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情绪
一、理论概述
表演创作,本质上就是人性的再现与情感的流露,而言语与动作就是演员的身与心、性与灵。可以说,这门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人类最含蓄隐秘的情感和不可言说的情绪,用一种极为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情感与情绪的概念
人类的艺术思维一般可分为感知过程、情感过程以及创造过程,而这也几乎涵盖了表演创作的全部阶段。经历了感知与想象力的训练之后,基础元素训练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表演创作的情感与情绪。
心理学中将情感与情绪并称为感情(affection),而表演艺术之所以将二者区别开来,是因为二者出现的情境截然不同。情感倾向于社会需求,温和且持续;情绪则倾向于个体需求,易变且激烈。
情感(feelings)通常是指具有稳定、深刻的社会意义、较为高级的感情性心理活动。比如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对艺术美的欣赏、对亲人恒久的爱,都是一种对感情性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它们相对稳定、持久。
情绪(emotion)则更为复杂多变,是一种情感的态度体验及反映过程。它短促、激烈、善变,不可捉摸、稍纵即逝,可它却是演员创作最大的利器。如果说剧本的情境、角色的性格和台词都是属于角色的,那么唯一留给演员自己的便是真挚的情绪体验。只有在它的指引下,演员才能产生属于角色的内在感受与行动,才能构建出角色的全部生活。真实的情绪体验永远来自演员本身,只不过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出让”给角色罢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表演艺术中的情绪:它是指演员根据角色欲望是否得到满足而创造出来的内在心理的情感性表达,具有情境性、暂时性和外显性。它既是激发角色心理活动与行动的驱动力,也是构建人物关系的基石;既是演员之间产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演员创作必备的技术技巧。
(二)情绪的形式与类别
表演艺术中,情绪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心境,二是激情。
心境是一种强度较低,但能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应该说,它是角色内心世界的背景,所有人物内在感受的变化都会不可控制地受这种情绪背景的影响,并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在美国“方法派”代表人物迈斯纳的训练技巧中,“情绪准备”其实就是一种心境的营造。他要求演员在上场前利用强大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以激发强烈的情绪感受。只有这样,演员才能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行动”。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瞬间的情绪状态。所谓演员的激情,就是演员在体验与扮演角色时表现出的强烈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演员对角色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艺术冲动,能动用自身的全部力量参与创作,赋予角色以生命;二是指表演创作时,演员创造的一种极具爆发力和艺术冲击力的瞬间情绪。缺乏激情的演员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因此如何引诱、产生激情是演员必备的创作技巧。
情绪是如此繁复多样,以致为人类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如何对情绪进行科学分类,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的情绪分类对于表演创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他将情绪分为四大类(表2-1):
表2-1 克雷奇情绪分类[24]

(三)情绪的外显
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表情对于演员的创作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是演员表现角色内在心理活动及情感状态最直观、最具个性特征的手段。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为此提出了“微相”理论,即在电影表演中通过特写、近景镜头揭示人物面部细微表情的一种特殊手段。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声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额眉、鼻颊、口唇等全部颜面肌肉的变化所组成的模式。”[25]比如感到愉悦时面颊、嘴角上提,悲伤时愁眉锁眼,愤怒时怒目圆睁,羞怯时脸颊潮红,这些都形成了一种表意信号。面部表情的细节与细腻变化能揭示出角色潜在的情绪和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哪怕睫毛的颤动、瞳孔的收缩都具有强大的传递情绪的功能。
