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创作小品

第四节 身体创作小品

一、理论概述

“人类文化具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姿态动作语汇,我们用来增强甚至代替口头的表达。当某些姿态动作出现在同一情境时,有其基本固定的含义,起着具有代表性的规定作用,我们称之为身体语言。在这代表性的规定作用中,姿态对表述、描绘动作,表达情感提供了一个有形的参照物。我们的口头言语传达了相对精确的既定含义,而身体语言则用比口头言语更富表现力的姿态来传达情感和动作行为的信息。”[5]

表演,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凝聚能量的一种身体行为。身体是演员创作的工具、手段,是其表演最终呈现的物质实体。它包括面部的轮廓、表情的色彩、身体的空间位置、动作的节奏力度、肌肉的线条、姿态的风采、手势的灵动以及整个身体的协调统一。身体的传情达意,其内涵与意境远比言语深远;身体对性格的展现,也比情节的叙述更让人印象深刻;表演空间内,身体的流动折射出生命的内在潜能。身体姿态创造了角色别样的风采:无论是阿尔·帕西诺醉人的探戈、玛丽莲·梦露摇曳的生姿,还是卓别林渗透着淡淡悲情的诙谐舞蹈、章子怡穿着花棉裤在乡村田野间冲向幸福的奔跑,他们带给观众的冲击远远不止身体的外在表现,还有透过这极富魅力的身体形象所塑造的“独特的这一个”,使观众可以窥见人物的灵魂,捕捉到角色所处的那一个时代的气息。

身体语言虽非表演创作唯一的表达手段,却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源于其对形体动作的展现,另一方面在于身体肌肉的参与能使演员对行动欲望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而它带来的情绪能量又回馈给身体,使角色迸发出夺目的光彩。身体创作小品是演员用身体语言讲述故事,能够巩固演员肢体的灵活性、敏感度、表现力,磨砺身体语言的直觉反应以实现创造性的表达。当然,训练的目的绝不是要在演员心中建立某种身体语言表达的套路或模式,而恰恰是要通过身体创作促使演员去寻找那些被我们这一时代消磨掉的各种敏感和独特的表达,去除千篇一律的生活带给身体机械式的习惯,使身体语言获得最大的丰富度且恰到好处。身体语言的良好运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灵、情感的能量涌动将提升表演的质感与层次,这也是我们此节训练的目标。

在身体创作小品中需要明确以下创作规律:

第一,身体与内在感受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身体行动定会唤起心灵的悸动,心灵意识也将解放身体的自由。身心只有永远保持着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能量涌动,才能呈现“另一个比我们周遭现实生活更深刻、更吸引人的生命”。

第二,身体存在于具体时空中,它所有的运动都因为时空的存在而被看见与感受。身体移动会给空间带来力量的平衡与失衡,动作节奏与身体韵律则能够延续时间。对时空中身体语言表达的探索将带来创作风格的演变。

第三,表演创作时,演员的身体表达必须具有美感。孱弱的身体无法体现力量之美,毫无控制力的身体无法展现节奏之美,缺乏表现力的身体无法彰显戏剧张力与视觉魅力。因此,对身体可塑性的轻视将使你永远无法到达角色的彼岸。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掌握并能在创作中运用身体语言的多种表达形式,进一步提高形体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运用身体语言创造性地展现人物关系,表述事件与情节,实现角色感觉的传达。

●强化利用准确的艺术直觉和审美观对作品风格进行大胆创造,展现自我的个性魅力。

(二)教学要求

1.身体造型连环画

姿态造型是身体语言时时刻刻存在着的一种动作形式,它将身体动作的动态凝结于静态之中,这凝结的瞬间可能是动作的起始、转折、结尾。为了使造型自然地产生,我们要求身体能随时在动作的某一瞬间完全定格,因为无法预知动作的结束将使动作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然后运用极限动作方式,将这一停顿动作极限拉伸扩大或者极限缩小,这种极限运动便使姿态造型破壳而出!当我们再为这一造型加入呼吸后,将奇妙地赋予它某种内在的动作意义。此刻一个有趣的情况出现了:

甲想要向远方挥手致意,但手臂刚刚举起一半便被定格,然后将定格的动作极限延展扩大。于是甲踮起脚尖,躯干向上延伸,手臂前探,似乎是想急切地抓住什么。接着甲倒抽气,情境呈现为——甲本来要招呼远处的朋友乙,不过还未出声,便看到乙踉踉跄跄、眼看就要摔倒。甲下意识地想要接住乙,结果还未启动,乙便直接摔了个五体投地,只听“咚”的一声,甲惊讶地倒抽一口气……

