被你注意之前曾经发生过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呈现的仅仅是一个情境,不需要刻意地编织矛盾冲突,只需要想象在这个情境中他在做什么。围绕单一行动去展开想象,将你的关注点放在细节上。

(二)自习训练

1.丢沙包

要点:共同创造一个快速移动的想象物。

说明:所有人分为三组,甲、乙两组竖排相对站在教室两侧,丙组竖排站在教室中央,甲组同学想象手中有一个沉甸甸的小沙包,然后将它迅速投掷到丙组同学身上,丙组同学移动躲避。如未打中,乙组同学迅速捡起沙包击打丙组同学;如打中,被打中的同学加入甲、乙组。

提示:整个练习中有且只有一个沙包,一旦出现两个,练习即刻停止。

难点:这是一个想象物游戏,但游戏不是为了取得胜利,而是让我们全神贯注于那个想象的沙包,它是真实存在的。想象对感知的欺骗将使参与者在游戏后气喘吁吁、满脸通红。油然而生的兴奋感是检验参与者是否真正相信的关键。

2.我的宠物Ⅱ

要点:巩固活的想象物训练。

说明:这只宠物调皮好动,今天你要带它出门遛遛。

提示:不拘泥于在教室完成,可在真实的室外环境中去练习。宠物练习不是一次性的练习,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去想象宠物,与它相处。

难点:当想象物处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时,一方面,演员要在内心时刻关注想象物,并让它运动起来;另一方面,想象物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也在进行,因此想象物的运动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冲突将对演员的信念感提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