姿态表情是指除了面部以外所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变化所构成的一种表情动作。这种表情既具有人类的普遍共通性,如大笑时因为触觉感知引起腹部抽搐疼痛,同时也具有个性特色,因为性格特征、职业身份、生活习惯、社会历史文化等差异,不同的人表达同一种情感时姿态表情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表达愤怒,一个性格暴烈的泰拳选手和一个内敛克制的日本武士截然不同。姿态的变化,尤其是手势动作的表达,往往呈现出人物真实的情绪状态。比如一个人面试时,也许他的声调是四平八稳、充满自信的,但从他紧绷的肌肉和紧攥的双手却可以窥见他此刻的焦灼紧张。这种双重表情信号的反差式表达,在表演创作中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艺术观赏性。
声调表情亦是重要的传情达意的表情信号,语言的音调、腔调、语速、韵律等方面的变化,会使一个简单的“啊”都带有不同的色彩。比如在不同情绪状态中,表示惊讶的“啊”和表示赞叹的“啊”,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起伏、转折,甚至呼吸都迥然不同;在不同性格的影响下,一个性格腼腆的男孩面对他暗恋的女孩时,紧张得只会用“啊”来回答女孩的提问,这与一个稳重的中年男子用“啊”来回应下属的汇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演员在研究人物语言时,不仅要思考角色真正要说什么,更要不断尝试用多种方式演绎怎样去说,使观众能够从繁复的声调变化中感受角色的情绪和意图,认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拓展声调表情的表意深度与维度,对于演员的创作极具现实意义。
(四)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作为斯坦尼体系术语,是表演元素之一,指演员为了获得此刻真挚的角色情绪体验,调动自我曾体验过的情绪感知记忆作为创作素材的一种表演技术。曾经引起强烈情绪的事件虽然已是过去式,但当初的体验、感受却在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演员想再次体验那种心灵的激荡时,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它召唤回来。
情绪记忆是一种很有诱惑力但又极其危险的创作工具:其一,这种情绪在最初发生时具有强大的能量,而能量越大,在记忆中留存的印记就越深刻;其二,它往往极具私密性,由于对演员的心灵造成过摧毁性打击,因此动用情绪记忆如同揭开疮疤一般。以李·斯特拉斯堡为代表的美国方法派非常崇尚斯坦尼体系中的情绪记忆,甚至将它作为方法派主要的表演技术。可每当有学生在训练时号啕着从表演教室跑出去,人们就怀疑这种技术对演员心理健康的伤害。为此,同为方法派代表人物的迈斯纳与阿德勒在巴黎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会面并求教,这次历史性的会面终于使美国人重新审视情绪记忆,并发展出迈斯纳的“情绪准备”和阿德勒的“通过想象创造情绪”等新技巧。
今天,我们提到的情绪记忆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激情的记忆”,它是演员情绪创作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我们运用它刚猛的特质能激发出如烟花般绚烂夺目的激情,但它是如此短促、动荡,我们需要一种更扎实的情绪技巧,那就是通过想象创造出一种符合角色情感逻辑的新鲜情绪。
(五)依靠想象创造情绪
创造情绪,即演员此时此刻依靠想象创造出符合角色需求的情绪状态。如果说动用情绪记忆就像去商场购买成衣一样,需要依据购买者的身材去挑选合适的尺码,那么创造与此刻角色相符的情绪体验就像是私人定制,我们为角色量体裁衣。自然,这样的私人定制既费时又费力,但其却是人类复杂内心所应具有的深度,亦消解了情绪记忆粗粝的真实感与演员细腻情绪表达之间的鸿沟。
另外,表演创作环境与创作目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假定性,演员从剧本中获得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无论是舞台上还是镜头前,创作条件都不可能“如临其境”,那么如何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呢?这就需要演员动用想象让一切假定被感知信以为真,激发当下的真实情绪。
想象是创造此刻情绪的第一要素,没有充沛到可以创造宇宙的想象力,便邀请不来情绪这位“娇客”。而如果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即便情绪进了门,也会因为没有被热情对待而转身离开。因此,创造的前提就是锻造想象力和开拓感知能力,这也再次证明了表演元素训练本身是密切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掌握激发情绪记忆的方法,并建立情绪记忆储备库——“潘多拉魔盒”。
●能够在创作实践中有效运用多种创造情绪体验的方法,并找到符合自我创作习惯的情绪创造手段。
●开掘表情的表现力,并有意识地赋予表情以魅力。
●在创作实践中实现有层次的情绪表达。
(二)教学要求
1.开发那些藏在我们身上的情绪记忆
每一个演员都有一个心灵匣子,里面藏着各种他曾经经历、体验过的或间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关于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在演员的身体与心灵上留下某种痕迹,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甚至有始无终,但永远有一种生命的能量萦绕其中,这种能量我们称之为情绪记忆,而那个心灵的匣子,就是演员的“潘多拉魔盒”[26]。
潘多拉作为一个希腊神话人物,一直被认为象征着灾难,因为她打开了众神告诫万不能开启的魔盒,释放了人类所有的罪恶,却唯独将希望留在了盒子里。追根溯源,最初众神创造潘多拉就是为了使她成为所有人的礼物,汇集一切的美好,然而她被赋予诱人的魅力却又引来罪恶,这不正像情绪记忆这把锋利却危险的刀吗?