这一瞬间的姿态无须过多的语言解释,观者就能从动作者造型的幅度、力度、呼吸以及面部表情变化,窥探出他的心理与情绪,甚至感受到那一瞬间的情境与气氛。

单独一人的身体造型体现出人物的内在心理与情绪状态,当两个身体造型被放置在一个情境中时,就会发展出一组人物关系和动作交流。比如,将乙摔倒在地的瞬间动作定格,然后与甲共同组成一个情境,那么甲、乙的人物关系是否就被姿态造型表现出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乙趴在地面上并不构成表意性的姿态造型,那么我们将时间稍稍倒回一秒钟,就在乙身体失衡的瞬间定格动作,此时就构成了一幅表述人物关系的动态画面:甲试图抓住即将摔倒的乙,而乙则拼命伸长手臂,企图在摔倒的瞬间抓住甲……

由此,我们可以将一组人物关系数次转变的瞬间都凝结成展现动态身体造型的画面,当我们将这几个画面按顺序连接时,一个描绘事件发展的连环画便诞生了。创造动态身体造型的连环画对演员找到具有典型性和表意性的身体姿态很有裨益,当我们将每一幅定格画面扩展成一个单元情境,并将每一个单元情境通过想象补充连接起来时,一个小品的框架便搭建完成了。而将人物关系连环画以剪影的方式呈现于舞台之上,本身亦造就了一种新的表演方式。

2.创造表意的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可分为四大类:抽象性语言、动作性语言、情境式语言与虚拟性语言。

在第四章观察生活中,我们主要探讨了手势动作的性格化选择。在这一节,我们先对手势动作的四种功能作用加以说明(表5-1)。

表5-1 手势动作的功能

续表

手势动作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表演创作中起到的只是辅助性作用,但在身体创作小品中却发挥着极大的功能。例如在默剧中,手势动作常代表一定的象征意义,除了代替台词来叙述情节,还会用一种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抽象性表现情绪的动作来抒发情感。比如此刻人物的内心愤怒,便可以用手势动作表现燃烧的火焰在胸中跳跃,这与中性面具利用身体表现自然元素极为相似。我们将这种身体语言称为抽象性语言。

而演员利用一系列形体动作来表现情境的身体语言被称为动作性语言。比如一个小偷从屏风后面慢慢探出头来,谨慎地走进房间,蹑手蹑脚地推开内室的门,确认屋里没人后,迅速拉开抽屉、打开柜子,将所有值钱的物件都划拉到一个大口袋里,然后迅速背上口袋正要离开。突然,门口传来钥匙声……

情境式语言是处于某一情境中的人物被外界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反映情境变化的身体语言。如夏夜里女孩正在复习功课,突然停电了。女孩懊恼地起身望向窗外,确认不是小区全部停电而是自家跳闸,刚要出门看看,却听到有脚步声停在家门口。女孩有些害怕,悄悄向后退去,紧接着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女孩惊叫,迅速抓起角落里的扫帚,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小乖,开门!是爸爸!”

虚拟性语言是适应于舞台假定性的虚拟动作。如利用暗示性的身体细节动作表现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感觉到海风徐徐吹来;或惊恐地站在悬崖边,紧张地瞪视身后并不存在的狼群。

以上四种身体语言几乎涵盖了身体创作小品需要的所有表达形式,演员要善于利用这些身体语言,不拘一格地去大胆创造。

3.使身体具有能量

疲沓懈怠、虚软羸弱、缩手缩脚不是演员应有的身体状态,敏捷、矫健、优雅、强劲才符合演员身体素质基本要求。创作时,演员的身体要充满能量,即便是扮演邋遢的乞丐,也不能放弃用身体的美感去演消极的懒散。要明白,演员创造出的“这一个”是其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的体现,是创造超越凡俗生活的一个经过提纯的他者,是演员用全部身心滋养孕育出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具有强大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能量,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演员方能实现创造性的表达。

身体创作小品的难点不在于创作手段和呈现方式,而是身体语言的传递时刻处于变动之中。演员不仅要驾驭动作,还要为每一个身体的直觉反应注入生命。这种注入是自我能量的一次释放,裹挟着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和艺术创作的直觉本能,不必经由思考,也不必借助想象,而是演员唤醒自身内在生命的流动,并将这个流动的能量灌注于每一个身体语言中。演员仅仅知道如何表演离别,但身体语言却缺乏离别的内在动态,是没有价值的;仅仅知晓如何表现孤独,但身体感觉却没有冰冷和苍白,是没有意义的。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身体造型连环画 (4课时)

●用身体语言表现内在心理 (4课时)

●让身体讲故事 (16课时)

三、训练实例

(一)身体造型连环画

要点:利用身体姿态动作表现人物关系的变化。

说明:挑选一个有复杂人物关系的故事情境,在充分理解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之后,将情境划分为由数张画面组成的连环画,每一幅画面都必须是动态的人物关系变革的瞬间,然后以剪影的方式利用身体姿态的变化将每一幅定格画面表现出来。

