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技术

第三章 行动的技术

每一门艺术都承载着“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任务:绘画传递画家有感而发的画面形象,音乐以音符表达细腻的情感、构造音乐形象,建筑通过造型表达设计者的情结和对过往与未来的感慨与期许。表演艺术则是以身体为媒介去演绎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以“扮演”形象为创作要求的一门技艺。“演”是一种行为,是通过身体、言语、情感所构成的一切行动来实现的,而“扮”则是对演员创作行为性质的再规定。从中可以看出,表演不是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周遭处于生存状态中的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时刻行动着,但那不是艺术创作。因为我还是我,我的生活无须解剖给旁人观看。而演员的艺术创作是探索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的技术,一种创造、观察“人”的技术。也就是说,表演是一种如何看“人”和如何做“人”的艺术创作。而看和做的行动特质也证明了无论是表演创作的表现形式,抑或是创作本身的这种行为,都是一种行动。

演员创造出来的“另一个”,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这种艺术形象既停驻于一个个浓缩、凝固的生活剖面中,也活在不断行进的故事情境中。而将这一切诉诸观众感知等欣赏途径的,正是演员的身体。演员展现身体行为的手段在于行动。

行动是表演创作的核心技巧,从演员诞生的第一天开始,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核心从未改变。演员的创作行为一直伴随着模仿与体验两大支点。模仿是指对外部动作的模拟,体验是指对心理与逻辑的体悟,它们是演员创作必须经历的过程。模仿是人类生而有之的本能,人类通过模仿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和生活技能:模拟飞鸟的形态才有了现代飞机,仿效约定俗成的举止规范才得以生存于社会关系中。而演员之于模仿,从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悲剧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悲剧是对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助动作表达,而不是叙述。”[1]今时今日,我们的表演依然是一种模仿,对自我与他人的模仿、对可见与不可见的模仿、对过去与未来的模仿、对已知与未知的模仿。同时,演员时刻在探索人的心理与行动动机,感受情感的酝酿与情绪的发酵。所谓无体验不真实,演员的作品——形象之所以被观众认同并引起情感共鸣,在于其与生活的肖似性。体验是再创造的基础和来源,将创造“人”作为一门技术,首先就要感受这个生命体。

“Acting”,而不是“Performance”,当表演作为一门学科时我们这样为它命名。“Act”意指行动,表演是永远在行动中的艺术,就像剧组工作人员在片场等待导演那句“Action”一样,我们即将拥抱表演艺术最终的、也是最伟大的承载手段——行动。演员这门古老的职业采用这种诉诸全部感官的表达,蕴含着艰辛的生活与复杂的人性冲突,无论是鸡吵鹅斗的笑骂,还是平静生活下的心灵激荡,那些在多年后仍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艺术形象,被忆起时,还是其意蕴深刻的人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