将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情绪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或是有目的地采集有着浓烈情绪的体验以充实自己的“潘多拉魔盒”,可能是一个演员一生都要做的事。在某种程度上,演员要深度剖析自我,接纳那些曾带给我们痛苦甚至难以接受的情绪。这虽然是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却也是激发并拓展我们创作能力不可或缺的动因与源泉。当我们能够熟练地开启和关闭我们的“潘多拉魔盒”时,我们便踏上了技巧之路。
2.创造有层次的情绪表达
表演创作切忌直接诉诸情绪,而要依据角色的逻辑与顺序,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去感受、去行动,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挚时刻最美好的生命——角色。如果演员创造了某种真挚的情绪体验后,自己完全沉迷于情绪的浪潮里,并试图使这种情绪非常态地无限延续,那么从这一刻起,表演创作其实已经丧失了真实。
一直愤怒等于没有愤怒,演员要有意识地使情绪表达富于层次。层次的变化源于此刻角色的所思所想、情感的波动与情绪的转折,以及情境中与对手积极的交流。重要的是让对手来引导你获得此刻的情绪体验,而不能湮没于情绪的宣泄或展览式的情绪表达之中。
每一个演员创造情绪体验的方法都不同,而且每一次创作亦有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找到有效的、符合自我创作习惯的方法,且永远保有新鲜如初的创造力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3.赋予表情以魅力
真诚、真挚、自然而然……这是表演元素训练常提到的字眼。的确,真实感与信念感几乎贯穿整个表演元素训练,但这种对“真”近乎苛刻的追求,却非常容易掉入自然主义的窠臼。
“当时我坐在第一排,我能很清晰地回忆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时的脸上挂满泪水,脸上的表情充满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他那勉强可以听见的声音在颤抖着。我可以说是这个演员充满人物所要求的内心丰富感觉的见证人,然而整个观众席是冷漠的、不为所动的,不知道台上到底在演什么,因为台词是如此模糊不清。”[27]
如此残酷的失败使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识到,只有情绪的真挚并不足以呈现动人的角色。表演是一种艺术创造,并非模仿生活本来样貌那样简单。演员不是3D打印机,去复制一个与角色类似的生活原型毫无意义。演员重要的是创造情感,且让这种情感表达的外显——表情具有独特魅力,让它润上一层动人的光泽,富有人类共通的美感却又如此独一无二,这才是艺术本真。
光滑却毫无生气的面庞比不上满是沟壑、浸染岁月积淀的脸;竹竿般纤弱的身姿远不如矫健富于造型的身体;毫无波澜起伏的声音从来也不是一种真实自然,而是缺乏创作能力的虚弱表现。赋予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以魅力,让“独特的这一个”的一颦一笑、眼波流转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才是表演创作的真正意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境的营造与等级
心境作为情绪的一种存在方式,远比激情存续的时间长,也更具有普遍意义,人类没有任何一刻不处于某种心境之中。它是激情发动的台阶,是创造情绪的底色,因此在情绪训练之前,营造与角色情绪状态相符的心境是有效的创作方法。
营造心境,每个演员皆有妙法:选择一首与情绪相符的音乐,利用激荡心灵的旋律与节奏去触发本能的情绪共鸣,甚至引发某段情绪记忆,让弥散的心境慢慢浮现;或者利用想象力去创造曾经出现某种心境的情境,运用内在感知去触摸它留在身体与心灵的印记,通过沉浸于自我内在的世界让心境更加稳固,等等。
心境的营造是有等级之分的,演员可以依据规定情境分析出角色此刻所应达到的情绪程度,然后直观地以色彩命名各个级别。如巨大的悲恸或恐惧是黑色十级,狂喜与暴怒是红色九级,悲哀是灰色七级,焦躁与惊骇是紫色六级,愤恨与烦闷是靛青色五级,喜悦是玫红色四级,而羞愧、傲慢、厌恶等都属于各自颜色的三级。这种对心境的等级划分没有一定之规,是演员主观地依靠自我个性的理解感悟来创造、命名的,目的是使演员能够有效把握角色细腻的情绪层次。尤其是在非连续性拍摄中,划分心境的等级能使演员迅速捕捉此刻准确的情绪表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激情的发动