难点:将一段情境通过数张定格的画面表现出来,重点是每一幅画面的选择与呈现。画面应该是动态的定格瞬间,饱含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浓烈的情绪表达。而剪影的方式类似中国的皮影戏,姿态动作是动态中的定格,既要求身体具有控制力和表现力,也要求动作具有强烈的表意性。这数个瞬间连接成有序的画面后,应如同连环画一样,可被观众阅读和理解。

范例:以《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为例,用四幅画面表现剧作未写就的一段情节(图5-8)。在妓院继女与父亲尴尬相遇后,父亲接济前妻以及她与另一个男人生的继女、小儿子和女婴,让他们四口搬到家里居住。母亲渴求被她当年抛弃的大儿子的原谅,却被儿子咒骂;孤僻的小儿子为了维护母亲与大儿子扭打一团;继女企图以性交易的事情威胁父亲……

图5-8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二)用身体语言表现内在心理

要点:用身体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在心理。

说明:设定一个人物必须抑制情绪表达的情境,一人饰演看似平静的外在人物,另一人饰演他的内在心理。要求心理人物利用姿态和手势动作来表现强烈起伏的情绪状态,并呈现出与外在人物相同的性格,注意保持内外之间的情绪联系。

难点:心理人物表现情绪状态与心理活动的动作不应是解释说明性的,而是情绪的直接表达,是此刻外在人物被压抑的姿态或手势等一系列形体动作的展现。

进阶:由多人饰演心理人物。让多人饰演心理人物更强调在充分剖析人物性格后,每人抓住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如一个天真单纯、一个调皮捣蛋、一个阴郁暴躁,它们共同组成了矛盾的人物性格,在情绪的动作表现上也呈现出差异性。练习时,演员要注意在某一瞬间人物的内外部是统一的,内外不能“两张皮”,而要时刻保持情感的联系。心理人物之间可能会爆发动作冲突,而动作冲突正是心理纠结、自我矛盾的一种表现。

范例:教师办公室里,一个男孩因考试作弊班主任大声斥责。一人饰演男孩,一人饰演心理人物。男孩目不斜视地走进办公室,但此刻心理人物却好奇地左顾右盼。男孩一动不动地站在桌旁,被老师阴冷的目光盯得慌张焦灼,心理人物恐惧后退,试图躲避或逃跑。老师大声咆哮,男孩深深地垂下头,双拳痉挛般紧握,而心理人物却因为老师恶毒的言语而愤怒,双拳不仅紧握,而且呈现出攻击状态……

(三)让身体讲故事

要点:利用多样的身体语言描述一段情节。

说明:以某故事文本为创作素材,挖掘人物性格和行动欲望并展开合理想象,捋清人物关系和行动线索。然后将每一个行动单元设为一个小的情境,每一情境分为两组,用不同的身体语言进行表达。对比两组的差异,探寻身体语言叙事的多样性。

提示:以“分离与重聚”为主题。二战时期的台湾岛,一名服役美军与当地少女相恋。战争结束,大兵即将登船归国,在离别的码头,大兵许诺不久会接少女去美国相聚,女孩泪眼相送直到帆影不在……四十年后,一个西装革履的老人(当年美兵)走下游轮,试图去寻找他辜负一生的中国恋人,一个在港口贩卖槟榔的老妇(当年少女)吸引了他的注意,两人终于相认。但曾经热烈的爱恋早已随着漫长的等待而冰冷,老妇礼貌地与老人告别,因她的儿子来接她返家。擦肩而过时,老人惊讶地发现老妇之子是一个与他眉眼极为相似的混血儿……

难点:练习的最大难点并非用身体语言代替有声语言,而在于身体语言在情感上的细腻展现。它必须呈现出每一瞬间的即刻反应、每一段身体的节奏韵律,强调用真挚动人的方式诠释眼神的交流与无言的诉说。以轮流的方式分组表演,每一组在身体表意方式与诠释风格上的差异将带领演员更为深入地探求身体语言叙事的多样性。

四、课后作业

(一)大纲创作

要点:完成身体创作小品大纲。

说明:分组进行,将上述以“分离与重聚”为主题的练习整理成一个情境文本。整理文本时,首先要确定小品的表现风格与形式,然后挖掘人物性格与行动逻辑,最后明确每一任务单元中,人物的形体行动线和身体表达方式。

提示:身体创作小品大纲只是行动的框架,演员绝不能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每一次排练中即兴发挥,不断改进和丰富文本,找到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二)自行排练

要点:依据身体创作小品大纲排练。

说明:安排非参演人员作为小导演,全组在充分理解文本既定的人物行动任务和欲望的基础上,从四种身体语言表达形式中,选择至少两种参与创作,找到最佳的方式并固定下来,然后配合音乐音响找到动作适切的节奏与韵律。重点是要以情动人,真挚的情感交流是身体最美的表达。

提示:小品形式不拘一格,要大胆创新,敢于打破时空关系,探索最具魅力的心理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