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讲述小品

第二节 生活讲述小品

一、理论概述

生活讲述小品是传统教学小品的重要环节,是以自我生活为创作素材,从组织自我行动的表演练习提炼而来的,简而言之,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疑问:我们在观察生活阶段已经进入了对人物形象的观察与创造,为什么在其后的教学小品阶段又开始回归自我了呢?对此,需要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自我对于演员的表演创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斯坦尼在晚年写道:“真正的演员是那个欲求在其自身创造出另一种生命,另一种比我们周遭现实生活更深刻、更吸引人的生命的人。”[3]这番话强调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再造生命,二是演员自我。再造生命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应该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表演创作的终极目标。但从“在其自身创造出……”则出现了两种解读:一种是演员为角色献祭自我,以这具皮囊为载体让角色上身,一句经典之言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成为你自己”;另一种则强调一切从演员的自我出发,以我的名义过角色的生活,即“你只能成为你自己”。迥异的解释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艺术追求,那么哪一种才是斯坦尼真正想要表达的呢,或者两种皆不准确?

“演员不可忘记,特别是在戏剧性的场面中,他必须经常从自己本人出发,而不是从角色出发去生活,从角色那里取得的只是它的规定情境罢了。”[4]从自我出发在这里有一个前提,即“戏剧性的场面”,特指人物命运的转折点、人物内心情绪最为激荡的时刻。在那一刻,演员借用角色的情境以我的名义去行动,将获得鲜活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也就是说,演员将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灌注到角色的心灵中。因此,从自我出发首先是从演员的自我情感体验出发。

如果说“从角色那里取得的只是它的规定情境罢了”,那么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便时刻不能脱离自我,这不仅是因为演员要动用自我的情感参与创作,更因为角色的欲望、思想、反应、态度都源于演员的心灵。真正地化身为角色是我执行着角色的动作,在角色的规定情境里生活,我与角色相融合。我即角色,角色即我!

生活讲述小品强调将自我经历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出具有矛盾冲突的戏剧事件,这一事件是经过再创造的我的生活。也许我从未与父亲发生过争执,也从未离家出走,但在小品中这些事情都在我的身上发生了,那么此刻生活于这一情境的我便不再是完全的我,而是一个具有我的性格的人物,恰恰暗合了“我即角色,角色即我”的创作要求。可见,“在假定的情境中以我的名义执行属于人物的行动”就是生活讲述小品的基本原理,这也点明了生活讲述小品是实现演员自我与角色融合的一种过渡性小品,为演员之后塑造“另一个他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能够调动自我经历、经验参与创作,并能展开艺术想象,围绕主题再创造出具有矛盾冲突的戏剧事件。

●巩固组织自我行动的技巧,在想象的情境中通过行动展现具有个性魅力的情感表达。

●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魅力,在创作中将其发挥出来,实现融合自我审美的创造。

●初步建立编、导、演一体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要求

1.从自我出发的再创造

表演是为之彻底献身的艺术,是一种苦行僧似的和毫无保留的献身。

——彼得·布鲁克

“彻底献身”四个字一针见血地点出演员是以全部身心作为创作工具来塑造角色的,身体、相貌、声音、心灵、情感、愿望……全部被用来再造另一个动人的生命。表演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次自我呈献,演员要将内心的隐秘、最深的伤痛、极致的快乐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演员要将自我献祭给角色,献祭是一种舍弃,在表演创作中一旦丢掉自我,那么就是在扼杀角色,使其丧失鲜活的情感源泉和独特的灵魂。以我之名动作,无论是组织自我行动还是组织角色行动都是恒定不变的准则。

生活讲述小品依托对自我经验的挖掘与想象,根植于演员自我,但又与完全的自我有所区别,是经过一定改造的自我,依然具有我的性格,但做着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遭遇我奢望或恐惧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是演员想象出的另一个自己。在那特殊的情境里,一切都是未知的,演员需要怀有期待地去观察、判断、反应、动作,如同重新活一次。

2.发掘并培养自我魅力

艺术的魅力在于独特,表演的魅力来源于个性。

魅力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演员以自我身心为艺术创作载体,不仅要赋予角色性格魅力,也要展现自我的个性魅力。魅力使演员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香气,为角色增添独到的艺术美,进而引发观众精神层面的共鸣,甚至迷恋。