发动角色瞬时、强烈的激情表达,比较常见的创作技巧有三种:一是制造强烈的刺激,二是积极行动,三是寻找唤情短句。
制造强烈的刺激,简单来说就是使演员实现此刻的身心激荡,它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是自我刺激,一种是外在刺激。比如有的演员在拍摄片场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身心都已处于疲惫状态,于是开拍前常常大喝一声,使整个肌体活跃起来,或者通过激烈的动作如快速跳跃,猛烈摔打等激发生理反应以产生一种由衷的真实感。这其中,调整呼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刺激方法。有意识地调整呼吸的频率、节奏与深度常常能引发情绪的变化。比如快速且较深的呼吸会让人感觉到愤怒,短促、快速且伴有不规则顿挫的呼吸会引发恐惧,长长地深叹一口气则会引发一种悲哀和无奈。从生理学角度研究情绪引发的呼吸律动与深浅的变化,能更好地为我们利用呼吸激发情绪提供依据(表2-2)。
表2-2 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呼吸

接受对手的强烈刺激也是有效的创作方法,比如推搡、谩骂、轻蔑的眼神等。这些动作、言语、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号能带来瞬间激情的迸发,而且这种刺激越是出其不意,越能收到惊人的效果。
通过积极的行动激发真实的情绪体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一直强调的创作技巧,他据此创造了“形体行动分析法”。激情越是出不来,越要积极行动。因为与不可被意志控制的情绪相比,形体行动是最容易把握的。这里的行动不是随意的动作,无意识地走来走去并不能让激情探出头来,它是指演员依据角色的欲望创造符合生活逻辑与角色情感逻辑的行动。奇妙的是,行动一旦停止,情绪就会立刻缩回去,创作也即刻停止。就像某些演员一旦抓住激情动人的身影,总会“晕”在其中,如展览一样哭泣或咆哮,这种拉长激情呈现的表演失去了有机行动的支撑,是直接表演情绪。
寻找合适的“唤情短句”引发激情,是齐士龙教授在《电影表演心理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发动激情的小技术。唤情短句就是简化版的内心独白,它具体且富于情绪性,是角色主观的内在言语表达。如“我要疯了!”“到底死哪去了?”“你就那么讨厌我吗?”“简直酷毙了!”这些瞬时的具体感受所引发的言语在演员心里不断回响,往往会使其表情展现出更加细腻真挚的一面。唤情短句有时是短促的句子,有时甚至仅是一个叹词,但无论长短,只要是能触发刺激点的言语都具有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唤情短句是一种意识潜流,切不可将它诉诸口头。一旦出口,它就变成了刻板的解释说明,也就失去了发动激情的功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情绪记忆 (2课时)
●情绪创造 (2课时)
●情绪的层次与转折 (2课时)
●表情训练 (2课时)
三、训练实例
(一)情绪记忆
1.从前的房间
要点:唤起情绪记忆,以引发本能的感知反应与情绪。
说明:回忆童年时期住过的一个房间,这里有你曾经最美好或者最伤痛的记忆。闭上眼睛,用内心视象去想象旧时街道的模样,直到你的全部感知完全相信你想象的世界,营造出那一刻的心境。当感受到回家的冲动与欲望时,睁开眼睛,打开你面前的门,触摸内心视象看到的每一件事物,唤起你的情绪记忆。它们是否还在原来的位置?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它们曾经属于谁?激发内在冲动,在这个房间里积极行动起来。
提示:这个练习每人可持续十分钟以上,让这些被唤起的记忆长久地停留在身体里,然后将与之伴随的情绪用身体表达出来。
难点:这个练习的难点之一在于能否唤起生动的情绪记忆。所谓生动,不是声嘶力竭地哭喊或大笑,而是感受内心真正想要表达情绪的那种感觉。另外,不要试图去复制之前唤起记忆的成功经验,而要使每一次唤起都像第一次一样,让情绪自然地流淌出来。
范例: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游丝飘絮般浸润了整条街的青石板路,空气里弥漫着雨咸腥和潮湿的味道。我以前最讨厌梅雨季节,湿乎乎的让人难受。可是今天我却抑制不住地喜悦,就是冰冷的春雨也压抑不住我浑身的燥热,我感觉到了粉红色的喜悦心境。当我急匆匆地跑进巷子,隔壁李叔推着自行车刚好和我打了个照面:“今朝佬开心!”我大喊着:“今朝碰到侬,我更开心!”然后奔跑着从他身边经过,我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这声音强烈地感染着我。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家门口,大声喊着爸爸。可打开门的一瞬,我就知道家里根本没人!我的家很小,一个二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挤着我和爸爸。自从我上了中学,爸爸就在我和他的床之间挂了一幅帘子。我的床很窄,铺着爸爸买的碎花床单,床头有一个破旧的棕色玩具熊,那是我六岁时的生日礼物。我觉得很失落,默默地坐在床边,将书包甩在堆满书的床头柜上。我躺在床上,小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录取通知书!摸着被我的体温捂得热乎乎的这张红色纸片,那种激动又回来了!我一跃而起,掀开帘子就跳到了爸爸的床上,兴奋地在他的床上滚来滚去,想象着爸爸看到通知书的样子,“小姑娘,老灵呃,伐错!”突然,我惊讶地发现躺在爸爸的床上时,我的脚丫竟然只差一点点就能碰到床头了,爸爸一米八的大个子难道一直蜷缩着睡了这么多年?闻着枕巾上熟悉的烟油味,我哭了。
2.曾经与他有关
要点:利用自己的情绪记忆参与创作。
说明:第二章第三节的视觉感知练习曾要求演员看到一个已经逝去的人。在“曾经与他有关”的练习中,演员要将对这个人的情绪转移到一个小道具上,将道具想象成他的手表、他送给你的梳子等与其有某种特殊意义的物品。道具放在舞台的某一个位置,依然像上一个练习一样进入某个房间,然后发现这件曾与他有关的私人物品,接触它就如同触摸到那个人。在情绪最强烈的那一刻,对他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图2-17)。
难点:不要宣泄情感,而是真实地去感受。对这个人的想象越具体,情绪的感受就越强烈。不要使用过多的言语,这会妨碍行动的展开。尽情痛哭并不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对情绪的抑制反而能帮助演员将情绪转化成可见的行动。
范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十一月的北方室外能达到零下十几度,街道上几乎没有人,离我几米远的地方有两个男人在烧纸钱,我能闻到强烈的烟熏的味道。熊熊的火焰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温暖,因为那两个男人是我的爸爸和舅舅,他们在哭。灰色的悲哀心境一直萦绕着我,从心里往外的寒冷让我迅速冲回家门。可家里的摆设让我觉得很陌生:妈妈喜欢用温暖的鹅黄色和粉紫色装饰屋子,粉绿色的碎花窗帘、浅紫色的沙发靠垫、红色的台灯……现在都没了,只剩下冰冷冷的黑白色。祭台上的香火味让我觉得恶心,我不敢抬头去看照片里的那个人,虽然我知道她正在对我微笑。我跑进厨房,看到锅碗瓢盆都摆在原来的位置,以前我一直很讨厌油烟味,而此刻厨房里的气味竟然让我觉得很安心。“闺女,快洗手吃饭了!”这个气味好像让我一下子听见了以前妈妈每天都要对我说的话。我猛地抬头看向灶台,可那里空空荡荡的,再也没有那个人忙碌的身影了。我好像鬼迷心窍一般,拿起灶台上爸爸的香烟和打火机,从里面抽了一根,模仿爸爸的样子,用打火机点燃了它。我能感觉自己的手在抖,这是我第一次抽烟。一口烟顺着鼻子到达口腔,呛得我直流眼泪,烟碱味弥漫了整个口腔,我迅速用水冲灭烟头,懊恼地蹲在地上。地上的一根头发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很长很细很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妈妈的头发。我拼命地想去闻闻上面的味道,可是一根头发太纤细了,我开始像无头苍蝇一样疯狂地在屋子里寻找妈妈留下的发丝,卧室的床头和衣柜、卫生间的水池……一无所获!有妈妈味道的——只有这一根头发了!我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它,可它不带有丝毫温度,就像那张黑框子里的照片,她被永远定格在那里了……“你怎么那么傻!为什么要瞒着我?”那一瞬间,一直憋在心里的眼泪夺眶而出……