演员需要剖析自我,剖析自我的表情、体态、声音、手势动作、言语方式、气质风度等,看哪些是富有魅力的,哪些是弱势和缺点,改变那些缺陷,但不是改换容貌。要明白,容貌美并不是表演真正的魅力,真正的魅力在于演员以自我个性赋予角色生命极致的光彩,这样的魅力是一种放射性的表现力,具有爆发性的能量。

魅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受后天家庭环境、生活境况、教育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演员除了有意识地挖掘自身的原始魅力外,更要通过阅读、观影、看戏、听音乐会、旅行等丰富的生活,去观看更宽广的世界;学习一个演员所应具备的各项技能,如马术、射击、游泳、击剑、驾驶,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将那些已经在你身上停驻的、焕发着动人光辉的特长与才华转变为独属于自我的魅力,并将它们注入角色的生命。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我的故事”独白练习 (4课时)

●才华融入创作练习 (4课时)

●生活讲述练习与小品 (16课时)

三、训练实例

(一)“我的故事”独白练习

要点:挖掘个人特殊的情感经历并展现自我独特的魅力。

说明:回忆一段使你印象深刻、曾让你动情的经历,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有情节和主题的文本,然后讲述出来。讲述要诚恳真挚,发挥自我的个性魅力使独白具有艺术感染力。

难点:要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一是要至情至诚,二是发挥表达的魅力。要警惕在讲述中因过于动情而浑然忘我、词不达意或偏离主题。练习的目的不是寻找真挚的情绪并宣泄出来,而是将自我的经历融入创作中,并利用独特的个性魅力使独白吸引人,引起听者共鸣。

进阶:讲一个趣事或笑话,过程中要制造悬念和包袱,巧妙利用语言的节奏和表达的魅力引起听者兴趣。

(二)才华融入创作练习

要点:利用自身特长参与创作。

图5-1 才华融入创作

说明:以“如果让我们再见一面”为创作主题,从自我生活经历中提炼出的故事为蓝本,巧妙利用自身特长参与创作,如舞蹈、声乐、器乐、武术、曲艺等,将之融入自己的表演练习中(图5-1)。

难点:充分利用想象深化规定情境,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大胆展现自身才华与特长,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品位。“开拓自我”是本节的重要课题,演员要尽快在小品阶段找到自身创作优势并积极利用,以塑造独具个性魅力的“这一个”。

(三)生活讲述练习与小品

要点:依据主题提炼自我生活经历,实现个性表达。

说明:选择以下两图中的任意一张,以“那年离家”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提炼创作,并通过在规定情境中组织自我行动将这一事件展现出来(图5-2、图5-3)。

难点:练习以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为创作素材,要深入挖掘、想象规定情境,找到兴趣点或感动点,以此作为创作的突破口,依据主题和图片提供的人物关系提炼、加工、创造。要重视观察自我和剖析自我,在练习中强化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不仅达到展现自我情感的目的,同时以此为起点,提升编、导、演的能力。

进阶:通过精练故事结构,升华主题立意,在情境中寻找具有典型性的自我行动和情绪表达,将生活讲述练习发展为一个有明确主题立意、结构完整的小品。

图5-2 那年离家a

图5-3 那年离家b

四、课后作业

(一)剧本创作

要点:创作生活讲述小品的剧本。

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炼事件、创造一个合乎情理且特殊的规定情境,创作“行动线剧本”,即规划出每个剧中人物实现自身欲望的形体行动线和企图改变对手的言语行动线,两者交织成的一个有矛盾冲突的剧本。

进阶:依照行动线剧本即兴练习,将逐渐固定的台词整理成一个有人物对话和舞台提示的完整剧本。

(二)自行排练

要点:依据完整的生活讲述小品剧本排练。

说明:安排非参演人员作为小导演,全组在充分理解既定的人物行动任务和欲望的基础上,挖掘每一句台词潜在的含义。在排练中不断改进人物的动作组织与选择,调整局部动作节奏以适应小品的整体节奏,并进一步提升小品的主题立意。

提示:排练前依据小导演的建议,准备符合情境的服饰、道具、音乐音效等。排练时切忌对词排练或“走调度”排练,而要通过各种创作手段营造真实的情境,使自己真诚相信场上发生的一切。