图2-17 情绪记忆之“曾经与他有关”
(二)情绪创造
1.隧道
要点:利用想象力创造一种你从未有过的情绪。
说明:一个刚刚塌陷的隧道里,几分钟之前你开车穿越隧道,但不幸突然发生了!你从疼痛中醒来,感受这个狭窄的空间,调动内在的感知想象真诚相信“这件事真的在我的身上发生了”,激发真挚的情绪体验(图2-18)。
提示:利用影片和道具搭出一个狭窄的空间,让身体去感受这种压迫感。
难点: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生活,让有魔力的假使在身上发挥作用,不仅是对想象力的挑战,也是对专注力极高的要求。创造一种情绪不可能完全摆脱我们过往的情绪记忆或身体记忆,大胆地利用它们使自己相信是不二法门。因此,先去想象过往曾经让你窒息的某一个情境,那时的力量集中点在哪里?身体的疼痛感将帮助你相信并进入规定情境。
范例:窒息……憋闷……我好像全身陷在深渊泥浆里,我的力量集中点在胸部,它拼命想要呼吸和挣脱。神经末梢带来的疼痛让我试图用手去抓,可我连动动手指都很困难。肺部的空气被渐渐挤压,胸部好像要炸裂了,呼吸!呼吸!啊——一口长气呼出,我从昏迷中醒了过来,随手扒开挤压在胸前的安全气囊,我的呼吸终于顺畅了!四周是沉沉的黑暗,不透一丝光亮,空气里满是石灰土味。我还能动,可是右脚被卡住了,这让我更加恐惧,因为没人能帮我。我试图去摸手机,可我的车已经完全变形,手机不知道被撞到哪了。我的力量集中点又转移到右脚上,右脚的疼痛越来越强烈,我突然想起副驾驶旁的门箱里有一个扳手,我忍着右脚撕裂的疼痛,摸到了那个扳手,然后用尽全力将扳手抵住变形的油门!鼓足一口气,起!扳手发力的瞬间我猛地将脚抽了出来,终于自由了!我尝试下车,可是随着动作加大,有碎石噼里啪啦滚了下来,我赶紧抱头蹲下。恐惧和无助让我想哭、想喊,可又怕大分贝的震动带来更大的坍塌。“救救我,这里面还有人活着!”突然,我听到模糊的吵嚷声,这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就在坍塌的石墙后。“有人吗?里面的人听见了吗?”我拖着伤腿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扑到石墙上,把嘴紧紧地贴到石头的缝隙间:“救命,这里有人……”

图2-18 情绪创造之“隧道”
2.我的宠物Ⅲ
要点:通过感受活的想象物并与之交流,获得内在感受并激发情绪。
说明:创造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一直饲养的那只宠物即将离你而去……
难点:这是宠物练习的终极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不自觉中我们与想象宠物的感情不断加深。当利用它作为我们情绪的触媒时,困难之处就在于这个情感的创作是在假定之上的再假定。因此,这个练习一定要在与想象宠物培养了足够的情感之后再来完成。
范例:我有一只狗叫纳尼,它很聪明也很爱冒险,贪吃,尤其热爱肉食。就在一个月前,突然爆发的病毒使人类变异成嗜血的丧尸,而我和纳尼竟然成了仅存的生还者……地下车库里阴冷潮湿的空气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吼叫,我能感觉到那种让人战栗的赤红色恐惧心境。理智告诉我:“快离开这儿,这里可能有丧尸!”可是情感告诉我:“我必须带走纳尼,它是我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此刻我的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我小心翼翼的脚步声。突然,我闻到一股腥臭的气息,还未等我反应,一道白影从黑暗中直扑过来,我下意识一闪,只听呼的一声,我竟被纳尼扑倒了,而那只突然冲出的丧尸扑了空。我招呼纳尼快跑,可它竟死死扑住丧尸滚做一团,我慌乱地举起枪,可在幽暗的车库里根本没法瞄准。短短几秒,丧尸就将纳尼狠狠地扔了出去。趁着这个机会,我疯了一样连开数枪,丧尸倒下了,可是纳尼也受伤了。它的肚子被丧尸咬开了一个大洞,血肉模糊,它已经连哼哼的力气都没有了,那双以往神采飞扬的眼睛此刻越来越暗淡,也越来越猩红,我知道它被感染了。几分钟之后,它将不再认得我,而是变成一只冰冷的丧尸犬。我慢慢抱紧了它,就像每个夜晚我们互相拥抱着取暖一样,摸着它依然光滑的皮毛和渐渐僵直的身体。然后抚着它微弱的颈动脉……用力!我感觉到它在用尽力气挣扎,并发出“嘶嘶”的吼声。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松开手,让纳尼咬我一口,我也就不用再承受这种窒息的绝望、悲愤和无助了。可是生存的本能让我捏紧再捏紧,我感觉到整个力量集中点都在自己的手腕上,然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力量集中点由手腕转移到我的心脏,疼痛却又麻木。纳尼就像当年刚出生一样,静静地卧在那里,再无声息,我知道它去了天堂……
(三)情绪的层次与转折
1.情绪的层次
要点:探索身体能量的释放与情绪表达的层次之间的关系。
说明:在纸盒中任意抽取一张纸条,依据纸条提示的某种情绪,回忆自己与这种情绪相关的某段记忆,或者听一首与这种情绪相符的音乐,做一场“白日梦”。当这种情绪在内心就绪时,走上舞台,通过不断地重复一个简单行动将情绪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这个动作的能量是由弱到强的释放,演员要逐步将动作由中性放大至极限,情绪表达层次与动作的能量要一致。
提示:情绪的种类包括愤怒、恐惧、喜悦、悲哀、厌恶、忧愁、羞耻等。不要去设想如何展现情绪,而是去探寻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以及想要将情绪释放出来的欲望。
难点:情绪的层次其实是情绪的多重复合性展现,情绪的成分越复杂,展现的层次就越丰富。而影响情绪成因的是刺激情绪产生的情境以及动作的欲望,因此在练习中不可预设情绪的层次,可以不断地利用唤情短句来展现内在的真实感受。
范例:(抽到的纸条是愤怒)我站在门外,跃入脑中的是一个初秋的傍晚,风很急很大,吹得我都要飞起来了。一路上我不停地想办法摁住被风掀起的裙子,不断拨开蒙住整个脸的头发,“烦死了,别吹了,我的裙子!”这太令人尴尬和烦躁了,我的心情是灰色的而且越发浓郁。当我终于冲进家门时,那种烦躁并没有消失,因为看到被风吹得大开的窗口和一地的沙子后,我更懊恼了。“都在和我作对!”我立刻关上窗子,拿起拖把开始打扫卫生。我的动作很快,因为我必须通过不断运动才能让自己不去想刚才的画面:我的闺蜜竟然和我暗恋许久的男生在校门口拥吻!“骗子,她明明知道!”可是我依然不可控制地去回想那个场景,我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我,窝火憋气。我开始疯狂地去擦地上的一块污渍,它好像也在和我作对,怎么也收拾不干净。哈!我一下子想起这是那个两面三刀的女人那天喝可乐弄脏的,此刻我真是气急败坏,疯狂地用拖把蹭,那种被欺骗的愤怒瞬间涌了上来。随着我飞速的动作,我能感觉到胸腔有一股热血马上就要喷涌出来。“啊——”我突然开始尖叫,胸中的火逼得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我一屁股坐在地上,那种被背叛和抛弃的孤独使我不可抑制地痛哭。“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早说,让我像个傻子一样!”我的初恋还未来得及开始便结束了(图2-19)。

图2-19 情绪的层次之愤怒
2.情绪的转折
要点:利用一个刺激物使情绪的发展出现转折。
说明:选择一个与你设想的情境有密切关系的小道具,将它放置在舞台的任意一个地方。在想象的情境中执行一个简单的行动,当情绪逐层递进、向上攀升直到极限时,你突然发现了这个道具,情绪随即转折。
提示:不要预估道具的位置或出现的时机,要将道具放在一个隐秘的角落,或者由他人将其藏在某个位置。直到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到来时,再依据场外提示去发现刺激物。
难点:演员自我对刺激物出现的期待与预估,会破坏整个情境的真实。但我们依然要利用感知想象去相信这个情境,寻找情绪爆发时身体力量的集中点。直到听到场外“神的指引”,再去发现这个刺激物。这一发现不要只是观看,而要全方位地对道具进行想象与感知,以引发情绪的突然转折。
范例:清风徐来的夏夜,我握着那张鲜红的录取通知书久久不能平静。整整复读了三年,才换来今天的结果,期待、憧憬、得偿所愿、苦尽甘来……明天我就要飞到北京去上学啦!眉飞色舞的我抱着一摞衣服、哼着小曲开始打点行装。“我有多久没穿这么漂亮的裙子啦!”每当我叠起一件衣服放进行李箱时,心中就会多几分喜不自胜的冲动。看到如小山高的、五颜六色的花裙子,那种终于冲破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好像马上就要让我飞起来。冲动下,我竟然穿上被雪藏了三年的高跟鞋,打开音响,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抬臂、摆臀、甩胯、扭腰,喜悦让四肢百骸和每一个毛孔都燥热起来,欣喜若狂甚至热泪盈眶……一曲终了,我长吁一口气瘫在沙发上。突然,我在行李箱的透明袋里看到一个亮晶晶的东西,那是一枚戒指。我的心瞬间开始疼痛起来,那张曾经被我埋在记忆最深处的脸又浮现了出来。以为早已抚平的伤痛突然又裂开了,我开始拼命地呼吸想让疼痛减轻。可越是大口喘气,这种撕裂的感觉就越强烈。“混蛋,我终于考上了!你知道吗?”我竟鬼迷心窍地想把戒指套在手上,可怎么也套不上——五年前的戒指对我来说已经太小了。我生生地把眼泪憋了回去。“我会让你后悔的!”我突然伸手,将戒指狠狠地从窗户扔了出去。
(四)表情训练
1.面部表情
要点:拓展面部表情的情绪表现力。
说明:站在镜子前,依据提示的表情内容,以镜中人为交流对象,利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
(1)眉眼练习:眉开眼笑、眉来眼去、愁眉锁眼、圆睁怒目、睡眼惺忪、醉眼蒙眬、瞠目结舌、热泪盈眶……
(2)口舌练习:皮笑肉不笑、张口结舌、口干舌燥、咬紧牙关、唇青舌白、咬牙切齿、掩口而笑、哈哈大笑……
(3)肌肉练习:满面春风、大惊失色、怒不可遏、神气活现、忍俊不禁、诚惶诚恐、恼羞成怒、破涕为笑、哭笑不得、含羞带怯……
提示:在开始每一个练习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情绪准备,且表情需要延续并逐层递进,因此练习的时长应该至少在五分钟以上。
难点:切忌挤眉弄眼,表演情绪。每一个面部表情的产生都有一个完整的情境与明确的人物关系。同时演员也要监督自己的表情,使面部的每一寸线条都运动起来,提高面部肌肉的表现力。这种训练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因此对它的探索将持续整整一个学年。
2.姿态表情
要点:拓展身体语言的情绪表现力。
说明:戴上具有某种特定表情的面具,如一张悲伤哀婉的面具或喜笑颜开的面具,想象一个与面具相符的情绪情境,然后通过行止坐卧等一系列身体动作将情绪传达出来,探索情绪感染下身体姿态的变化(图2-20)。

图2-20 姿态表情
(1)处于不同情绪下的站立姿态;
(2)处于不同情绪下的行走及奔跑姿态;
(3)处于不同情绪下的坐卧姿态;
(4)处于不同情绪下的综合运动,如连滚带爬、摔倒、舞蹈、躲藏等。
难点:这个练习能很好地纠正“套路表演”,使演员重新体悟到从内心出发的动作所带来的身体变化,使行止坐卧等一系列姿态的情绪表达更加细腻,具有表现力。练习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我们的身体说话,令身体语言表达出浓烈的情绪,并使面具情绪与身体和谐统一、宛如一体。我们还要意识到:情绪的表现千差万别,没有一定之规,同样一张面具在不同的人身上能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四、课后作业
(一)观察笔记
1.视频笔记
随时随地观察生活中带有强烈情绪或正在爆发情绪的人,并用手机视频拍摄下来,研究不同的人在情绪表达上有怎样的差别,将研究结果用观察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2.课后笔记
每周三次,回忆曾给你的内心造成强烈激荡的经历(不可重复使用同一经历),并将当时的身体感知与情绪的层次变化记录下来,利用白日梦的方式让情绪记忆在身体与内心中再次浮现。
(二)自习训练
1.情绪创造——偷
要点:依据情境创造情绪。
说明:给我们的任意感知能力上加一个“偷”字,偷看、偷听、偷尝、偷拿等。选择其中之一做一场白日梦,并将这个梦境带到舞台上,依据对感知内容的想象产生情绪,使之有层次地变化发展。
提示:“偷”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情绪性,因此合情合理、符合逻辑地想象偷听或偷看到的内容细节,将激发出细腻且有层次的情绪体验及表达。
2.面部表情的层次
要点:提升面部表情的表现力。
说明:将有关表情的词语按照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层次排列,站在镜子前依据提示将词语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提示:面部表情之间的逐层递进、衰减、转折要自然流畅,每一寸面部肌肉的变化要划分到最小、最细微,让其在想象的情境中本能地产生。因为只有在具有画面感、情绪性和行动性的情境中,表情才能显露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